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麟之趾注译
周南麟之趾注译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麟:即麋鹿。
振振:振即群,参见《有駜》“振振鹭,鹭于飞”。
公子:诸侯之子。
定:通顁,即额头。
公姓:诸侯之孙,本诗参照公子、公族,当释为诸侯的同姓。
公族:诸侯的同族。
今译:
麋鹿的脚趾啊,众多的公子啊,啊这个麋鹿啊。
麋鹿的脚趾啊,众多的公姓啊,啊这个麋鹿啊。
麋鹿的脚趾啊,众多的公族啊,啊这个麋鹿啊。
赏析:
从本诗的起兴和比喻来看,用麋鹿的脚趾来比喻诸侯的儿子,用麋鹿的额头来比喻宗族同姓,用麋鹿的角来比喻诸侯同族。儿子、同姓、同族,是个范围扩大的过程,而脚趾、额头、角,是个上升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本诗是对邦君的歌颂,即将邦比作麋鹿,而邦君的儿子比作麋鹿的脚,用来走路,是邦的前途或者支撑。邦君的同姓,则是麋鹿的额头,用来思考和决策。邦君的同族,则是麋鹿的角,用来战斗。振振,则说明公子、公姓、公族人数众多,邦家兴旺。
因此,本诗绝不是所谓的美公侯得子,那样的话,只会咏公子,而不会连带公姓和公族;也不会是孔子获麟歌,本诗是一篇颂歌,孔子哀获麟只是附会。而这个邦君,也不会是周公文王之类的,更不会是鲁邦,因为本诗在周南一什中,是周诗中的南音部分,而从兔罝、汉广、汝坟来看,是汝汉一带的诗歌,与鲁相去太远。
而本篇创作的场景,由于在诗中同时歌颂了公子、公姓、公族,因此可以推测是一个公子、公姓、公族都有人出现的场合,这种只能是宴会。这种宴会,可能是宗族宴会,因为本诗中没有提及宗室之外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朝廷宴会,而作者只歌颂了宴会中的一部分人,没有提及其他非宗族的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