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294- 1994年一开国将军去世,临终遗言提及董存瑞,随后追悼会推迟5天
前言
图|陈仁麒将军
1994年开国中将陈仁麒将军在北京去世,临终遗言曾提及一位烈士,当陈仁麒的亲友们都前去准备参加追悼会的时候,为何又被告知将军的追悼会将推迟5天后再举行呢?
毛主席大为赞赏,亲笔在陈仁麒的报告上作重要批示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开拓陇东地区,中共中央决定抽调一批军队和地方干部加强陇东地区中共组织和地方政权的建设。1937年8月,陈仁麒被调到中共陇东特委任特委委员兼中共镇原中心县委书记。
随着驻扎在陇东地区的八路军陆续奔赴华北抗日前线,陇东国民党顽固派见有机可乘,便开始制造“摩擦”。
陈仁麒到达镇原后,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向殷实富裕家庭征募抗日捐款,散发宣传团结抗战的传单、标语,开展党建工作。
对此,国民党顽固派非但不予以支持,反而视为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于是,在陇东西线频频制造“摩擦”,掀起反攻浪潮。
国民党镇原县长秉承上层旨意,派人捣毁了该县的抗日群众团体,关闭农会,反对减租减息。尤为恶劣的是,县长居然派兵在大庭广众下把县农会工作人员、共产党员贾联瑞捕去。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公然挑衅,陈仁麒直闯县府,与县长进行交涉,但县长蛮横无理,软硬不吃,拒不放人。
图|陈仁麒将军
见此情景,陈仁麒一面继续与县长进行有利有礼有节的斗争,一面向中共陇东特委请求派兵支持,特委请示中共中央后,毛主席大为赞赏,亲笔在陈仁麒的报告上作了“同意出兵”的重要批示。
对吼,八路军第385旅第770团团长奉命派出一个营序偶给你庆阳出发,连夜赶往镇原,陈仁麒不等部下下马解鞍,便带着该营直闯国民党县政府,排成战斗队形。
陈仁麒看到县长后便给他下了最后通牒,限于明日上午无条件释放贾联瑞,县长见此阵势,吓得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战战兢兢地于当日午夜赔着笑脸将人放掉。
事后,陈仁麒不仅受到了中共陇东特委的赞赏,也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1938年1月,陈仁麒调任中共陇东特委组织部部长,7月,任中共庆环分区组织部部长,在地方工作三年多后,1940年11月,陈仁麒被重新调回了部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主要肩负卫戍延安和保卫边区的工作。
1940年底,陈仁麒被选为八路军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兼职学习,1942年,陈仁麒入中央党校学习,并有幸聆听了毛主席在开学典礼上作的报告,通过学习,陈仁麒对党的历史有了系统的了解,使自己进一步在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明显提高了层次。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仁麒随延安大批干部分赴东北和晋察冀等地工作,迎接新的任务挑战。
董存瑞牺牲,陈仁麒落泪:董存瑞同志成为英雄不是偶然
1948年春夏之交,人民解放军冀热察辽军区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麒奉命指挥所属部队攻打热河名城隆化。
要知道,隆化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收复了隆化,不仅会使热西、察东两块解放区连成一片,扩大解放军大规模作战所必须的根据地和行动空间,而且还可以配合东北战区即将举行的辽沈战役,毫无疑问,这一战的意义是至关重大的。
图|隆化县
隆化守敌为东北“剿总”石觉的第十三军的一个师,1948年5月18日,当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对隆化城实施分隔、包围时,石觉给守敌指挥官发电报,指示部下应以确保苔山、龙头山及隆化中学诸要点。
5月25日,第十一纵队向隆化守敌发起了总攻,并成功占领了苔山制高点,城内的敌人见此状况便将其主力收缩到隆化中学及其周围的各据点,即便是面对解放军的胜利,敌人依旧没有妥协的打算。
就这样,隆化中学既成为了守敌的防御重点位置,也成了第十一纵队重点攻击的位置,而这也意味着只要拿下隆化中学,就意味着这场战争胜券在握了。
在这次战斗中,冲在最前线的是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六连的战士们,在短时间内,他们便成功攻进了隆化中学。
很快,隆化城头红旗飘飘,城里城外歌声嘹亮,解放军攻城部队的指战员们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中。
时任中共冀热察辽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的程子华带着秘书齐肃来到隆化城检视战果,看望浴血鏖战的前线官兵。
当程司令员一行人走到一座被炸毁了的桥旁边时,他看到几个战士抱成一团在撕心裂肺地痛哭,这让程司令员十分不解,他赶忙走上去询问:“怎么打了胜仗,你们却哭了呢?”
图|程子华
当战士们讲述了自己哭泣的原因后,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不禁唏嘘不已......
原来,当时在战斗中让解放军战士们最难的地方便是阻隔在他们与敌军之间的一座桥形暗堡,若是能将这一暗堡炸毁,战士们便可以很快攻入。
在经过商议后,团部派出六连战士拿着炸药前去把这座桥形暗堡炸毁,但六连接连组织几次爆破都未能成功,每次派出去的爆破手,刚走出去不远便会牺牲,在敌人火力的压制下,六连在战壕里长达半个小时。
就在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求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
面对十万火急的战场情势,担任六班班长、共产党员,并被称为“爆破元帅”的董存瑞十分着急,在思虑许久后,他想指导员请求道:“指导员,我是班长,是共产党员,请由我带一个爆破组去炸掉它!”
一开始指导员认为太危险了,并没有同意。
董存瑞十分着急地向指导员表决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看到董存瑞信心满满,指导员便批准了,随后,董存瑞便带着两名战士向那座桥形暗堡匍匐前进,在战士扔手榴弹的掩护下,他们不断向暗堡靠近。
但在快接近暗堡时,那两名战士都因重担不能再继续行动了,在这种情况下,董存瑞的左腿也早已被敌人的机关枪击中,但他还是自己一个人运动到碉堡底下,总攻时间已到,冲锋号也已经响起。
图|董存瑞
突然,敌桥形碉堡墙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立刻出现了六个暗藏的机枪眼,那些子弹就好像雨点一般向九十六团的冲锋连队扫射过来。
连队里的同志清清楚楚地看到董存瑞在桥形暗堡下面想要找个什么东西来支撑炸药包,但暗堡地下两旁全部是光滑的陡岸,没有任何可以支撑的东西,只见董存瑞几次将炸药包往堡眼处塞,但都被敌人死命的推了下来。
在命运抉择的时刻,董存瑞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军队的胜利,他先用自己的身子紧贴在暗堡底部的桥桩上,然后一手拿着炸药包,一手拉着导火索,顿时,敌人的暗堡“飞上天”,疯狂扫射的几挺机关枪一下子哑了。
顷刻间,九十六团的几个连队,一下子越过了桥形暗堡这个障碍,成功攻进了隆化中学,就这样,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这一年他年仅19岁.......
就这样,董存瑞英勇牺牲了,在战争结束后,战友们在这里找了许久,只找到一只像是董存瑞穿的已裂开大口子的青布千层底鞋,看着这只鞋子,他们不禁失声哭了起来。
图|董存瑞(影视图)
当程司令员等人听到这件事后,震惊、感动、难过,一时间百感交集,程司令员用颤抖着的双手接过那只鞋子,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两行热泪潸然而下。
良久后,程司令员才神情凝重地对秘书说:
“你现在立即去三十二师九十六团,搜集有关董存瑞同志的事迹,写一篇报道,给《群众日报》刊登,还要写一篇社论颂扬英雄!”
当秘书赶到九十六团六连时,出乎他的意料,十一纵队政委陈仁麒已经带领着几名政工干部正在六连连部等他呢。
“董存瑞同志舍身炸碉堡的事,我纵队各级干部都知道了,程司令员给我打完了电话,我们就抄近路赶来了。”陈仁麒政委眼眶红红的,见了齐金秘书来不及寒暄,便让董存瑞生前的连长、排长和副班长郅顺义,以及幸存的几位老战士讲述了英雄的壮举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讲着讲着,一个个都哽咽失语,沉浸在无比的悲痛和感动之中。
在战友的讲述中,陈仁麒了解到了许多董存瑞的光辉历史,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难过落泪了,他说 :
“董存瑞同志成为英雄不是偶然的,我为我的部队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他舍身炸碉堡绝不是一时的冲动,从他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这是党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三天后,第十一纵队党委发出了悼念、学习董存瑞同志的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纵队战斗英雄,将宣扬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列为纵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各单位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1948年7月10日,冀察热辽行署决定:为纪念在解放隆化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将隆化中学改为存瑞中学,以志永垂。
中共冀察热辽党委机关报《群众日报》,头版刊登了题为《共产党员奋不顾身董存瑞自我牺牲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的报道,以及程子华司令员的文章《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这两篇文章都给予了英雄董存瑞极高的评价。
图|董存瑞烈士墓
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然而这位英雄无畏、勇炸碉堡的英雄并没有留下遗体,1957年春,整修烈士陵园的时候,县里因分辨不清哪块遗骨是董存瑞的,在思虑许久后,只好请木匠做了一个四尺长的棺材,选了一块楠木,用朱砂刻下“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的墓碑,藏于棺内。
随着革命的胜利进展和新中国的建立,董存瑞成为了华夏大地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
陈仁麒临终前提及一人,追悼会因此推后5天
新中国成立后,陈仁麒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政治委员、军委炮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陈仁麒被授予中将军衔。
虽然身居高位,但陈仁麒将军始终将董存瑞及其家人装在心里,自董存瑞牺牲后,陈仁麒便想尽办法找到了他的父亲董全忠,并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和董存瑞的父亲保持着书信往来,不时寄一些钱、物品给董家,以表心意。
图|董存瑞父母
自1949年建国以来,陈仁麒几度曾想前去董存瑞的家中看望他的家人,但因工作太忙,只能搁置,直到1958年,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陈仁麒,才利用在北京高等军事学院深造放暑假的机会,特地赶到河北怀来县董存瑞的家乡,看望烈士的家人。
在来到董存瑞的家中后,陈仁麒不等董存瑞的父亲说话,他便紧紧握着烈士父亲的手,眼眶微红,激动地说:“老哥,我是来探亲的!”
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有些不解,他并不认识眼前的人,直到陈仁麒再说话,董全忠的眼泪也差点落下来。
只听陈仁麒又说:“感谢你为我们部队养育了一位伟大的英雄啊!”
董全忠这才知道前来“探亲”的正是一直给他写信,默默帮助他们一家的将军陈仁麒,董全忠紧紧握着将军的手,把将军拉进屋子里,介绍了自己的家人。
陈仁麒同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闲谈了一会儿后,又拉着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的手慈爱的问:“你还记得你的英雄哥哥吗?”
“当然记得”,董存梅回答道,“记得那时参军时,我哥他个儿低,部队不要,他急得哭了起来,跟部队上的人理论,说到了部队,用高粱米饭一撑就长高了。”说着,她还模仿哥哥当时的动作,姑娘的神态引得将军一阵哈哈大笑。
女儿的话,也引起了董家二老的回忆,他们和陈仁麒将军讲述了当年董存瑞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图|董存瑞妹妹董存梅
1944年秋,年仅15岁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办下,同一个比他大三岁的本地姑娘卢长玲结了婚,这在过去的社会来说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
1945年,在董存瑞和卢长玲结婚的第二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16岁的董存瑞决定加入八路军,在与妻子分别时,董存瑞对哭成泪人的妻子:“你等着我,打下了太平的日子,我就回来!”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存瑞所在的地方部队,被编入冀察热辽军区第9旅开赴前线,同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作战。
一次,董存瑞跟随排长到自己的家乡南山堡一带执行任务,排长知道董存瑞的家就在附近,也知道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便让董存瑞回家看看。
董存瑞回到家中,先去见过父母,然后才去见妻子卢长玲,虽然他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战争,但是几年的打仗经验让董存瑞甚至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临走时,他眼眶微红的对妻子说:“长玲,我这一走,生死难测,万一回不来,你一定要改嫁,你的日子还长着呢。”
卢长玲听着丈夫的话,忍不住扑进丈夫的怀中失声痛哭了起来,因为还有任务要完成,董存瑞只得匆匆告别父母和妻子踏上征程,可任谁也没想到的是,此次一别竟成了董存瑞和家人的永别。
董存瑞的妻子卢长玲是个十分懂事的姑娘,不仅孝敬公婆,而且跟自己的几个小姑子相处的也十分和睦。
当她得知丈夫董存瑞牺牲的消息时,悲痛欲绝,董存瑞的父母觉得十分亏欠卢长玲,便一直劝她改嫁,可卢长玲怎么也不愿意,在为董存瑞守了三年孝后,才在公婆的再三劝说改嫁了,在离开时,卢长玲还是泪流不止。
听完董存瑞过去的一些事情,陈仁麒心里十分难受。
在临走时,陈仁麒将军听说正在读书的董存梅十分喜欢读书,便高兴地说:“这是好事,我支持你!”
自此之后,陈仁麒将军不仅一直帮助董存瑞的家人,而且还资助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读书,直到董存梅读完大学。
图|陈仁麒将军和他的夫人
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很难吃饱,虽然董存瑞的家人是烈属,受到政府优待,但也还是常常揭不开锅,当陈仁麒将军得知这件事后,他心里十分不安,便和妻子商议将家中的粮票和200元钱派人送去给董家。
1983年,陈仁麒将军正式离休,晚年他一直致力于宣传和弘扬董存瑞英雄事迹的工作。
1993年,隆化隆重地举行了纪念董存瑞牺牲45周年的活动,当时陈仁麒将军早已百病缠身,还坐上了轮椅,但是当他受到邀请信时,便要求前去参加,面对家人和秘书的阻挠,陈仁麒将军有些生气的说:“就是爬,我也要爬到隆化去参加。”
就这样,陈仁麒将军在自己的坚持下参加了这次活动,在纪念会上,老将军和老战友们一同“忆往昔峥嵘岁月”,想到董存瑞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想起了他们,这些看到革命最终胜利的幸存者都感慨万千,热泪长流。
1994年3月27日,陈仁麒将军在北京去世,临终前,他用十分微弱的声音对守候在身边的亲属说:“董存瑞是我部队涌现出来的英雄,我的追悼会一定要有董存瑞烈士的亲属参加。”
当时恰逢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出差在外,在将军去世后,为了能够完成将军留下的遗愿,将军的追悼会不得不推迟了5天才举行。
图|董存瑞雕像
在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历史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和英名家喻户晓,至今广为传颂,在这座矗立的丰碑背后,少不了陈仁麒老将军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