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盯高考盯什么?

不盯高考盯什么?

作者:李广生

一门心思的盯着高考就能赢得高考吗?从高一开始,每节课都跟高考建立联系,每道题都回应高考考点,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吗?事实证明,你盯得越紧,它可能跑的越远。有时候高考就像手里的沙子,你握得越紧,它流的越快;你费尽全身力气握紧它,最后它只在你的掌心留下几颗沙粒。一门心思的盯着课标、教材、知识点就能把课上好吗?听这个专家讲座,听那个名师上课,就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吗?也不尽然。即使所有的专家和名师把他们所有的真招、实招这些“干货”都教给你,你的课堂也不一定怎么样,还很有可能更糟。

因为上面这段话,几位朋友私信我:不盯高考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不盯着课标、教材、知识点,盯什么?

先说几句题外话。“教育人生”微信公号的关注者中一大部分是我所在地区的教育同行,我统计一下,约为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虚拟的“熟人社会”。在这个“熟人社会”里,大家的发言异常谨慎,顾虑重重,既要考虑到面子,又要考虑到关系,还要考虑到影响,其实我自己也这样。于是,很多朋友通过私信与我联系,因为精力的原因,我很少回复。我想表达的是,围绕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不用那么紧张。

不盯高考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不盯着课标、教材、知识点,盯什么?每当我面对这样的问题,心里都不是滋味,它一方面折射出教师突围当下教育逻辑的急迫心理,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他们的无奈和迷茫。教育不但没有发展人的思维,反而桎梏了人的思维,不仅学生越学越傻,而且教师越教越死。教育越来越像个罐子,师生就像是罐子里的两只蛐蛐,被一根叫做高考的草梗所挑逗,拼着命的相互搏杀撕咬。罐子外面,一群人围观,还有人下注,有人大声喝彩,有人摇头叹息,有人破口大骂。

不盯着高考教育就无路可走了吗?教师不盯着课标、教材、知识点,专业发展就无计可施吗?我想反问的是:难道我们非要撞了南墙才回头、到黄河才死心吗,难道我们非要让下一代一条道走到黑吗?

这篇文章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不盯高考盯什么?

那天晚上,我和刘德水老师一起值班,在值班室,我们掌灯畅聊,话题自然离不开教育。他有一个精妙的比喻,让我脑洞大开。他说: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如果一门心思盯着高考,时时事事想着高考,就如同一个枪手天天练习瞄准一样,可能会瞄的很准,命中率很高。走上战场,他们一定能够稳操胜券吗?不一定。因为他们没有子弹,瞄的再准也只能发空枪。

整个高中阶段,教师带领学生一直忙着备战高考,从高一开始就抓考点、做高考题,这就是练习瞄准。学生进入考场、拿到试卷后才发现,手里的子弹少得可怜,想说无话可说,想写无从下笔。他以写作教学为例说明:教师依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之后,知道怎么开头结尾、怎么布局谋篇、怎么抒情议论,但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所以官话、套话、空话、假话横行,还是得不了高分。

一门心思紧盯高考,但不一定赢得高考,原因大致如此。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则无所得矣。这是一条神秘的定律,可以称之为目标递减效应。它告诉我们,目标定得越低,最终的效果越差。现实生活总也是如此,越是想赚钱,可能越赚不到钱。但这并不意味着目标定得越高,效果就越好。教育需要更加高远的理想和追求,教育者的目光需要长远一些,胸怀需要开阔一些,境界需要弘大一些。教育一旦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沼中,将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直至被功利主义所吞没,终将一无所获。

高考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不关注高考当然不现实,但一门心思盯着高考,甚至把高考作为最高目标,则会把教育带入一条狭长的下坡路。校长盯着高考,副校长就会盯着高三,年级主任就会盯着学科,学科教师就会盯着考试,学生就会围着知识点打转。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大家,视野越来越狭隘、途径越来越单一、方法越来越机械,最终反而失去了高考。

不盯高考盯什么?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在教育中比高考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仅就学科教学而言,暂且不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要追求和坚持,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才是需要教师紧盯和盯紧的。我们需要盯的是人而不是分,是成长而不是成绩。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有些教师可能教了半辈子语文数学,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高考要考语文数学,所以要教语文数学。若是这样想,是不是意味着如果高考不考语文数学,学生就可以不学语文数学了?是不是还意味着高考结束后,就可以把学到的语文数学知识抛到脑后了,像高考结束之后集体撕书一样?如果这样的话,教育还何谈尊严!

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在这两个问题上煞费脑筋,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有些人给出的答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他们都忽视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其实这才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给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即:为什么。

国家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数学课,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数学,不学语文数学就无法在未来社会生存吗,为什么要学这篇课文,不学这篇课文高考就会失败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随着思考的深入,教育者的思路和境界就会变的开阔,追求就会变的高远,就不会再绞尽脑汁围绕一两个知识点精雕细琢,为上好一两节课殚精竭虑,也不会再死抱着教材做毫无意义的挖掘工作,导致精力花费很大但收效甚微。他们会把课程实施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课程育人的角度推进自己的教学;不是把语文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把语文数学素养植入学生的心中,使他们有勇气、有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这样做会输掉高考吗?退一万步说,输掉又何妨,因为他们会赢得人生!

一位教师带着他未完成的教案找我备课,教学目标一栏空着。他问我这样教行吗。我说你要先告诉我你要教什么,我们才能讨论怎么教。他说教教材的这部分知识啊。我说难道你是要教教材吗,这部分知识包括很多内容,你究竟要教什么,必须明确回答,否则讨论怎么教毫无意义。第二次他带着写好教学目标的教案又找到我,教学目标完全符合课标的规定。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教这些。他说这是课标规定的啊。我说那你难道就是为课标而教吗,究竟为何而教需要认真思考,为什么教决定教什么,教什么决定怎么教,这是最基本的教学逻辑。他沉默了,带着教案离开,从此再也没来找我备课。但他的课依然获奖了,好像还是一等奖。

不盯高考盯什么?教师不要期望从别人嘴里得到答案,答案在你自己的心里,在你的思考中。不怕你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怕的是你给不出答案,怕的是你的心中除了高考就一无所有了。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