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爸爸去哪儿,“朗读者”麦家提出了一个大问题

“朗读者”第三期麦家的朗读——致儿子的信,绝对催泪。麦家希望为大众代言,把自己特殊性的感受变成一种普遍性的感受,他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男孩子的叛逆,是一种生命现象。关键是如何来面对。

如何解决男孩子的叛逆,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爸爸去哪儿。在很多漫画中,爸爸是没有脸的,或者只是一团云雾。孩子对爸爸的印象模糊不清,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是缺席的。但在孩子的不良印象中,爸爸却又是坚硬的。

孩子的成长,一定伴随着孩子和父亲的战争,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西方《灰姑娘》中,灰姑娘被告知,当她父亲出门的时候,将会被一根树枝把帽子碰下来。她一定要把那根树枝折下来,插在土里,长成一棵树,有一天这棵树上会飞来一只小鸟。

这段话意味着什么?

父亲的帽子是尊严和不可侵犯的,代表着父亲的权威形象。那个把父亲帽子碰到地上的树枝,于是有了象征意义。灰姑娘把这根曾经打倒父亲权威的树枝培养成一棵小树,并且吸引来一只小鸟。意味着一个人,唯有战胜父亲的权威,才能如小鸟一样,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们的教育中,常常是母教泛滥,父教缺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沉着冷静,勇救他人的小英雄形象。然而,这种宏大叙事的背后也有隐忧,如果司马光不是施救者,而是溺水者,而且旁边没有另一个救他的“司马光”。司马光究竟该怎样办?

我们历来都强调“他救教育”,很少关注到孩子们的“自救教育”。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们首先得学会自救,其次才能救人,否则你连自己都救不了,还能救谁?

如何自救,做一个能够拯救他人的强者,往往需要我们的父亲。但父亲还是一如既往的缺席了。我们的教育常常从美德出发,着眼于公德的弘扬,关注的是社会效益,何曾在乎过具体的人。比如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舍身为公等等。“他救教育”固然重要,“自救教育”也必不可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母爱教育源远流长,蔚为大观,与此相应的是,我们母教也大为兴盛;但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父亲的爱,以及与此相联的父教。

从传统教育中的严父慈母,一直到现在的父主外母主内,孩子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孩子妈的事,父亲只管挣钱。只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母亲把孩子交给父亲来“执行家法”,要不然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父亲的事。

父亲扮演这种角色的尴尬,也使得父亲和孩子失去了天然的亲近感,避躲父亲成为一个趋势,贾宝玉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母亲教育孩子时,常常说,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爸爸了。这种教育,父亲其实并不在场,并基本上沦落为一个符号。可以说,父教的缺失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的一大隐患。

不久前,孙云晓先生对“中美日韩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显示: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中,中国父亲的排名是4个国家中最低的。

对于这一结果,我们一点儿也不奇怪,只觉得十分有趣。我们的父亲不大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对孩子的要求却是最高的。这是典型的“小投入、大产出”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许他们是这样想的。“我负责挣好钱,你们负责读好书。”这两者就像是一个契约,一种交换,否则孩子就辜负了老子,就没有良心,就是不孝。

我们不妨和日本作个比较,日本的教育是鼓励孩子做普通人,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做非凡的人。中国的传统一向是不甘心平凡,这当然有积极意义,但非凡毕竟是极少数,僧多粥少,这就是矛盾所在。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阿德勒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母亲之爱和父亲之爱。无论缺少哪一个方面,孩子的成长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母亲之爱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教育和指导孩子怎样为人处事,怎样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的爱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也不应该助长孩子的依赖性。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鼓励孩子最终能够离开自己。

父亲的爱应该坚持某些原则并对孩子提出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专横而粗暴。父爱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自信,最终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摆脱父亲的影响,独立的健康的成长。

孩子婴幼儿时期,以母亲之爱为主,孩子感到安宁,温馨,安全和温暖,建立起对世界的初步认知和联系。到了小学阶段父母之爱,责任各半,感性和理性匹配,规训和教化同在。到了初高中阶段,母亲之爱的影响力逐步下降,父亲应该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但我们正是因为传统的思想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挤压,使得父教严重缺失,又因为男教师的严重缺乏,使得孩子人生教育中阳刚一面大为欠缺。这对孩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发展极为不利。

和谐的教育,应该是孩子在母亲之爱和父亲之爱的交融中成长,并在青春期,通过对父母权威人格的降低中,通过叛逆或者是打碎,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底座,然后健康地阳光地成长。

而我们应该乐于看见孩子们对我们的背叛,这也是他们成长的必须。麦家曾经十几年没有叫过一声父亲,而他的孩子也十八年在和自己对抗。为了避免当初的那个宿命,麦家软下身段,用准备了18年的时间,给儿子写一封信。“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变得小心翼翼了,那不是因为惧怕,而只是因为爱。”

“孩子像河流一样唱着歌流去,冲破所有的堤坝。但是,父母却像山峰那样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

这是泰戈尔的诗歌:尽管有一点痛,但我们还是快乐。因为孩子走了,前程万里。

(0)

相关推荐

  •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 王开东:爱在九霄云外的另一个宇宙

    因为一次读书会,最近在看三毛的作品. 三毛的<还给谁>一文,非常短,但很有味道.三毛说,那个人她忘不了.岂止她忘不了,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也觉得有趣. 三毛说,那时候她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

  • 对话麦家: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采访者:金力维 受访者:麦家 上周末,央视<朗读者>播出第三期,作家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致信儿子>,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讨论,经过了两日的发酵,这封被称作&quo ...

  • 王开东:阳光总有照到我们家的时候

    晚上看到一期节目,敬一丹采访沙祖康.沙祖康号称中国外交第一鹰派.铁腕强人,他顽强.坚定.猛准狠,敢于反抗霸权,硬碰硬,从来不绕圈子,直来直去.面对美国的大国沙文主义,沙祖康让美国人闭嘴,回去自己照照镜 ...

  • 王开东:家有一老,胜过一宝

    前几天,小姐姐打电话,医生说,母亲可以出院了.我刚好回苏州开完会.值好班,又和程老师奔赴老家. 这个暑假,我们已经三次回老家了.第一次是母亲住院,我和哥哥呆了一周:第二次是赶回来母亲手术,回来呆了三天 ...

  • 《朗读者》麦家致信儿子:这是一封准备18年的信(看哭90后、00后)

    一封谷主麦家给儿子的信被网友称为"最美家书".在<朗读者>现场,谷主麦家几次哽咽,聆听者董卿也泪光闪烁,台下的"90后"."00后&quo ...

  • 王开东:《山海情》为何情难自禁?

    感谢朋友的推荐,我和程老师一起追了<山海情>. 我奇怪的是,一部土得掉渣.讲述扶贫工作的电视剧,何以使得90后.00后的人如痴如醉?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一般来说,一部伟大 ...

  • 王开东:27万瓶牛奶倒进下水道,传导的是什么价值观?

    看了一段视频,惊得目瞪口呆. 几个青年把一大桶牛奶,晃悠晃悠,直接倒进下水道.后面还有牛奶盒排成山,正等着拧开倾倒. 真是活见鬼了.我们国家还没富裕到这个地步.就算富得流油,浪费粮食,也要天打雷劈的. ...

  • 王开东: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56号教室

    近读历史,获益良多. 中国从隋炀帝开始开科取士,开辟了人才选拔的先河,但又对考生资格进行限定.此后几朝几代,基本上萧规曹随,证明这些限定非常理性,获得后来者的极大认同. 那么,科举考试对报考人员究竟有 ...

  • 开讲啦麦家演讲稿:我想重新出发,坐船去伦敦-80后励志网

    发表日期:2020-09-22 08:34 来源:80后励志网 文章导读: 开讲啦麦家演讲稿:我想重新出发,坐船去伦敦_ 开讲啦麦家演讲稿:我想重新出发,坐船去伦敦 首先抛出的是我的儿子.我儿子今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