古建筑墙体的砌筑类型及其应用及砖料使用
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墙身砖可分为五扒皮、膀子面、三缝砖、淌白砖。方砖地面砖可分为盒子面、八成面、干过肋。条砖地面砖可分为陡板和柳叶。
墙体的砌筑类型及其应用
(一)干摆
干摆砖的砌筑方法即“磨砖对缝”作法。这种作法常用于较讲究的墙体下碱或其它较
重要的部位,如梢子、博缝、檐子、廊心墙、看面墙、影壁、槛墙等。用于山墙諮、后檐墙、院墙等体量较大的墙体时,上身部分一般不采用干摆砌法。但在极重要的建筑中,也可同时
用于上身和下碱,叫做“干摆到顶”。干摆砌法多使用城砖或小亭泥砖,分别叫做“大干
摆”和“小干摆”。
大干摆作法适用范围较广,小干摆一般不用于府弟、衙署等规模较大的建筑中。除了大、小干摆以外,有时也用大亭泥干摆、方砖干摆、斧刃砖陡板贴砌干摆、方砖陡砌干摆等。
干摆砌法用于出桃部分时,如冰盘檐、稍子等,应叫傲“干推儿”而不称作干摆,如干推儿的冰盘檐、千推儿的梢子等。
干摆墙大多用亭泥砖,如用沙滚砖摆砌者,叫做“沙干摆”。干摆墙要用“五扒皮”砖,如用“膀子面”者,也叫做“沙干摆”。总之,沙干摆是干摆中的简易作法,故工匠中有“沙干摆,不对缝”的说法。
(二)丝缝
丝缝作法又叫做“细缝”、“撕缝”,俗称“缝子”。丝缝作法是可与干摆作法相媲美的一种術筑类型,但丝继作法大多不用在墙体的下碱部分,而是作为上身部分与干摆下碱相组合。丝缝作法也常用作砖檐、梢子、影壁心、廊心等。用于墙体上身,丝缝砌法人多使用小亭泥砖,但也可根据需要使用大型砖料。砖嬤、廊心等常使用方砖。丝缝砌法多使用老浆灰,以求得灰砖青缝的效果。地方建筑中常使用白色灰膏,讲究灰砖自縫的效果。丝缝墙一般用停泥砖摆砌,如用沙滚砖者,叫做“沙子缝”。丝缝墙用砖一般应砍成“膀子面”,如用“三继砖”者,也叫“沙子缝”。也有人认为,丝缝墙应使用“五扒皮”,使用“膀子面”的,即为沙子缝作法。总之,沙子继是丝缝墙中的简易作法。
(三)淌白
古建筑整砖墙的砌筑类型如果以砖料是否经过欣磨加工来分,可归纳为细砖墙和糙砖
墙两大类,淌白墙是细砖墙中最简单的一种作法。淌白作法可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适用:
(1)投资有限,但建筑物仍要求有细的感觉。
( 2 )为了造成主次感、变化感。常与干摆、丝缝相结合。如,墙体的下碱为干摆作
法,上身的四角为丝缝作法,上身的墙心 为淌白作法。
(3)追求粗犷、简朴的风格。如府弟、宫殿建筑中具有田园风格的建筑,边远地区
的庙宇等。
淌白作法所用的砖料,大式以城砖、大开条、大亭泥为主,小式以大开条、四T砖为
主。
淌白墙又叮分为三种作法:
第一种是仿丝缝作法,又叫“淌白缝子”。这种淌白作法的特点是灰缝较细,力求做出丝缝墙的效果。淌白缝子所用的砖料应为淌白截头(细淌白)。
第二种是普通的淌白墙,这种淌白作法足最常见的作法,所用砖料可以是淌白截头,也可以是淌白拉面(糙淌白)。墙面效果可以是灰砖灰缝,也可以是灰砖白缝。
第三种是淌白描缝,出于砖缝经烟子浆描黑,所以墙面对比很强烈。描缝作法所用砖料与普通淌白墙相同,砖料截不截头均可。
(四)糙砖墙
凡砌筑未经欣磨加工的整砖墙都属糙砖墙类。如按砌砖的手法可分为带刀缝(又叫带
刀灰)和灰砌糙砖两种作法。带刀缝作法足小式建筑中不太讲究的墙体作法中最常见的一
种类型。由于这种作法的灰缝较小,故多用于清水墙。带刀灰作法除可施用于整个墙面
外,还可作为下碱、墀头、墙体四角、砖檐部分,与碎砖抹灰等作法相组合。带刀灰作法
所用的砖料以开条砖为主,有时用四丁砖代替。
(五)碎砖墙
碎砖墙为碎砖压泥作法。这种作法见于小式建筑中,用于不讲究的墙体、基础等,也
常作为上身或墙心,与其它作法的下碱或整砖“四角硬”相组合。碎砖墙还可作为“外整
里碎”墙的背里部分。
(六)石墙
(1)虎皮石:
虎皮石作法即花岗岩毛石墙作法,可用灰或掺灰泥砌筑。这种砌筑类型的应用比较广
泛,如泊岸、护坡、拦土墙,小式建筑的基础,追求田园风格的大、小式建筑( -般用于
下碱),园林建筑,民居或具有村野风格的庙宇等。
虎皮石的色调多为单一的黄褐色。园林建筑中偶见“什色”虎皮石墙,这种虎皮石墙
的砌筑方法和花岗岩虎皮石作法完全- -样,但墙面的色调追求“五光什色”的效果,为
此,石料可不局限于花岗岩。虎皮石墙砌完后,要顺石料接缝处做出灰缝。灰缝一般都是
做成凸形宽缝,这样,就勾勒出了墙体的虎皮特征。
(2)虎皮石于背山:
这种作法类似砖墙的干摆砌法,是虎皮石墙中最讲究的作法。其特点是石料可经适当加工,砌筑时不铺灰,因此灰缝较细。干背山作法多用于府弟或官殿建筑中仿地方手法的墙体。
(3)方正石和条石:
方正石和条石是经加工的规格料石(但长度-般可较灵话),其表面可经粗加工,如磨菇石或经打道处理等,也可经细加工,如剁斧或磨光等。砌筑时可铺灰,也可采用干背山砌法。方正石和条石砌筑多用于泊岸、拦土墙、地宫、高台建筑、城墙的下碱,重要建筑的下碱(仿城砖干摆作法)等。.
(4)贴砌石板:
贴砌石板又叫碎拼石板,这种类型是园林建筑中的墙体装饰手法。具体可分为青石板
作法和五色石板作法。碎拼青石板是将呈不规格形状的青石板贴砌在砖墙外,五色石板则
是用红、黄、声白黑五色石板装饰于砖墙外,这种装饰手法只用于极讲究的皇家园林中。
(5)石陡板:
石陡板砌法是将较大的石料立置砌筑。这种砌法给人以气势宏大的感觉,适于宫殿、
庙字建筑。但由于这种砌筑类型不适用于高于的墙体,故一般多用于石台基,偶用作石下
碱和石槛墙。
(6)卵石砌筑:
这种类型的墙体是用较大的卵形石砾砌筑的,多用于园林建筑及地方建筑中的台基、
下碱等。具有强烈的民间风格。
(七)土坯墙与板筑土墙
土坯墙和板筑土墙是一种古老的砌筑类型,可以上溯到商代。至清代,北京内的官式
建筑已很少使用这种作法,但在民居或其它地区的建筑中,这种类型仍有使用。除了整个
墙休全部采用土坯墙或板筑土墙外,还可采用下(碱)砖上(身)坯及外砖里还作法。
1.墙面砖缝排列
古建墙体砖的摆置方式有卧砖、陡板、梵砖、 空斗和线道砖(又叫线道灰、马尾作法或麻衣砌法)几种。其中以卧砖墙最常见,其砖缝形式也最多,有十字缝、三顺一丁(又叫三七缝)、一顺一丁(丈叫丁横拐或梅花丁)、五顺一丁、落落丁和x层一丁等几种。
2.墙体的转角与内部的组砌
墙体90°转角处的排列组砌,八字转角的排砖方法见图3-5。墙体内部的组砌方式主要是采用里、外皮或外皮砖与背里砖的拉结。此外,使用暗丁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图3-6).组砌后的灌浆,也是古建墙体内部处理的重要手段。
悬山、庑殿(攒尖)、歇山、硬山式建筑的山墙形式及各部名称见图3-16。庞殿、歇山山墙多见于大式建筑,唐宋时期的民居山墙,悬山形式居多,以保护土坯墙面免受雨水的冲刷。明清时期由于砖的大量生产,墙面以砖作法为主。材料的变化带来了风档的变化,小式建筑的山墙变为以硬山山墙为主。
大式悬山建筑的山墙下碱多带有石活,上身一般为抹灰刷红浆作法,但也可用整砖露明作法。小武悬山建筑一般应全部为整砖露明作法。
悬小山墙的立面造型有三种形式:
( 1 )墙砌至梁底,梁以上:的山花、象眼处的空当不再砌砖,而用木板封挡。
(2) 墙体沿着柱、梁、瓜柱砌成阶梯状,叫“五花山墙”(简称“五花山”)。五花山的轮廓线应以柱子和瓜柱的中线为准。
(3) 墙体一直砌至椽子、望板。这种形式多见于唐宋时期的建筑,明清时期的官式作法中已不多见。明清时期的悬山建筑已不是为了墙面防雨的功能需要,而是出于建筑式样变化的需要。所以悬山山墙作法以露出梁架的两种作法为上以获得形式新颖的立面效果。
廊心墙
1.下碱
廊心墙碱的外皮与山墙里皮在同一条直线上,背里部分即山墙背里,下碱的用料和砌筑类型应与山墙下碱一致,下碱的高度应与山墙下碱相近,但可以有差别,要以廊心的方砖心能排出“好活”为主。下碱的缝子形式须为十字缝,两端的砖要砍成六方八字,但廊心墙下碱与槛墙相交处可不留八字柱门,两墙直槎砌严即可。
2..上身
廊心墙上身较简单的作法是糙砌抹灰。这种作法虽然简单但等级较高,因此多用于大式建筑中。上身较细致的作法是落膛作法,用于廊心墙时通常称为廊心作法。这种作法比
较常见,尤其是在小式建筑中。无论大式或小式建筑,廊心端的上身都不采用卧砖墙而作
法。
槛墙
槛墙是前檐木装修风槛下面的墙体。槛墙厚一般不小于柱径即可,槛墙高随槛窗,槛窗下的木榻板之下即为槛墙。如先定槛墙高,后做檻窗,- 般可按3/10檐柱高定高,特殊情况例外,如净房(厕所)的槛墙可加高,书房、花房或柱子较高,檻墙的商度可适当降低。槛墙的两端,无论里、外皮都要砍成八字柱门,但与山墙里皮或廊心墙下碱交接处不应留柱门。
槛墙的层数可为单数,也可为双数。砌筑类型应与山墙下碱一致,即应使用本建筑中最讲究的作法,但砖缝的排列形式应为十字缝形式。槛墙多用卧砖形式,有时也用葬膛形式或海棠池形式(图3-32)。重要的宫殿建筑可用琉璃槛墙。除琉瑞卧砖外,还可以用琉璃贴落拼成图案。琉璃可在室内或室外一侧使用,也可以在两侧同时使用。无论建筑的等级高低或作法是否讲究,槛墙都很少采用抹灰作法,而均应为整砖露明作法。
墙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