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不留意,馒头就会散落一地|李子·早茶夜读681

681 | 读城记2020

稍不留意,馒头就会散落一地

文/ 李子

80后,在线教育实践者

1.
一路向东,春光迎面而来。路上行人匆匆,车声、马声不断。一位进京的刘姓中年人,想起此行进京的目的,也难免心情澎湃,顿生乘风破浪之感。于是写下:
一路春光对面迎,公车逐日不停征。
乘风破浪于今历,半月方才到北京。
半月有余,到了京城。中年人一边准备进京之事,一边走遍京城之地。日日所见,京师与晋地,果然大不相同。
这京城甚大。出门拜见老师、同乡,近则三四里,远要一二十里。往往一日功夫,并不能去很多处。而且,这京城里,不知道人口有几千百万,每天出门,就能看见无论大街小巷,到处是肩挨臂碰,熙熙攘攘。酒饭馆也不知千百家,日日满座,人声鼎沸。就那剧院,也有十数家,每家剧院里,听戏人少则一千,多则两千,叫好声不断。这戏票并不便宜,要一千三百钱。一年之中,除了部分忌日不演之外,倒是日日不停,奢侈之甚。
因其大,其人繁,街上是车马滔滔不断,人断不能知道这车马之数。人出门,如果想坐车,那是方便异常,随地皆有,招呼即来。而且,除车马外,另有代步之驴,所需费用,可以节省一些。所以,城内之街道上,放眼望去,乘车马者有之,骑驴者有之,从此门到彼门,穿行而过。
刘姓中年人本次入京,是要参加会试,住三晋西馆。会试当日去贡院,但见其场面远胜乡试。贡院门口两旁,官员众多,红顶戴者不少。此年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2.
朝代更替之际,清已得志,至今夏四月十四日,都督史可法从白洋河失守,踉跄奔入扬州。于是扬州锁城坚壁,以御清军。
有人家在扬州西城,西城守军,属杨姓将领。当此之时,其家宅寓二卒,左右邻居,也都如此。可这些守城兵卒,仍践踏无所不至,日供钱千余。不得已,只得邀请共谋为主者,恭恭敬敬的酬劳其人,其人欢喜,才稍稍训诫兵卒。
城外清军,已围城至念四日未破。但形势已经极其危险。都督史可法巡视城墙,见城甚窄狭,炮具不能展开,于是要求城垛设一板,前置城径,后接民居,使有余地,以便安置炮具。可未等修好,敌兵已破城,先登者白刃乱下。守城兵民互相拥挤,前路逼塞,皆奔所置木板,可是新板不固,托足即倾,人如落叶,死者十九。
城内,人言汹汹,披发跣足者继尘而至。不知情者急急的询问情况,疾跑之人心急口喘莫知所对。此时,已告城破,有家主告诫家人,“兵入城,倘有不测,尔当自裁。”家中妇女皆应答是。
当此之时,城内几无所藏身。高屋,矮房,坟后,沟渠,兄弟亲族,戚戚然自寻庇身之所。城内砍杀声,哭啼声,在火光中传来。人人东躲西藏,度日如鼠,血水四流。有一人情况紧急,急奔南首草房中,其草堆积连屋。于是登其巅,俯首伏匿,复以乱草覆其上,自以为无患。然而不一会追兵赶至,一跃而上,以长矛搠其下……
有幸存之人,留下这屠城之殇: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盖此百万生灵,一朝横死,虽天地鬼神,不能不为之愁惨也!
这发生在弘光元年,1645年。
3.
金之南京,是为汴梁。较之北宋,已然破败。金末,为蒙古所迫,金主南逃汴梁,即其南京城。
此时,汴梁城方八十里,金相术虎高琪以为南京极大、极难守,于是建议在城内再建子城。南京子城,周方四十里。当时所想,万一为蒙古所困,可以缩兵守内城而弃外城。于是,工役大兴,毁坏民之屋舍无数。还有朝官监督,稍有不顺,就会杖刑。
然而,内城终是毁民舍而草定,不如外城乃故宋所建,城墙土脉甚坚。而蒙古兵追至汴梁时,金人左右讨论,又重定坚守外城。以至于内城毫无功用。
子城初建之时,金人于地中得一石碣,上有诗句:
瑞云灵气锁城东,
他日还应与北同。
岁月迁移人事变,
却来此地再兴功。
观其字,当为宋人所留,或为靖康之前。
金史中,有兴定元年的奏章,上言子城初衷:外城虽坚,然周六十余里,仓促有警,难于拒守。城中有子城故基,宜于农隙筑而新之,为国家久长之利。
4.
唐初的城市,与晚唐两宋,大有不同。极大之观感区别,大概在于“逛街”之感受。
唐长安城有东西两市,可作买卖。然而城市管理,颇为严格。内城因为是皇家居住,自不必说,而外城廓由街和坊两大部分组成,以朱雀大街为中轴街,东西两市,也在于此外城,却也不能随时随地“逛街”穿行。
当时,每当日暮之时,击鼓800下,守门士兵就要关闭城门与坊市门。而入夜后,左右街使要在街上巡逻,武官暗中巡查。城门和里坊角落有武侯铺,宿卫的士兵在这里守卫,直到五更二点,承天门击鼓,随后街鼓响3000下,城门和坊市门开启,左右街使才会停止巡逻,宵禁结束。
从坊市到街市,渐渐不再有宵禁,而到了夜晚就灯火通明——这大概是唐宋城市生活一个巨大变化。从唐中后期,居民区开始出现商店,买卖就不局限在规定的“市”里。
据记载,唐高宗时,有一个长安人,人称邹骆驼。听这称呼,大概就知道这是一个残疾之人,谋生不易。他家里贫穷,于是每日就用小车推蒸饼售卖。当日蒸饼,大概即今日馒头类。但是,他所途径胜业坊,街道角落有伏砖翘起,路不是很平整,稍不留意就会车翻人倒,馒头散落一地,沾满了灰尘。
这个例子所记卖馒头活动,可能发生在“市”里,因为胜业坊本来距离东市不远;也可能发生在街道坊区,也就是日常商业由东西市侵入居住区的过程。
5.
黄河流域,帝王之都,长安、洛阳,是人皆熟知的。但在北方大乱、未能统一之时,还有一地,多次被人作为王都,那就是邺。
最有名的是曹操。他被封魏王,都于邺。当时邺城,东西大概六里,南北大概四里,城内的街道和建筑采用了新的布局方法。宫殿官署和贵族住房,都集中在北部,和一般的民居截然分开。而且,城市规划第一次明确采取了中轴线思路,建筑物对称的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两旁。这中规划格局为后来历代都城所沿用。
再后来,十六国的后赵、冉魏、前燕,也都建都于此。
到后来,鲜卑拓跋氏,走出东北的林地和草原边缘,经草原而逐渐进入农耕区,也一时想建都于邺。
拓跋珪平定河北之后,曾经“至邺,巡登台榭,便览宫城,将有定都之意”。此前,拓跋氏定都盛乐,在阴山附近,距中原有大片的缓冲之地,诸如强敌鲜卑慕容攻打过来,也能避之于阴山之北。待平定河北、重心南移之后,加之北方柔然兴起,拓跋氏都城,又需考虑南移。
此时所想,有邺城,也有平城。但最终因为距离原因,选择了平城。
但是,在明元帝神瑞二年,平城陷入饥荒,又有人上书皇帝,希望迁都邺城。结果崔浩等坚决反对,他们说,现今如果迁都于邺,或许可救今年之饥,但终究非长远之策。
具体来讲,于今迁都,留守旧都之人,需要分家迁徙,必有不满。而长途迁徙,参居郡县榛林之间,有水土不服、疾病瘟疫而起的,必然百姓沮丧。此时,四方敌人闻知,就会有轻侮之意,届时云中、平城就会危险。但因为已经迁都,阻隔恒代千里之险,想要救援也是困难重重,声望和利益都会受到损害。相反,如果居于北方,假如山东有变,很容易轻骑南出,震慑四方,这是扬国威而治理诸夏的长策。
结果,平城继续作为北魏的国都存在,一直到拓跋宏立志改革,南迁洛阳之时才有变化。这一段选都的原因,因魏孝文帝而为大家所熟知。
世事难料,北魏南迁洛阳之后,三十余年而又大乱。当年的邺城,没有成为北魏国都,而北魏之臣高欢,建国东魏,又回到了邺城。
只是,此时邺城旧曹魏之宫殿,大概已经破败不成样子。东魏主人,于是复用曹魏南城墙,在南边又重建了邺城南城,比原址还大。
历史上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兴衰,百姓生活需要并不是主因,治百姓的需要才是。临近月末,给大家翻一些城市的记忆,五味杂陈,权作底色。
再久远,还有周平王迁都河洛。有人返回镐京,眼看着残垣败壁,已变作黍稷之地,于是作黍离之悲。今人又作歌,可为一听。

今晚二条

北平甚可爱

女人的鞋都比天津强多了

“望不给这个城市所吞没”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去同质化与求异质性| 收获了不该有的安慰| 身在异乡非异客| 苟晶只是破坏了神话,你们就受不了啦?| 无根的高密县| 如果给你一个岛,你会怎么设计呢?| 家乡的小镇也是都市啊| 大都市?城中村?| 水的流淌,联结在一张大网之中| 运河带来了明珠| 都市倾慕与乡村倾慕,谁还不是讲故事的好手| 从唐节度使想到城镇化| 从江南百景中,窥见中国的城市生活| 城市这本历史书会说话吗?| 外来人口“建群”刺激都市活力| 慢行的加两| 小鑫的北京故事| 观察城市演变的广角与微距| 我为什么找不到读城的电波?| 当代城市规划的困境| 从百雉之城到激流都市| “农村表弟”升格记| 一座北方县城的城镇化记忆|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