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地板

得益于键山秀三郎的启发,我也开始了“爱家卫生运动”——擦地板。如果要让一种活动成为稳定的习惯,必须要建立两个必要条件:

      1、要找到擦地板的时机。一种活动如果没有开始的信号,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即使做出最狠的誓言,也会不了了之。在开始这项活动之时正值暑假,我决定在早晨6:30开始。进入冬季,早晨时间太过于紧张,擦地板的时间改为晚上孩子睡觉之后。

2、要持续地获得让人感到愉悦的奖励。一个干净整洁的地面自然会让人心情放松,不过这个稳定的奖励随着时间推移,带来的喜悦感会不断衰减。所谓坚持,就是在为放弃做着准备,终有一天会让人失去斗志。擦地板的过程必须要不断的优化,成为一件需要动脑并值得追求的事情,而不是例行公事。我定了一个目标:要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水达到相同的擦拭效果。所以,每次擦地我会放一个计时器,记录时间,并把它写在可以看见的位置。

一开始擦,非常用力,出汗后确实很爽,但没过一会儿,腿脚就开始发酸。原因就是脚上穿袜子的话,脚和拖鞋之间没有足够的摩擦力,总是打滑,腿上的力量全部被消减了。所以,为了获得好的附着力,必须光脚,并穿着和地面有更好摩擦、轻便的拖鞋。同时,双腿必须蹬直,因为屈膝擦地板的话,血液流动就会受阻,站起来会头晕。我用擦玻璃的吸水布擦,这样才能擦出瓷砖本来的纹理和光泽。最好用烧开的水,清污效果更好。

当把客厅里一半地面擦完了以后,能看到干净地面和脏地面之间那道清晰的界限,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把脏地面擦干净。当妻子从卧室走出来的时候,看到清洁的地面,心情一下子好起来。不过,擦地板的愉悦到了第三天就开始衰减了。

其实擦一个开阔的、没有阻碍和杂物的地面,就像是在做平板运动一样,可以充分拉伸肌肉,很容易获得良好的健身体验。但是,最烦人的就是在擦地板之前要收拾地面上的杂物,还有你需要钻到桌子下面、角落里,以一种非常别扭的姿势擦地板。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事关持续的奖励能否兑现。同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

玩具。我发现在打扫之前,地面上总是有很多孩子的玩具。今天收拾好,明天又出现了。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我开始观察孩子的玩耍过程。我发现他几乎没有用完归位这个动作,于是我开始教他如何做玩具回家游戏。令人欣喜的是,两岁的孩子似乎对这个“别有用心”的游戏并不反感,逐步养成了收拾玩具的习惯。他看到门口有散落的鞋子,主动把他们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甚至我们一回家,他就站在门口等我们脱鞋,亲自把鞋摆好。这样给我擦地板节约了不少时间。即使孩子有收拾玩具的习惯,但是玩具过多的话会超出他管理的能力,最终让他的愉悦感也消失了。面对一堆需要很久才能整理好的玩具,他的斗志也会崩溃。所以,我开始研究到底一个孩子拥有多少玩具才是合理的。通过查阅资料,我得到一个判断标准,那就是孩子是否总是抱怨玩具太少,或者很快对新玩具失去兴趣,喜新厌旧。这说明孩子的玩具太多了,无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孩子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研究一个玩具的不同属性,开发出所有玩法,这才是玩具对孩子真正的益处。太多的玩具只会培养孩子占有的欲望,而不是爱惜。所以,我开始清理那些“欲望玩具”,只留下有明确存放位置的玩具,不允许出现混杂堆积情况。在孩子的玩具箱里,只拿出7种玩具,拼装类玩具的零部件也不得超过7个。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孩子不玩的轨道游戏,在减少数量之后,他开始玩了,尝试着不同的组装方法,并开始用玩具构建故事了。孩子自主的开始玩了,我的看护就更容易了。当事物的数量超过7种的时候,人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在确定的项目上。玩具少了以后,我的擦地板速度立刻提升。擦地板的过程让我获得了关于儿童教育的新的认知与理念。

头发。地面上到处都有散落的头发,它一旦粘到抹布上就很不好清理。所以我告知女儿和妻子梳头时最好固定在一个地方,并尽量及时清理,否则碎头发会踩得到处都是。我这才意识到妻子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跟我说她掉头发很严重,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关心。她从来没有采取行动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给她寻找治疗方案,她本人也开始由关注进入到行动,用中药洗头发,调整膳食和生活作息,挑选更加适合自己的洗发水。有一天她很欣喜地问我是不是在擦地板时发现头发减少了。为了达到快速擦地的目的,我逐步开始修正个人卫生习惯,并更加关心家人健康。

食物碎屑。地面上那些很小的食物碎屑很不好打扫,特别是那种有粘性的食物,需要用手抠起来。我这才发现女儿经常边走边吃东西,而且会在床上吃东西。我开始教她如何更优雅地吃零食:尽量坐在餐桌上吃,如果要坐在沙发上吃,要把一只手支在嘴下面,收集食物碎屑,并把桌面垃圾桶放在身边。吃完东西发现有洒下的碎屑,要立刻收拾。为了达到快速清洁的目的,我开始教会女儿要注意家庭礼仪和行为审美。

水渍和脚印。水渍和脚印主要是从卫生间里带出来的。我发现女儿吸收经常不擦手,而且水流很大,会溅到卫生间的地面。我教她如何控制水龙头的水流,洗完手要用毛巾擦干净。为了达到快速清洁的目的,我开始教会女儿如何控制行为。

纸张。地面上经常会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零散纸张,主要原因是办公桌上办公用品管理不善。家里使用纸张太过于随意,导致很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变成了草稿纸。人会说有大面积的空白,留着做草稿,但实际上到用的时候又去找一张全新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很多有用但从来不用的纸张。特别是我看孩子使用稿纸毫无章法,直接导致作业粗心大意。所以,我要求她稿纸也要从头写到尾,而不是肆意妄为。办公桌的一些资料叠放在一起长期积聚,很久没有翻看了,还要占据很大一部分面积。当孩子玩耍的时候,根本分不清楚到底哪个是有用的,那个是没用的。有一个非常大的笔筒,能用的和不能用的笔全混在一起,还有找不到锁的钥匙,指甲刀,硬币等等。桌面不整洁的时候,自然纸张就容易丢弃到地面。所以,我开始重新管理规划自己的办公桌,放一个记录本而不是零散纸张,只放一只能用的笔。书籍和资料用完以后就要放回书架和资料夹。这样地板上丢弃杂物的几率少了很多,收拾的压力骤然减少,寻找东西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少发生找不到东西的情况。为了达到擦地板的目的,我养成了案不积卷,事不过夜的习惯,家庭办公更加有条理和秩序。

包装袋:纸质快递盒、塑料包装这些东西分量轻,但是占用空间大。一个垃圾桶装几个这样的包装就被塞满了。所以,我每次取快递,就要在现场拆包。把纸类包装放到回收箱,把塑料袋放到专门的快递垃圾箱。家里有大块垃圾的时候,要放在门口,出门的时候顺便带走。如果要从根本上减少打扫房间的时间,那就要尽量少的拥有物品。所以,购物行为更加的谨慎,如果一样东西没有找到它在家里的存放位置,那就不买或者推迟购买。为了达到擦地板的目的,我的垃圾分类做得更加细致了,同时消费观念也在转变。

灰尘:如果地面上每天只是擦拭灰尘,那自然就轻松多了。但是刚开始,在墙体角落的灰尘和蛛网令人震惊(在一个每天居住的环境里居然还有蜘蛛)。为了减少地面的灰尘,我提醒家人进门先换拖鞋,而且要定期清洗拖鞋。对于灰尘的敏感,让人养成专注于细节、追求完美、眼光敏锐和不积聚小错的习惯。

人造物质本身就是个不稳定系统,如果没有人持续地参与维护保养,它一定会走向无序和混乱。进一步的,我开始擦拭虚拟空间的“地板”。我发现电脑里有太多没有意义的备份,文件夹管理混乱,尤其是桌面上的“杂物”更多。我定下以下几条规则:桌面图标不能超过9个,文件名称一定要明确,严格控制过程性文档的数量,并尽量把备份文件转移至网络存储。

……

即使家人没有按照你的期待保持卫生,但你也要弯下腰认真擦拭。要求别人和你一样去做事是不能奢望的,但至少没有人反对打扫卫生,因为好处大家都在共享。在小事上亲历亲为,当你在提醒别人的时候自然会得到更好的配合,作为一家之主其实更有尊严。这样促进了家人之间的理解。

大脑的疲惫,主要是因为干扰太多,而且不同的事项之间缺乏关联,你需要东一锤子西一斧子地疲于应付。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视觉倾向于去发现整洁而简单的图形,而不是混乱。擦地板之所以能够放松身心,就是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保持专注,思维进入一种有秩序的心流之中。这就是一休和尚一旦犯错,他的师傅就让他去擦地板的原因。清洁的房间,无论视觉环境还是心理状态都变得有秩序了,情绪自然会得到平复,生活的满意度也会提升。家庭卫生状况极大改善,会给来串门的邻居留下一个好印象,而这种印象反过来又会变成一种社会期待——杨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终这种期待成为个人风格的一部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不是每一种局部的活动都能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力。打扫卫生的习惯之所以能够对个人生活和组织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以垃圾的形式留下痕迹。所以,打扫卫生以及很多其它活动,都嵌套在社会生活的网络之中。如果要使个人生活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改变混乱和游离的状态,就要在生活中确定几个固定不变的锚点——从那些条件成熟、容易入手并且反馈及时的事情开始。这样,无论一天的生活轨迹发生多大的偏离,这几个锚点会死死地把你钉在一个稳定的方向上,不会迷失。同样,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如果你坚持做正确的事,自然会成为一个群体活动的锚点。你用不着去劝说别人,因为存在本身,就在传递信息。我发现一段时间以后,不光我的家人也开始整理内务了,就连我的邻居,也开始迷恋上打扫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