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平稳血糖,有时“爱”胜过良药!(语音)
眼睛看很累,可用耳朵听:
原标题:幸福的滋味
远远的就听到李医师喊着:「思嬅!听说奶奶最近吃药常会吐出來,无法吞咽,还时常有低血糖发生,了解一下原因吧?」
印象中奶奶是位个头小小,体态适中腹部有点肉肉的,脸上挂着笑容,眼睛经常笑成一直线,非常和蔼可亲,使人看了都会会心一笑的长辈。
当下一段时间不见的奶奶,看到她的第一个反应竟是「哇!奶奶怎麽瘦这么多呀?」,在她身旁不再是以往熟悉的小儿子。这次陪诊的女告告诉我,她最近胃口不好,偶尔会发生低血糖,前段时间也因为胃溃疡求诊,还好目前都已改善了!
都改善了?怎么还是一副无精打采!家人表示奶奶连以前她最爱的家庭聚、吃馆子都变得没有兴趣了。
我了解影响奶奶的血糖变化,不是单纯的胃部疾病问题。我握着奶奶的手,连声地在她耳边问:「最近怎么了?」,她都沉默不语,以前她来到诊所看到医护人员们总是开心的微笑打招呼,正纳闷今天是为什么如此?我随口说道:「每次陪你回诊的小儿子,今天怎么没有看到?]突然间奶奶不再沈默,抬起看着我说:「儿子最近找到工作了,所以没有法陪我来°」奶奶告诉我「儿子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媳妇可以比轻松,不过他都是半夜工作很辛苦。」语毕又低头不发一言。家人表示,奶奶的其他孩子各自都有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因小弟以前有工作,平叶照顾妈妈的大小事项多由弟弟代劳。弟弟每天都陪妈妈到市场买菜、聊天、散步、看医师。自从弟弟上班之后,妈妈一直有状况,虽然今天不是回诊日,但还是想请教李医师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子女的陪伴老人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了解影响奶奶心情的原因后,家人知道奶奶现在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及陪伴。儿女异口同声説:「我们以后每天一定流陪妈妈散步、聊天!」,奶奶只有淡淡的回说:「可是你们要上班呀,不用啦!」,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奶奶口是心非。
一个星期后,卫教师电话关心奶奶,家人说不再有低血糖现象,而且吃东西也不吐了。一个月后回诊,还没到卫教室就听到抽血柜台一阵笑声,原来是奶奶对着护理人员说,「你不是上次那一个胖胖的小姐吗?最近怎变这么瘦?」,大家都不想承认自己胖,哄堂大笑后,奶奶马上改口说是比较圆啦!
奶奶见到我更是开心的我说:「最近我小孩带我去吃某某餐厅,里面有我爱吃的冰,我平时最爱吃冰了··」由此可知,她老人家这段时间过得很开心,不再觉得得孤独。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要的不多,只要子女们多一点点的关心及陪伴就满足了。
相关知识:血糖与心情关系密切
看似毫不相干,可实际上却是对“难兄难弟”。调查发现,64%的糖尿病患者在过去一年中有过至少一次抑郁发作,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5倍,抑郁复发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8倍。
因此,越来越多的糖友被抑郁阴影缠上,不得不使用一些精神类药物,帮助大脑正常运作。然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日前发布声明,要求所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说明书上增加一项提醒,即这类药物有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危险的警告。普通人使用这类药物要注意预防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则更要谨慎使用了。
虽然精神类药物引发糖尿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糖尿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2倍。盲目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引发代谢紊乱,继而发展为体重增加或胰岛素抵抗,引起或加重高血糖、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还有学者认为,药物可能直接改变了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因此,一方面,对需要使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来说,要注意及时筛查,预防和避免高血糖的风险。另一方面,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使用药物改善情绪要慎重。可以优先尝试一些“天然”心情调节方法。比如告诉自己,糖尿病只要控制得好,对生活质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用不着过于紧张。此外,糖友可以参加一些“糖友俱乐部”或“互助小组”,与病友相互交流、分享控糖经验,这对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很有帮助。做冥想、外出散步或接触大自然等,对改善心情也有好处。必须使用药物时,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主要作者:台湾营养师,陈思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