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 科普绘本词汇好难,我的孩子不爱读, 怎么破 ?!

昨天晚上,看到一位家长对之前一套科普书的评价

看完,我陷入了沉思,我知道这不是个例,之前推荐中文书单时,推荐的后浪科普绘本,专业又有趣,但是也是依然一部分孩子拿到手不爱,不要读,放在那里落灰......

觉得科普词汇难,故事性不强,孩子没兴趣,家长也看不懂, 科普类就不要读了吗? 

不! 

今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要读科普读物,以及怎么读。

01

Fiction & Non-Fiction 

英语启蒙,儿童读物有两种: 

一种是Fiction: (小说类的,虚构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故事类的)

这一虚构类的读物,故事性比较强,故事天马行空,能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飞翔,而故事内容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编造的,用来愉悦孩子的身心。 

图片源于网络

另一类是Non-Fiction: (非小说类,非虚构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科类的,信息类的)。

Non-Fiction的内容是事实,是真实的,目的是传递知识,教给孩子看清整个世界,内容包括人文,科学,数学,天文地质相关话题。

图片源于网络

大多数大宝宝,小宝宝都喜爱虚构故事类(Fiction)的作品,比如童话,小说,诗歌等等。

因为虚构类的作品读起来轻松,不存在理解障碍,故事性强,读完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但是,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和信息都来源于非虚构类作品(Non-fiction),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是先从“自我” 为中心开始的,他们的思考角度,都是从“我” 开始的, 

比如,

为什么我不能每天吃蛋糕,却要每天吃青菜?

为什么我要每天洗手,明明就不脏嘛!

....

孩子在慢慢探索的过程中,会逐步积累和总结,然后用他们自己的理论来解释周遭的这些事情。

而Non-Fiction 类的书籍,帮助孩子了解真相,丰富孩子的知识广度,培养孩子的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一句话来说,Non-Fiction, 引领者孩子去思考,引领者孩子去探索未知的美妙世界。 

美国教育界这些年也在向家长灌输这一理念:亲子共读时,尽可能丰富读物的种类,美国的课程大纲也越来越强调科普类阅读的重要性,它要求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50%的科普阅读,50%的虚构阅读,而这一比例在10年前是20%和80%。

02

怎么读科普?

那么,怎么读大人小孩都不爱的科普读物呢?

、首先,在给孩子亲子共读之前,我们父母需要先读懂这本书,才能更有趣地给孩子解释。

这个读懂,不仅仅包含了查不认识的单词,还有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书中的科普知识

只有当我们发现其中的趣味,才不至于干涩地照着书读句子,然后各种鸡飞狗跳了。

我们群内有位低龄娃妈妈分享说,自己娃太小,科普读物中的句子孩子根本就听不懂,所以在亲子共读的时候,她只根据图画,给孩子讲关键性的词汇或者简单的短句,配合着自己做出的动作和音效,孩子也是听的津津有味,越读越爱。

也有家长在读科普书时,会提前查好多相关的知识点和图片讲给孩子听

比如孩子和大人都不知道 tent bats(筑帐蝠)是什么东西,长什么样,

就可以提前去查查图片,看完他们萌萌的照片,相信这个词汇很容易就能记得住吧。

所以在给孩子亲子共读之前,除了先查不认识的词汇,还有准备相关的知识点,高清图片,甚至是一些相关的视频和纪录片,都可以引申给孩子看。

也许,一个小时的共读时间,我们只读了2页,但是孩子对词汇的认知,背后的科学的认知,以及兴趣和启发,都无法衡量。

、和孩子一起共读科普读物,不需要一下子读完一本,甚至不需要按照书中的内容“照搬念”

每一套科普读物,都是由标题,目录、表格、地图、标记、图表,加粗的字体组成的,

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先引导着孩子注意这几部分,了解基本的信息,会对即将进行的阅读,产生期待和帮助。

孩子读的多了,慢慢就知道这类书和故事类完全不同,逐渐地来感受科学的严谨和逻辑性

回归生活,观察和实验

我印象最深的是8群一位妈妈,她在给孩子读人体机构的内容时, 因为自己英文有限,她和孩子一起动手操作了人体的科学实验

一边做,一边重复关键的英文词汇,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对词汇记忆深刻,那本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孩子的最爱。

最好的学习永远都源自生活。 读完书,去大自然看看,观察下现实生活中的动植物;走进博物馆,和孩子一起做相关的实验,看一颗种子怎么发芽,

都能让科普和科学,走进孩子的心中。

巧用KWL 阅读教学法

KWL教学法,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不陌生。 它在科普读物中,不仅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化地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K--What I know ? 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W--What I want to know ?  我想要知道什么?

L-- What I learned ? 我学到了什么?

比如,我和果果之前读LadyBugs,

通过封面和日常积累,果果知道:

Ladybugs have spots and wings

Ladybugs can fly

...

这就是K, 阅读之前,通过主题,进行已知的信息分享。 

然后,我们进行W:What I wonder

比如所有的ladybugs 身上都有spot 吗?

他们是good or bad, 他们吃什么?

他们的翅膀震动地快不快?

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脚?

他们主要居住在哪些地方?

...

带着问题来读,孩子会更加专注,效率会非常高。

读完后,则是最后的 L :what I learned

最后一部分,一方面是对孩子读之前W的归纳和总结,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另一方面,它能帮助孩子进行回顾和思考,读完记住了哪些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 我读之前的哪些问题没有在书中得到解答,还需要寻找答案?

、Fact & Opinion的练习

这一部分的事实和观点的练习,我真的非常想分享给大家。

Fact: 是指能够证明真假的事实。 

比如足球是黑白色的,冰淇淋通常是用牛奶制成的。

Opinion: 是指一个人的感受或者想法,如I think, I feel, I believe 等等。

在读完Non-Fiction 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寻找书中的Fact, 以及表达自己的Opinion.

一般文中的Fact, 都会有时间,日期,数字,历史信息等关键词。 

比如我们读Go wild 中一本关于dog的科普文,就可以列出:

Fact: 世界上有100多种不同种类的狗狗。

Opinion:我认为狗狗是好吓人的小动物。

....

孩子在不断地练习中,形成辨别“观点”和“事实”的习惯, 他们的思考能力会显著提高,他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辨别别人的话中,哪些是客观的事实,哪些是主观的想法,他们会更加理性地面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会更加清晰。

2岁以下的娃,对科普提不起兴趣,不强求

虽然说科普读物很重要,但是如果小童实在不感兴趣,不强求。

可以像文章开头一位妈妈的做法一样,讲讲图画中的关键词搜索下相关图片,TPR 演一演,甚至去生活中找一找相关实物,让科学的种子,慢慢扎根孩子的心中。

03

写在最后的碎碎念

我是比较提倡科普读物能读早不读晚,学龄前读太多故事性内容而忽视科普,等到小学再引入时,难度会大于学龄前,一些娃就会出现排斥读科普绘本而只读虚构类的习惯。

我接受并且承认, 科普读物是有不少的科普词汇,很多词汇对我们家长来说也是陌生的,比如一些植物,比如恐龙,那些词真的是见也没见过...

但是在教孩子陌生的词汇和知识的时候,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收益,不是吗?

如果碰到陌生的词汇,我们一跳而过,给孩子讲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再好的书也白搭。(泛读除外)

我们在给孩子亲子共读的时光,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

这份亲密无间的时光,真的没有几年。

大家,一起加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