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建筑群之美—培田古民居
连城
Lian Cheng
宣
和
客家古民居建筑群至
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中国最美村镇”之一
培田古民居,
THE SUMMERTIME
培田的建筑风格迥异于永定土楼,
相较于永定土楼的封闭和坚固,
培田民居则显得开放和优雅。
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
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
是中国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
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
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培田民居的建筑用材为木料及砖,
大体由两座书院、六座学堂、三庵、两庙、两碑坊等
古代文化宗教建筑和20座古祠、
30余幢民居,以及一条千米长的古街、
五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
培田明清民居建筑群整体布局已具相当水准,
宗祠、住屋、寺院、碑坊、街巷、水道、桥梁等
村庄建筑之需考量周到,配置得体,壮观和谐。
就各式建筑而言,其建筑功用、
外观构造、装饰色彩,均是上乘之作。
村落庭院大红灯笼高高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培田民居拥有皇宫式的气势、
徽派建筑的型制、江苏园林的结构风格,
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边散开。
庭院深深却又齐齐整整,
每个天井里都有数量不等的房间,
周围都有可以自由开关的门通往外面,
关起门来一个院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
可见古人的智慧与建筑的美感、
实用性巧妙的融在一起。
村里的人间烟火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村里的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向下滑动查看
曲折古街,巷道,互为连通,
把错落的明清古建筑有机连为一体,
'虽是人工,宛若天成'。
大夫第
九厅十八井建筑“大夫第”,
又称继述堂。
而像这样规模的建筑,
培田数百年间共建起30幢类似的建筑。
看它的布局:尽管建筑层层叠叠,
采光通风出水却无丝毫滞碍;
尽管厅多井多房多,却井然有序;
厅与厅之间既有通道相连,
又有门户隔阻,使之各成单元,
既利于大家族聚族而居,
又不妨碍小家庭各享天伦。
那一眼眼常年涌流清沏见底的井水,
则除了供饮用外,还有除燥降温的“空调”功能。
其整体布局之合理真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
锄经别墅
在培田古街中段,有一座不甚起眼的数椽瓦屋,
大门上书一联,横批:“锄经别墅”,
联曰:“半亩砚田余菽粟;数椽瓦屋课桑麻。
”相对于“进士第”的高雅,
这“锄经别墅”却来得草根一些。
别墅古代称别业、别馆,
指住宅之外用来享受生活的第二居所。
在此须说明的是培田人务实而不奢华,
这“锄经别墅”另辟蹊径,
却是一所先前的“职业教育学院”,
是学习耕作、种植技艺的启蒙理论和实践教育场所。
容漆居
容膝居是培田古民居中最小巧玲珑的建筑,
是最早的女子学堂。
这座小院曾经是女子学堂,客家人重男轻女,
过去女子是不许进祠堂和学堂的。
有开明乡绅专门设立了供女性学习的地方。
本族女性在这里不但可以学习文化、
礼仪、女红,还可以讲习传授婚姻、生育等知识。
“可谈风月'匾额能挂在墙上,
这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是极少见的。
衍庆堂
在“都阃府”左侧,有一座“衍庆堂”,
是为培田吴家总宗祠,
建于明正统年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扩建,距今600余年。
它融中国民族建筑艺术和客家文化内涵于一体,
是保存较完整的典型明代建筑。
衍庆堂的大门不正对大堂,
而开在宅第的东南方,
必须过一道内门,始见戏台、中厅及上厅。
这种大门的结构与北京四合院相似。
厅堂可容几百人拜祖餐饮。
原挂有雕龙绘彩镶边功名匾额40多块和学位金牌,
现仅存雍正十二年(1734年)立“蛟腾凤起”牌匾。
此外,厅内还存有光绪年间阳刻进士金匾一块(残块)、
神龛、谱案、相匣、石香炉等,
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位于双灼堂左侧,
是培田的中心区域,
也是典型的九厅十八井结构的建筑类型。
大院最初叫灼其堂,始建于清末,
占地12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
纵深六个院落。现在是培田住宿、
吃饭休息的好去处。厅里还有泡茶的茶海、
茶桌和木沙发等一应物品,
晚上坐在厅里里喝茶、
聊天一定挺有情调的。
继述堂
培田村中规模最大的“九厅十八井”合院建筑,
当首推继述堂。
继述堂也称大夫第,规模宏大。
它远不止九厅十八井,
而是有18 个厅堂24 个天井72 个房间,
共占地6900 平方米。
中厅挂有“大夫第”和“登科”牌匾,
中厅大厅联成一体,雕梁画栋,
场面浩大,这里主人宴客、会亲的场所。
大厅两侧设主卧房,分成前后间。
再过一个天井进入后厅,
后厅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内宅。
后厅之后、围墙之前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
栽有花卉盆景,
与前厅的喧闹形成一个明显的反差。
村落杂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上帝的视觉看古村
来源:文旅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