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应用的思路拓展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经方的魅力在于药简而效宏,因此拓展经方的应用思路对临床有很大的帮助。

一、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来辩证
虽然对于拿经络解释仲景六经历代看法不一,但对于扩大经方的应用不失为可用的思路。每条经络都有自己的巡行路线,受病之经往往会在其循行部位出现各种病变,其表现可以是局部一个点也可以是纵行一条线。在确定六经的基础上详查其寒热虚实之病机来选用经方,往往效果很好。

如:郭XX。女 20岁 左胸膺部疼痛数日,疼痛日渐肿胀增高,肋骨突起,一般消炎药不能控制,数日后痛处突起有小桃子大,身热、脉数、口干欲饮、胸满气粗。思胸胁是少阳之之所过,急投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丹皮青皮银花陈皮治之,日服一剂,共十余剂痛止肿消,突起的肋骨于一月后渐渐平复。(选自经方发挥)

张XX,女  26岁,乘长途车回家途中靠窗睡而受风,回家后即感左侧面部拘紧,口眼像左侧歪斜,脉浮,舌苔白润。风邪客于阳明经络,治以祛风通络为主:桂枝9白芍9姜9大枣12炙甘草6葛根15白附子6全蝎6(桂枝汤加减),服两剂,汗出风去而愈。(选自经方临证指南)

二、把握脏腑功能特点
1,根据脏腑所主的多重性特点。一个脏腑往往身兼数职如肺主气又主皮毛,肾主水又主生殖,这必然导致病变表现的复杂性,即一藏有病其病其症可因人而异表现不一。而伤寒论中所述经方的主治症可能只是某脏病变的一个表现方面而已。故掌握这个原则,只要病在同一脏腑且病机相同,即使病症表现不同也可选用相应经方治疗。

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而曹氏在经方实践录中治疗烂候痧病案,略述如下(打字太辛苦了,不的已而为之):前年3月间,朱家一女婢发热余轻剂透发,次日热更甚,未见疹点。续与透发,三日病加剧,群医指为猩红。细查病者痧已发而不畅,咽喉肿痛,有白腐意,咯痰不出,胸闷身热,目不得张烦躁不得眠,此实烂候痧之危侯,当予麻杏石甘汤略加芦根蝉衣竹茹等,服后得安睡,痧齐发而,喉痛渐除。后调理3日而愈。(节选经方实践录)

2.根据脏腑病态双向性的特点。某些脏腑在同一病态下会出现两个截然相反的病症,这就是脏腑病态双向性。如肾司二便开阖,肾受寒侵则开阖失司,一者有开无阖故下利不止,一者有阖无开故二便皆闭。故均可以选用白通汤复其开阖之旧。

3.根据脏腑相关特点。五脏六腑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相互影响,这就启示我们从脏腑相关角度扩大经方应用范围。如,耳流清水而无证可辨,治疗无从下手时,可据肾开窍于耳,肾水出路可从膀胱泄之的思路,选五苓散治疗颇佳。

如: 詹右,操劳烦心,心胃不和,肝不条达,肋胀气痛,气冲心悸,作烦吐痰,气下作泻,饮食不多,归脾在理,淡竹凉肝平胃,心乃肝之子也。胃为水谷海也。脏病治府,府以通为调,脏以藏为安,仙机之妙,非浅衷所能知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暂拟生姜泻心汤加减也。用生姜、甘草各1.5g,党参9g,酒炒黄芩3g,法半夏6g,炒黄连1.5g,干姜1.5g,红枣加味磨木香汁冲。(《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

三、根据药物方剂的功效
1.从方测症可以推知原文没有记载的某些方剂的功效。如柴胡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主治“伤寒8-9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从方测症可知患者当兼见柴胡汤证、头晕心悸失眠烦躁等神经系统见证、腹诊有胸胁苦满心下抵抗感脐下悸动等、舌红而苔白黄相兼,脉沉弦等症状,因此现代多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胸满烦惊为主证者。

如:尹某某,男,34岁。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且乱梦绘纭,时发惊怖,精神不安,自汗出,大便不爽。既往有癫痫史,此病得之于惊吓之余。视其人神情呆滞,面色发青,舌红而苔白黄相兼,脉来沉弦。辨为肝胆气郁,兼阳明腑热,而心神被扰,不得潜敛之证。治宜疏肝泻胃,镇惊安神。予本方1 剂,大便通畅,胸胁满与呓语皆除,精神安定,不复梦扰,唯欲吐不吐,胃中似嘈不适,上方加竹茹、陈皮,服之而愈(选自刘渡舟医案)

心境沉闷,意愿不遂,近因患疟,多饮烧酒,酒酣之后,如醉如狂,语言妄乱,及今2日。诊脉小弦滑沉,舌苔薄白,小水短赤,大便不通,渴欲饮冷,昏昏默默,不知病之所在,因思疟必有痰,酒能助火,痰火内扰,神明不安,此少阳阳明同病而连及厥阴也。少阳为进出之枢,阳明为藏邪之薮。今邪并阳明,弥漫心包,故发狂而昏昏默默也。仿仲景柴胡加龙牡汤主之:柴胡、黄芩、半夏、茯苓、龙骨、甘草、牡蛎、铅丹、菖蒲、大黄、竹沥、姜汁。(选自王旭高医案)

2.方剂多用经方中很多方剂具有多种功效,存在着治疗其他病症的能力。

如:李XX,男,32岁 李某之妻探亲远路而来,李不顾妻劳倦,当夜求欢被妻拒绝。因而七情受郁竟成阳痿之病,屡服滋补壮阳之品不愈,诊其六脉皆弦,舌质红苔白,更有胸胁痞满,因而辩为肝气郁结相火勃逆,疏泄之用废而阳气內郁不达,气有余便化火更伤阴液,又多服滋壮之品,使阳更郁而气更阻,必当开郁理气,兼和其阴:柴胡12枳实10芍药10甘草10生地10熟地10天冬10麦冬10丹皮10茯神10(四逆散加减),服药仅3剂,阳气通而愈。(选自经方临证指南)

戴某,男,70岁,2007年2月诊。因不慎摔倒,扭伤腰部,疼痛难忍,在五里川医院X光摄片腰椎正常,经常规治疗后疼痛减轻出院。一天后感小腹拘急胀满,大便秘结。在本地输液、服药(药不祥)3天不见好转,其女邀余诊治。

刻诊:大便3日未行,小腹拘急胀满,夜尿次频而量不多,舌质暗红,苔微黄,脉弦滑。辩证为腰扭伤后瘀、热互结于下焦,大肠传导失职。治以通下瘀热。方用桃仁承气汤:桃仁10g,大黄10g(后下),桂枝12g,甘草10g,芒硝(分2次冲服)10g,地鳖虫10g。水煎服,2剂。服1剂大便得通,夜尿减少,小腹胀满减轻。2剂服完,证若失(曹建朝医案)

罗XX,女性,51岁。初诊2005年4月9日。面部红斑伴瘙痒半月。外院给予抗过敏药内服及外搽激素软膏、冷冻等治疗未效。既往有肾积水病史。长期失眠,心烦甚,口干甚但不多饮,小便不尽感。舌暗红苔薄脉细。诊断:过敏性皮炎。予黄连阿胶汤:黄连10g,黄芩7g,白芍12g,阿胶12g,鸡子黄1枚。7剂内服。外搽消炎止痒霜(本院自制药)。二诊:药后红斑变淡,并诉睡眠极好,心烦口干均好转,稍口苦,舌暗红有瘀点,苔薄脉细。改方以温经汤7剂,药后红斑消退而愈,睡眠一直很好。(欧阳卫全  来自网络)

3.加减变化。疾病与方剂不和是需要适当的加减,更好的发挥疗效。(我选的医案大部分用的都不是原方)加减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药物不变药量改变:如小承气汤(大黄用量两倍于厚朴,功治大便秘结,胸腹痞满,潮热谵语,而燥结,触诊腹部有坚硬感程度较轻者,并治痢疾初起,腹痛里急后重)与厚朴三物汤(本方以脘腹胀满而痛,大便不通,脉沉实为辨证要点,因六脉之气不行,闭在中上,故特点在于重用厚朴以降肺胃之气,意在行气以通闭止痛)
2)主药不变加减它药:如桂枝汤类,柴胡汤类等,皆随证加减而来。
3)数方合一联合应用,仅摘录几个医案,供大家参考,合用的目的不外加强疗效和去除不良反应。合用包括经方与经方、经方与时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合定志丸治疗盗汗并神思恍惚。

季某,女,36岁。盗汗并神思恍惚4年。冬天寒冷季节盗汗更加严重,盗汗翌日神思恍惚,心慌,全身四肢乏力,伴少寐多梦,胸闷,口干而苦,易腰酸,面色欠华,舌淡红,苔薄黄,脉细。辨证属心血不足、神难守舍。治则与方药:养血安神,收敛止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合定志丸加减:桂枝9g,白芍9g,煅牡蛎30g,煅龙骨30g,浮小麦30g,甘草15g,大枣10g,黄芪30g,茯苓12g,五味子6g,远志6g,菖蒲12g,糯稻根30g,碧桃干30g,14剂。二诊:服药2剂,盗汗即明显减少,神思恍惚明显减轻,其他伴随诸症均减轻,面色好转,惟后脑痛,健忘,嗜睡,另以它药调理而善。

旋覆花汤合丹参饮、桃红四物汤治疗肝着。

史某某,女,50岁。2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每以手捶胸则舒,伴背脊痛,胃脘胀,自觉胃内容物上冲至咽,大便干,腰痛,目糊,舌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弦。诊为肝着(瘀阻型)。治则与方药:活血化瘀,益肾润肠。旋覆花汤合丹参饮、桃红四物汤加味:旋覆花10g,茜草30g,葱白少许,丹参15g,檀香5g,砂仁3g,桃仁12g,红花6g,当归15g,赤芍9g,白芍9g,川芎12g,鸡血藤30g,续断12g,杜仲15g,补骨脂12g,黑芝麻24g,胡桃肉15g,金银花9g,槐角15g,煅瓦楞30g,茶叶若干,14剂。二诊:服药2周,持续2年之胸闷不再,不需捶胸求舒,腰痛减半,大便易解,仅背脊牵紧不适未除。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胸痹。

蒋某某,女,61岁。近日胸闷严重难以透气,伴胃脘胀而隐痛,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未及结代脉)初次诊断为瘀阻型胸痹。治则与方药:活血化瘀行气,丹参饮、炙甘草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丹参30g,檀香6g,砂仁3g,白芍30g,炙甘草15g,白芷30g,肉桂10g,党参15g,半夏15g,枳壳12g,青皮12g,陈皮12g,菖蒲12g,麦冬12g,红花3g,续断10g,7剂。二诊:胃痛止,但胸闷难以透气依然,有时胸痛,舌质同上,察舌下静脉瘀曲,苔白腻,脉细缓。诊为痰瘀互阻型胸痹。治以通阳散结,祛痰化瘀止痛。改投枳实薤白桂枝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全瓜蒌30g,薤白15g,桂枝10g,枳壳12g,半夏12g,红花5g,桃仁10g,赤芍15g,川芎10g,元胡10g,香附15g,青皮10g,陈皮10g,生蒲黄10g,炙乳香3克,炙没药3g,降香10g,郁金12g,生山楂20g,白芷30g,白芍30g,甘草10g,7剂。三诊:胸闷难以透气改善,大便质稀日行2~3次,舌脉同前。原方14剂。四诊:当时三诊服药期间胸闷难以透气感明显好转几近消失,后虽停药月余,再无胸闷发生,大便也恢复正常。

甘麦大枣汤合越鞠丸、左金丸治疗脏躁。

费某某,女,59岁。悲伤欲哭、寐差3周余,情绪不舒则胃脘嘈杂,泛酸,舌偏红,苔薄黄,脉细弦。辨为脏躁。治则与方药:宁心安神,疏肝解郁;甘麦大枣汤合越鞠丸与左金丸加味: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15g,香附15g,山栀9g,川芎10g,苍术6g,神曲9g,川连6g,吴茱萸6g,柴胡9g,白芍15g,旋覆花9g,砂仁3g,煅瓦楞30g,酸枣仁15g,7剂。二诊:服药1剂即感心情舒坦,不再悲伤欲哭,睡眠改善,嘈杂、泛酸均愈。喉中有梗阻感,略有痰,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原方去川连、吴茱萸;加半枝莲15g,继服7剂。(以上4案均来自蒋健教授临床经验)

四、根据方药对证原则选用相应方剂
不管病种和主诉症状如何,只要出现伤寒原文中能反映出疾病本质的证候,即可选用相应方剂。这也是当前日本人应用汉方的主流。但他们的单纯对应远不如我们的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来的灵活。有兴趣可以看下《经方使用标准》这本书,里面收录了很多日本腹诊方面的资料。皇汉医学丛书里的《类聚方》《内、儿医鉴》等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法。这里仅举几则日本人的验案(均选自汉方与现代医学治验录,不是直录,日本人的叙述太罗嗦)

小建中汤治疗少女头痛 

女 15岁 近一月来头痛,白天重傍晚清,伴头重,颈肩酸痛,体型瘦小,睡眠不佳,胸苦满,空腹时胃疼,重苦胀感,腰腿疼痛,大便一日一次,软便,小学6年级初潮,有行经腹痛,月经持续一周左右,偏食,喜食冷、甜、辣、及肉类,(按:我想,如果我们也能问诊这么详细的话该多好啊,能提高多少疗效,减少多少事故啊)苔白厚,脉沉弦,腹部有轻度的胸胁苦满,左右腹皮拘急,脐下左右压痛连服小建中汤30日后胃痛消失,继服50日头痛完全消失。

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治疗顽固性咳嗽

感冒后咳嗽,迁延半年余,白天不咳,晚上上床后仰卧时颈下部有咕噜咕噜声响,咳嗽剧烈,横躺时减轻些,身高大肥胖,咽部有堵塞感,咳痰不利,大便一日一次,普通便,小便量多,夜间起夜一次,舌中心苔白,其周围淡红,润,脉沉弦,腹部全部鼓起,硬,左右有高度的胸胁苦满。治疗:连服大柴胡汤去大黄合半夏厚朴汤加杏仁并用,7天后咳嗽停止,再付15天痊愈。两个医案是根据伤寒或金匮哪些条文为依据的呢?你知道吗?

五、根据阴性症状
仲景善于通过用“无XX”等阴性症状来做鉴别诊断以区分病症的寒热、表里、虚实,这在伤寒金匮中贯穿始终,掌握这一原则,会更好的指导我们应用经方。有时候,掌握了这些阴性症状的病因病机,我们可以相反的方面推倒创造出许多时方。

六、根据类比旁通   
1)相似症状类比,即遇到一种病症后可能与伤寒论中所叙述的症状相似,如果两者再有本质之间的某种联系,我们即可选用此经方治疗如刘老治一病人自述“全身皮肤犹如涂清凉油般感觉”,刘老将其类比为“微恶寒”的外证,加之患者有少阳见证,遂用小柴胡汤治疗而愈。

如张××,女,成。感冒后突然胸满呼吸困难,头身汗出,急至某院治疗。诊为自发性气胸。因该院无空床而不能住院。又请中医治疗,医诊后颇感棘手,勉予宣肺定喘之法治之,不效。又邀余诊治。审其证见气喘而呼吸有难于接续之状,口唇、爪甲青紫,头身汗出,舌苔薄白,舌质暗,脉沉弦,胸腹满胀。综合脉证后,云:“此浊阴逆行,气壅上焦,胸阳痹阻之胸痹证也。治宜通阳泄浊。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瓜蒌30克,薤白10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杏仁10克。昼夜兼进2剂,次日诊之,诸证俱减,乃续以上方服之,一日而安。(按,此表现即金匮胸痹之证见“胸中幅幅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非哕,彻心中愦愤然无奈者”)

患者郭××,女,成。腹大、乏力经治痊愈后。近半年来突见胸脘痞满,吞咽困难,气短微喘,呕吐痰涎,食欲不振,声音嘶哑。某院诊为声带麻痹,食管痉挛。先用西药、针灸治疗不效,继用中药旋覆代赭汤、四七汤等加减亦不效。邀余诊视。审其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呼吸困难,言语低微而嘶哑,吞咽困难,面色白中透青,胃脘痞满,悸动,胁下逆抢心。综合脉证,云:此正合《金匮》“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之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也。”因拟:枳实9克,厚朴9克,薤白9克,桂枝6克,瓜蒌15克,茯苓4克。服药4剂,诸证稍减。后因他因而转请另一医生治疗。云:痰火瘀血相结,以化痰散结,活血解毒治之。6剂后,诸证加剧。

再邀余诊视,审其脉证仍为枳实薤白桂枝汤证,再拟原方服之。药进8剂,诸证大减。惟久病气血虚衰,再以原方治之恐难奏效,再审其面色已转皓白,舌苔薄白,脉弦而滑。乃拟十味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知母10克。药进8剂,非但不效,反见加重。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因思仲景有关阳复之论,滑脉者非仅指热,指痰,指积,而且主阳气来复,阳复之脉误认阳热痰盛而以寒凉克伐,致使阳气复衰,故尔加剧,法仍宜温通阳气为治,再以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加茯苓30剂而愈。(以上两则选自中医临证与方法)

2)有形病邪类比 类比本属于形象思维,有形之物更易类比。如烧伤之渗出物与阳明大汉类似且病机有相同之处,可选用白虎汤治疗;桂枝加附子汤可治“汗液漏下不止”,类比扩大可应用于其他体液因阳虚不固而漏泄不止者,如小便淋漓、妇人带下等。

如孙某某,男,35岁。10月病鼻衄,出血盈斗,两昼夜不止,曾服寒凉止血剂无效。脉微,口淡,身无热,二使自调,给服桂枝加附子汤2剂痊愈(李师肪医案)

吴某,男,36岁,1984年2月15日就诊。患者以捕捉鱼虾为生,经常涉水淋雨,三日前突然畏冷发热,无汗,咳嗽声重,痰白而稀,伴小便点滴不畅,小腹胀急疼痛不可按,痛苦难以言状.而延余诊治。脉浮,舌苔薄白。此乃风寒犯肺,肺气郁闭而致尿闭不畅。方用麻黄汤加味:麻黄15克,桂枝、杏仁各9克   牛膝30克    葱白3茎,水煎温服。1剂尽而小便通畅。(吴光烈医案)

3)同一病位病机表现症状的推广 伤寒中所述多是同一病机下某一病位上出现的症状而已,可能还有其他表现未提及而可以用此病机解释的,据此可以扩大其应用范围。如桂枝汤解表又可安里伤寒中用以表证金匮中用以妊娠里不和;如痰饮为病,在上可见头晕冒眩、苦渴、咳嗽上气等,在中可见纳呆、腹胀肠鸣、心下坚筑等,在下可见下利,小便不利脐下悸动等,停积部位不同则见证各异,但均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为主方治疗。

如莫某15,34岁,l 986年8日21日入院。患坐骨神经痛已三年余,多次住院治疗,顽固不愈。刻见表情痛苦,执杖行走,步履艰难。诉右腰臀部疼痛,向下放射至右踩部,向前弯腰和行走时疼痛加剧,伴有麻木重困感。检查见患者不能做弯腰活动,抬腿、拾物试验阳性,局部未见红肿,右臀部环跳和承山穴有明显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诊为坐骨神经痛,此风寒湿邪侵袭膀胱经脉所致,用葛根汤加昧:葛根15克,白芍l 8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生姜5克,大枣12克,甘草12克,丹参12克,附子10克,牛膝12克。服6剂,弃杖行走。守方稍作加减,服18剂痊愈出院。3年随访未见复发。(卢自昌医案)

赵某某,男,48岁,1985年9月4日初诊。半年来经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呕吐,吐物为涎沫夹杂食物残渣,遇寒加重,时发时止,伴院腹闷胀,吸气纳呆,消瘦乏力,头晕心悸。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沉细。钡餐透视:胃蠕动增强.幽门钡剂通过缓慢。西医诊为幽门不全性梗阻。病机为寒犯胃腑,水饮内结,宜温阳化饮:桂枝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干姜8克,麻黄6克,细辛3克,半夏15克,五味子9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两煎台和约250毫升,一日分3—4次空腹服之。3剂后呕吐基本消,惟腹胀明显,上方加炒莱服子30克仁6克,连服6剂,诸症尽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王新昌医案)

廖某,女,24岁,湘潭市某单位职工,2006年12月12日初诊。诉咽部不适,微干,讲话多后声音嘶哑,病程7个月,在当地经多次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刻下:咽部不适、微干不痛,纳可,二便调,月经正常。检查:咽部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两咽侧索增生;间接喉镜下声带无明显充血征,运动与闭合均可。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缓。治以温阳利咽法:附片10g 白术12g 白芍药15g 茯苓15g炙甘草6g 生姜3片 5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发。(湖南中医药大学 李凡成)

七、根据疾病发生时间
1)跟据子午原则  子午是阴阳转换交替之侯,此时发生疾病可能与阴阳二气交接不利有关。

如刘某,女,24岁,干部,1999年10月1日就诊。患者2周来每至中午12时许即定时发作头晕(非旋转性),至下午4时后可自行消失,无恶寒发热及目赤头痛,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曾多方治疗不效。细询病史,知其每日晨起常感口苦咽干,并有微热,体温多在37.2~37.7℃之间,结合其舌淡苔白,脉弦细之象,辨证为邪郁少阳,投以小柴胡汤治之。处方:柴胡24g,黄芩l 5g,党参lOg,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3剂后诉午时头晕明显减轻,继服3剂而愈(张金娟,定时发病二例治验,中国民间疗法  2002,10(3):10)按:午时为白天之半,为一天中阳气盛极,一阴始生,阴阳交替之时。本例午时头晕,加之伴有晨起口苦咽干微热,脉弦细之证显系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所致。头为诸阳之会,邪部少阳,恰逢午时阳气极盛之时,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欲驱邪外出,正邪交争于头面,故发作午时头晕。小柴胡汤乃和解少阳之剂,少阳枢机运转,则诸症自愈。

曾治一季姓之10岁女孩,其父抱持而来,合眼哆多,伏在肩上,四肢不自主地下垂软瘫,如无知觉状,其父主诉,孩子之病已3天,每到午时(11~13时),子时(23~1时)上下即出现此种症状,呼之不应,但过1小时,即醒起如常人,延医诊视,不辨何病,未予针药。我见病状及聆病情,亦感茫然,讶为奇症。乃深知思考,得出子时即是一阳生之际子午两时正阴阳交替之际,而该女孩子这两个时辰出现痴迷及四肢不收之象,则治疗应于此着眼,但苦无方剂,又辗转思维,想到小柴胡汤是调和阴阳之剂,姑投以2帖试治,不意其父隔日来告,服药2剂,已霍然如恒状,明日拟上学读书云。(岳美中医案)
又:从子到午,阴减阳长,从午到子,阳减阴长。故大凡发于自后午前为阳气为病,非不及即太过;病发于午后子前,多阴气为病,非不足即太过。

耿××,女,成。8个多月来,低热乏力。某院除查其有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外,余无任何阳性发现。先予抗痨药治疗三个多月无效,继又以中药养阴清热治疗两个多月仍不见好转。询之:发热甚于午后,至夜反减,每次发热之前先感心胸烦热,继而全身发热无力,热甚之时体温可达38.6℃,上午与夜间一般最高不超过37.3℃,而且精神较好,脉弦而滑。思之:阴虚之热虽午后较甚,而前半夜应更甚,而此证反前半夜发热减轻。又思:午后日晡乃脾湿所主之时,脉又见弦滑而非细数,则非阴虚而乃心胸湿热郁滞也。治宜栀子豉汤解郁热。处方:栀子10克,豆豉10克。药进6剂,发热尽解,愈。(中医临证与方法)

2)根据地支与经脉脏腑的配合关系 身体十二经络,配合每天十二个时辰运行,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将其编成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巳脾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如李某,女,40岁,农民。1999年8月5日就诊。诉每天l1~13点(午时)定时两腋下汗出如水流漓,过时自止,已1月余。伴有口苦口干,但不欲饮,脘腹痞满不适。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头昏体倦,小便微黄,大便不爽。查: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白,苔黄白而腻,脉濡数乏力。证属脾胃气虚,湿热内蕴,阴阳不和。治拟益气健脾,清热除湿。平调阴阳,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芩、前胡各15g,人参10g、黄连9g,厚朴、云苓各15g,扁豆30g、枣仁30g。干姜、甘草各3g,2剂告愈。随访至今腋汗未再发。(刘建东,半夏泻心汤治愈午时腋汗症1例,内蒙古中医药)

孙某,男,48岁,1995年4月26日初诊。患者2月前被人毁打,致左尺、桡骨骨折、臀部皮下癖血伤。伤后21天,不明原因出现子时咳嗽、喘息。憋气而醒,醒后喘息不止,张口抬肩,呼多吸少,异常痛苦,常需捶背2小时症渐减。到丑时咳喘憋气自止,安睡至天明。如此月余。西医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给予扑尔敏、赛庚定、喘定等治疗不效且症状加重。服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中药罔效。诊见:精神不振,口渴,身无寒热,饮食少.二便调,舌红、苔薄少津。脉弦。诊为少阳咳喘。方用小柴胡汤。处方:柴胡、黄芩、党参、制半夏、炙甘草、大枣各log,生姜3片3剂,水煎分2次服。3剂尽,诸症尽除。随访3年未复发(徐文泉,杨小霞,殷培良小柴胡汤治疗子时发病验案3则,新中医,2001,33(9):65)

季××,女,30岁,马桥乡人。1986年9月15日初诊。近4日来,每于半夜(子时)至天明(卯辰),心烦气喘,不能平卧,必起坐仰靠,经服地塞米松、氨茶硷等治疗无效。卯辰后其心烦气喘可自平,但感口干口苦,胃脘嘈杂,舌苔厚白、微黄,脉细弦数。经心电、胸透检查未发现异常,拟诊为哮喘,但服治喘中药亦无效。按时辰辨证,病发于子辰至卯辰,为少阳之气升发不利之证。投:柴胡10克 半夏(洗)18克 黄芩4克 甘草4克 生姜4克 大枣12枚,水煎服,投予3剂。9月18日二诊:服3剂后,子至卯辰之心烦气喘已消失,口干苦亦除,胃脘嘈杂减轻,唯感肢倦乏力。遂投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日服3次,服1周后,脘嘈杂、肢倦全消失,疾愈(刘熹.小柴胡汤治疗奇病四则[J].吉林中医药,1988,(1):23)

3)根据发病季节 四时主气相互感应每年都有春温、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和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通过相似相应发生不同季节的时令病可以扩大经方应用。

如李××,男,成。20多年来,每到冬天则发生呕吐,其他季节自然消失。每次发病,少则每日呕吐数口,多则每日数次,一次即盈盆盈碗。医诊神经性呕吐。始用西药治疗不效,继又用中药降逆止呕亦不效。此次发病虽然已经一个多月,但始终不见其效。细审其舌苔薄白,脉弦大紧。综合脉证。思之:冬季阳虚寒盛之令,复遇脾胃阳虚,寒饮中阻之体,两寒相应,胃失和降,故而呕吐频作。治宜温中化饮,桂附理中合五苓散。处方:附子10克,肉桂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服药2剂,呕吐即止。次年冬季又复发,但程度较轻,继服6剂,愈。(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徐姓患者,女,54岁。崩血大下已一月矣,虽采用输血,予止血药均不愈。询之,血色素已下降至3克。察其面色萎黄乏神,舌质淡,脉虚大弦紧数。再询其素有何疾?日:冬季则怯寒畏冷,四肢不温,夏季则手足俱热难于忍耐。因云:冬季怯寒者,阳虚也;夏季畏热者,阴虚也。前用诸方之所以不效,或凉而伤气,或温而伤血,故不愈也。因拟十四味建中汤加鹿角胶以大补气血阴阳,后果愈。

八、根据现代科学研究
现代各种实验室研究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来解读经方,虽然个人不太认可这种方法,但却是扩大经方应用的一种方法。这些资料网上比较多,就不摘病例了。以西医研究中医,更准确的说是扩大了西药的范围,剂型用法变活较少,其应用远不如经方来的灵活有效,各位择而选之吧。经方是中医的精华,时方的始祖,希望这个帖子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七)临证谈小柴胡汤之淋证、三焦郁热耳鸣

    鲁某,男,42岁.8月 16日初诊.右耳耳鸣1月余,呈持续性,声如蝉鸣,影响睡眠.伴见周身困乏不畅,余无明显不适.体壮,纳好.舌质暗红,舌苔白,脉弦滑. 我们在临床上最怕的就是这种病,身上有点难受,有 ...

  •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4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4-外感发热怕冷汗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3 芍药3 桂枝3 生姜6 大枣12个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2 细辛2 附子1个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8 桂枝3 干姜2 栝楼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七)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前面对半夏泻心汤进行了解读,更主要的是,前人用半夏泻心汤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我们在临床上应该如何来使用半夏泻心汤.我们来看下面的高建忠老师的一个病例: 王某,男,59岁,2016年3月24日初诊. ...

  • 经方在中医皮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思路

    经典方剂,疗效突出 王丽芬老师善用"经方"治疗皮肤疾患,如"桑菊饮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中医称"面油风",病机为肺经风热上犯所 ...

  • 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导读:今天跟着熊曼琪先生学习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信一定对你的临床有所裨益. 后人尊称仲景为"医圣",仲景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 ...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136期】

    今日练习 李某,男,26岁. 头痛两年,因中学读书引起.索有胃病,现已渐趋平静,仅偶尔烧心.吞酸,但时有心下停饮,心下振水声.平时整天头昏.晕沉,头脑不清楚,并时头痛,眉间沉紧,下午常有热胀上冲头面之 ...

  • 宋柏杉老师直击临床讲金匮6经方临床新用

    宋柏杉,1991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自幼随父学医,对<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医学衷中参西录>.<温 ...

  • 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的思路(肖相如)

    导读:今天跟着熊曼琪先生学习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信一定对你的临床有所裨益. 后人尊称仲景为"医圣",仲景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 ...

  • 慢性肾炎案的经方治疗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818期】

    今日练习 佟某,男性,63岁,1965年7月6日初诊. 因慢性肾炎住某医院,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尿蛋白波动在(+)-(+++),无备要求服中药治疗. 近症:四肢及颜面浮肿,皮肤灰黑,腹大脐平,纳差,小 ...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137期】

    今日练习 孙××,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处方:__.(请将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吴茱萸汤加苓归芎 ...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135期】

    今日练习 仓某,男,30岁. 结婚即现阳痿.早泄,病已4年,经中西医诊治毫无起效.经查有慢性前列腺炎,近服桂附地黄丸未见疗效. 近症:阴茎勃起弱,举而不坚,且不持久而早泄,素动念见色流精,大便前后,每 ...

  • 经方临床应用举隅

    [ 大黄牡丹汤 ] 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冬瓜仁半升(30g) 芒硝三合熔化(9g)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适应症:肠痈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