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为无知的无知

不以为无知的无知

作者:李广生

正在读一本书,名为《基因传》,这是2018年读的第五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作者是悉达多.穆克吉,印度裔美国人,肿瘤专家、知名科普作家。他曾就读牛津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任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这一连串鼎鼎有名的大学名字,足以让人心生敬畏,对于本书的价值深信不疑。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源自以一种“本领恐慌”,在自然科学方面,感觉自己越来越无知,年青时积攒的那点家底,挥霍殆尽,飞速发展的科技,让我有种隔世之感。在裕隆菜市场买菜,小摊的大妈都懂基因,而我却一无所知,方舟子与崔永元的论战令我一头雾水,中国人已经能够克隆出猴子,凡此种种,使我决心挑战这本很有可能看不懂的书。

看了二百多页,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样子,越来越困难,不明白的地方越来越多。依然很佩服作者——如此深奥,却又如此枯燥的一个概念,他举重若轻、旁征博引,从历史到现代,由原理到掌故,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文笔晓畅,引人入胜。

用讲故事的方式普及知识,作者做到了极致,这一点和房龙不相上下,只不过房龙侧重普及人文历史知识,而他侧重自然科学知识,专攻基因,但正因为如此,他显得比房龙更有专业性。基因,由人们的猜想到发现它的三维模型,经历了一个既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呕心沥血。作者用一个个小故事把这一过程生动再现,让人忍不住的一会儿为之唏嘘,一会儿为之慨叹,一会儿为之惋惜,一会儿为之欣喜。津津有味的学到了知识,这就是讲故事的魅力。对于很多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教师来说,其实他们只是不会讲故事,而非不会讲知识。

遵循知识的逻辑似乎更有利于把知识讲清楚,比如由浅入深,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目的在于把一个固定的知识,清晰完整的展示传递。但很明显,这是一种为知识服务的思路,服务对象是“死知识”;按照发现、探索知识的历史路径讲述知识,把知识还原到具体的社会情境中,重现它的荒谬和误区,这是人与知识互动的过程,展示和表达的是人与知识的关系。很明显,这是服务于人的讲述方式,讲述的是有生命的知识。仔细品味《基因传》这个书名也会发现,在作者眼中,基因不是冷冰冰的概念,它是个生命体,所以作者要为它立传。这既是为基因立传,又何尝不是为人类自己立传?

有人曾说,科学与人文在山脚分手,在山顶会合。还有人说,科学和人文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承载着人类的命运。这本书正印证了这些观点。作者在讲述基因故事的同时,带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度关切。优生学为纳粹推行种族政策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数百万无辜者因此葬身焚尸炉。这是科学家种下的恶果还是政治家犯下的罪行?人类渴望解开生命之谜,但谁能知道谜底揭开之后,打开的是宝藏还是魔盒,是踏上天堂,还是步入地狱。

科学家在人们心中大致有个固定的模型,比如聪明、勤奋、理性、谦逊、锲而不舍、淡泊名利,等等。特别是那些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人们总毫不吝啬的赋予他们诸多美德和传奇。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原了科学家的人性,使他们个性鲜明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活生生的出现在读者面前。他们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他们固执,有些时候表现出愚蠢,他们急功近利,为了战胜对手甚至不择手段。那些头像印在教科书上让后人敬仰的科学家,其实都是立体的、普通的人。科学是人学,科学家当然也是人。

“科学没有捷径”,这是科学家说的,“科学充满偶然”,这也是科学家说的。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艰辛的劳动,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但每一项科学发现都有某种巧合或偶然的成分,你会相信吗?事实上偶然性与必然性如影相随,科学家和普通人一样也被机遇青睐或抛弃,也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篇论文便可名扬天下,几十年扎在实验室却籍籍无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冥思苦想毫无结果,灵光一闪大功告成。解密基因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人类在探索科学的秘密,科学也再试探人类的耐心。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以前是怀疑自己无知,看了二百多页,足以确认自己无知。以前酒酣耳热之际也会大谈特谈基因,以后喝多了也不敢说了。网络大开方便之门,让我们轻易获得各种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碎片化的知识,但诱发我们膨胀,自以为是,洋洋得意。殊不知这仅是井底之蛙的见识,那点知识除了作为谈资毫无价值。

知识系统性的缺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表象不知本质,知识整体性的缺失——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懂文,导致人们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巨大缺陷。现代人的偏激、狭隘、浮躁、盲目、短视,都是因为无知,是不以为无知的无知,是自以为有知的无知,是结构性的无知。学校教育痴迷于知识点,大众媒体钟情于知识碎片,都是造成这种无知的根源。

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年轻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人类承认自己无知从而开启了科学革命,500年来人类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基因能够解开生命之谜吗?如果人真的具有神一样的能力,会不会让整个世界集体陷入不以为无知的无知?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