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1.18【2017-4-15】
#每日学论语#11.18【2017-4-15】
【原文】
柴也愚,参(shēn)也鲁,师也辟(pì),由也喭(yàn)。
【译文】
高柴愚直,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粗鲁。
【微言微感】
欣赏,给我们信心,鼓励我们继续努力;批评,让我们警惕,鞭策我们迎头赶上。
孔子爱弟子,所以严格要求他们,越是喜欢,要求越严格。每一位弟子,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存在什么问题,老夫子一清二楚,因材施教,眼里不揉沙子。
孔子表扬学生,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夸颜回最多,挂在嘴边的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志乐。贤哉回也!”。
夸子夏好思考,“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夸子路勇敢,“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夸子贡通达,“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夸冉求多才多艺,“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孔子的筐里没有烂杏,一个个都是光鲜亮丽。孔子的学生都是人间龙凤,一个个德才兼备,放出去可为人楷模,可造福一方。
当然,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虚浮的。孔子表扬学生毫不吝啬,批评学生毫不客气。孔子批评学生喜欢一针见血,直言不讳。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何必遮遮掩掩,活稀泥,假客气?
错了,就批评,实事求是;做得好,就表扬,实实在在。
柴,指的是高柴,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子羔,就是那位劝子路逃命,结果子路不听而殉难的“子路的小兄弟”。
参,指的是曾参,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
师,指的是颛孙师,也就是我们说的子张。
由,指的是仲由,也就是大师兄子路。
不得了!子羔、曾子、子张、子路,一个个都是孔门弟子“七十二贤者”中的佼佼者。孔子拿着“照妖镜”一照,呵呵,二三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们自己看吧,自己都有什么过错?不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都过来,看看你们应该怎么改过从善!
先说说曾子吧。
关于曾子,大家熟知的有“曾子杀猪”“”曾参杀人“”曾子避席“。而且,曾子和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是孟子的师爷,正儿八经孔子之后的儒家掌门人,最重要的传承者。
但是,孔子在期末鉴定上,一个字:参也“鲁”。
“鲁”的意思是迟钝。曾参迟钝吗?
传说,曾子于瓜田除草,不慎割断瓜根,他老爸曾点大怒,用棍子将曾子打昏,倒于瓜田,良久始苏。曾子清醒后向父亲认罪,随后操琴唱歌,以示身体健康。孔子知道这事后,告诉曾参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
由此看,曾参确实脑子有些不灵光,挨打不知道跑,光知道自我反思,一点也不灵活圆融。
但是,世界就是这样的。
正如南街村的“傻子精神”——“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推动,由傻子去创造,最后是属于傻子的。”
儒家集大成者,不是八面玲珑的子贡,不是才华横溢的冉求,也不是天天被老师称赞的颜回(天不佑英才,死得太早!),或者口吐莲花的宰予,而是有些笨笨的,憨憨的,脑袋不太灵光的曾参身上。
曾参长寿,活到了70岁,熬成了老资格;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不断进步;曾参有个好徒弟(子思),还有个好徒孙(孟子),后继有人,所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然后是子羔、子张,子路。子羔天分也不高,但是人老实,也识时务。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这方面,子路就不行,赤手空拳打老虎,好呈匹夫之勇。孔俚作乱,明明城池已经失陷,大势已去,非要去蹚浑水,以死明志。孔子其实一直在纠正子路的鲁莽,但是最终没有能改变子路的性格。
可见,教育并非万能。我们做教师的,做好自己本分,学生学得好,是人家努力结果,我们不要沾沾自喜;学不好,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尽了本分,也不必妄自菲薄。
最后说说子张。
孔子说他性格偏激,于是对症下药,平时教育中有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最后成了名显于天下的有名之士。孔子死后,他独立招收子弟进行活动。当时,“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午齐”。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而“子张氏之儒”列在最前面,在后儒中势力是相当大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凡事有一利有一害,子张的偏激,是否可以发展成为爱思考,爱较真,好追其完美呢?这是不是批判性思维,创新型人才的素养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们做教育的,什么样的学生都会遇到。所谓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其实都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的。疯子和天才,智慧和愚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可能只是事情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