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想让孩子减负,而是他的人生没有退路

 01 

关于教育孩子,有两位名人的作法可能更接近于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

一位是清华才子、著名音乐人高晓松。

有人问高晓松会不会逼孩子学琴,他回答说不一定学琴,但一定要多学多干些没用的事。

高晓松认为,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每件事都有用,为了生存和繁殖。人却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程,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车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所以,高晓松的女儿学了很多看上去对提高成绩“无用”的技能:跳舞、弹古筝、骑马……

高晓松称,自己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高晓松的妈妈现在还在流浪,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

他的妹妹也是如此,虽然挣的钱比高晓松多得多,但没有买房,骑摩托车横穿非洲,与酋长族人喝酒……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教育理念,这样的生活方式,真的令人羡慕和神往。

但我顺手查了一下高晓松的家庭背景,马上就收起了自己的神往之心。

高晓松的外公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外婆是北航的筹建者之一,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妹妹也是清华毕业,现居德国。

高晓松描述母亲称:“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背景,这样的才华,难怪有着自由的教育理念,难怪不用“一切都为了买车买房”。

因为买车买房对于他们来讲,确实只是最低端的需求。

但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育儿方式,我们普通人真的学不来,因为我们的实力不够。

 02 

另一个是“童话大王”郑渊洁。

他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厌恶大陆教育方式的郑渊洁决定自己教育他。

而且,郑渊洁和儿子约定:“18岁前你要什么给什么,18岁就不再给你任何东西”。

而郑亚旗也并没有让父亲失望。

郑亚旗11岁那年在网上写游戏攻略赚下人生第一桶金,12岁的时候学会了网页制作,13岁开始和北大学生组成团队,靠制作网页挣了30多万……

当然,在郑亚旗成功的背后是,1992年他9岁的时候,父亲就花一万多块给买了一台电脑。当时的一万多元是什么概念?我记得我的高中老师和我们说过,工资大概是一百多元。

1995年,郑亚旗接触网页的时候,中文网页不超过5、6个,次年他开始靠制作网页赚钱的时候,一个网页的价格是一万元。直到1997年,全国的拨号入网用户,也不过才区区25万人而已。

想想很多和郑亚旗同龄的孩子,那时候可能连互联网是什么都还不甚了了。

不得不说,不是每个人都有郑渊洁那样的能力和财力,让孩子离开学校教育却能享受比学校更优质的教育,一直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

 03 

这些年,素质教育、减负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但大家在喊减负的时候,似乎都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家庭和家庭是不同的,不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适合减负。

比如,小学下午三点半就放学,一些家长对此拍手叫好,但对于很多忙于工作的上班族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他们没有时间去那么早接孩子,他们的孩子放学后或请人照管,或花钱进入托管机构,加重了经济负担不说,学习效果也并不比在学校更好。

今年寒假,衡水一些高中由于提前开学,被学生举报,不得不按要求正月十六开学。

但实际上,全国各地大多数中学都提前开了学,只不过是没有人告或告了没有被媒体报道而已。

其实那些联名举报的孩子们并不明白,学校免费给他们补课(即使收费也非常低),真的对自己的家庭来讲是在减轻负担。

恐怕,这也是很多家长都支持早开学的原因。

 04 

记得看过一篇介绍西式宽松教育的文章说,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西方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在美国,公立学校只提供有限的基本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买不起的人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作者发现,美国小学下午3点放学之后,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的回家了,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我们减负的结果会不会也成为这个样子,更加加剧社会的分层,真的让人担心。

从形式上,我们现在确实正在让孩子们过得更轻松,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

但那些空闲的时间,却可能成为孩子们的分水岭。

同样是减负,有的孩子得到的是诗和远方,而有的孩子,得到的可能是一辈子离不开村里的田野。

要知道,同样是三点半放学,跟着名师学古筝的孩子和无人管理玩手机的孩子,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05 

对于高晓松的孩子来讲,对于郑渊洁的孩子来讲,他们真的没有必要天天做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他们的孩子可以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也拥有除了考985、211之外更多的出路。

但对于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讲,他们除了高考,没有别的出路,除了做题,难以学到其他一技之长。

此时你让他们减负,让他们少做点题多一点玩的时间,究竟有什么意义?

我们不是高晓松,我们也不是郑渊洁,我们的孩子,注定不能像他们的孩子那样自由和轻松。

如果能够选择,在多睡一会儿多玩一会儿可能换来一生的卑微,少睡一会儿少玩一会儿却可能让人生上升一个档次之间,我们只能选择后者。

真的,不是我不想让孩子减负,而是他的人生没有退路。

你让你的孩子去减负吧,我要让我的孩子压力满满。因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奋斗的激情,才会在人生路上拥有赶超的希望。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多篇文章创造千万级阅读。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