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郴州苏仙岭
游郴州苏仙岭,那是十年前的事了,记忆惭惭模糊,然后偶然翻看到当年的照片,又勾起了我的回忆,爱好写游记的我,不禁又提起笔来,记下这段不该忘却的旅行。
那是县招办组织的一次活动,我们一行十多人,由国旅组团,于7月7日下午前往郴州,傍晚时分到达郴州入住,次日上午游苏仙岭,下午泡温泉。因为那次旅游没有计划可订,没有攻略可查,跟团游,导游讲解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只是晕晕糊糊走过场而已,好在我特别注意这个方面,看得真听得切,所以还能依稀记得上次所游情景。
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训,苏仙岭的著名,得益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西汉年间,郴州城东潘家坪有一位长得十分漂亮又知书识礼的潘姓姑娘,有一次在郴江边洗衣服,被一根江水飘来的红丝线缠住了洗衣用的棒槌,用手扯不掉,她就用嘴去咬,红丝线却钻入她肚中,由此受孕,为避村人耻笑,她躲在苏仙岭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此即苏仙。苏仙出生后,有白鹤以羽暖其身,有白鹿喂其奶水。苏仙后被其母因景取名苏耽,自小修炼,修成后跨白鹤升天。因其飞升前曾先知次年郴州附近将遭瘟疫,遂嘱其母以井水、桔叶熬药解瘟疫之法,其母按其所嘱救治了大批中了瘟疫的百姓。百姓们感其恩,为其在苏仙岭上修建苏仙观,供奉其神像,苏仙岭亦由此成名。
我们首先来到苏仙岭的山麓桃花居,这里是游客登山的起点,洁白的墙上,洞开出满月形拱门,拱门上方“桃花居”三个字,笔法飘逸洒脱,莫不就是著名书法大家米芾的亲笔么?这三字勾起我对桃花神韵的遐想,桃花居的主人们,在此悠闲自得的隐逸生活,让他们忘却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忘却了尘世的功名利禄。桃花居的前面,是一条小溪,溪水潺潺,它的四周,翠竹丛丛,修长挺拔,整个桃花居,环境幽雅宁静。
我们一路往前,来到了白鹿洞前。洞外塑有大小两个白鹿雕像,相依相吻,形象逼真。相传白鹿、白鹤就是在此为苏耽哺乳、御寒呢。洞顶藤葛披拂,丛林繁茂,洞内石笋、石柱和石钟乳,千奇百怪,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只白鹤,姿态各异,趣味天成。
三绝碑位于白鹿洞附近的石壁上,为摩崖石碑,刻有秦观《踏莎行郴州旅社》词和苏轼跋,行书,计11行,每行8字,乃米芾手迹。时人称“秦词”、“苏跋”和“芾书”为“三绝”。南宋邹恭将“三绝”翻刻在崖壁上,称“三绝碑”。三绝碑是宝贵文物,今依崖建有绿顶红柱的护碑亭进行保护。这与祁阳的浯溪摩崖石刻三绝亭有异曲同工之妙。
过三绝碑后登山,好在没有陡峭的山路,宽敞平整水泥马路宛延而上,我们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向上走,很快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所以我的照片中,很自然出现了赤裸上身的同事。艰难向上步行约2公里,到达苏仙岭最高处:苏仙观。苏仙观有正殿三进,殿门匾额上刻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我们虽无法考证天下有哪十八福地,但苏仙观的地形地貌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此处确是福地:正殿分上、中、下三厅,上厅供记苏仙童年塑像,正殿两边还有偏殿。登苏仙观远眺,连绵群山起伏,若海中波涛,景色飘缈虚幻,秀美异常。
苏仙观位于岭顶,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为宋代建筑形式,其大殿翠瓦飞檐,巍峨壮观,苏仙塑像,慈眉善目,看似仙风道骨。观后有一巨石突立在崖前,相传是苏耽跨鹤飞升处,故称升仙台或跨鹤台。
屈将室,位于在苏仙观东北角两小间房,门前有楹联一副:请战有功当年临潼已兵谏,爱国无罪此日南冠作楚囚。横联:屈将室。楹联墨底绿字。这个屈将,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时刻不忘抗日救国,力主停止内战。1936年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事件对于停止内战、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对日作战,起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作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将军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蒋囚禁。从此,张学良将军开始了他的囚禁生涯。郴州苏仙岭是第六处。在这里,张学良将军壮志难酬,有家难归,有国难报,挥笔在墙上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几个大字。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了少帅满腔爱国情怀却难展宏图的抑郁之情。曾经住过的这间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留下了因将军忧愤难泄而拔枪怒射所形成的累累弹痕。
游完苏仙观、屈将室,我们乘缆车而下,在山脚玉溪桥旁边又参观了北宋词人秦观被贬的落脚地——郴州旅舍。并在此作《踏莎行·郴州旅舍》词。现存旅舍于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建筑风格重建,门楼横额郴州旅舍,系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
下午,我们去郴州天堂温泉泡澡,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