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冬至大过年
第一次听海南本土人说今天回家过“冬至节”,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记忆中,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除了“清明”,再没有那天是可以称“节”的。况且在海南,尽管到了“冬至”,满眼看到的都是葱绿,“冬”压根儿就没“至”,海南干吗要大张旗鼓地过“冬至”,而且还要“冬至大过年”呢?
冬至在大陆不算节,但冬至算一个标志性的日子。到了这天,懂点天文的知道,冬至是白天最短的日子;长江流域的,民俗约定,过了冬至,就可以宰年猪,腌腊肉了。冬至在北方是个天寒地冻的日子,纵然过节,也只能关门闭户,围着火盆打边炉,走出去的人喘口气都吞云吐雾,俨然妖怪。
但在海南,冬至却是最美的季节。椰树和夏天一个样,海水和往年一个样,稻田的稻子郁郁葱葱,菜地的菜叶也是郁郁葱葱。在海口万绿园,甚至有人躺在草地上放风筝,成群结队的“候鸟老人”,缓缓走在浓荫下,更多的游客站在海边发呆。这样另类的“冬至”,除了本地人,这辈子有几人亲历过?
“冬至”在海南,更是一个扫墓的日子,每一座坟山都香烟缭绕,每一处墓地都花团锦簇,公交公司提前发布冬至扫墓专线车时间,交警早早就站在路口指挥交通,消防车停在了公墓边,连媒体记者都一窝蜂地往死人堆里跑,那里平日里很安静,但“冬至”这天是节日。懂得海南的人都明白,冬至这天虽然没放假,但很多地方都关门落锁,店老板和服务员都回去过“冬至”了。
有气象学家左顾右盼地议论,说海南的冬至,太阳已经越过赤道,去了南半球,这一天是太阳距海南最远的日子,也是海南最凉爽的日子。冬至在大陆,过于冷酷,过于萧瑟,冰天雪地,很不适合户外活动。海南过节一般都在露天,端午下海洗龙水,中秋在海滩上看月亮,冬至就选择了扫墓祭祖。天时地利,冬至只适合在海南过,海南的冬至也最像节。冬至在海南,不过就亏了。
有民俗学家自作聪明地分析,认为海南过冬至是上应天时,下顺地利的聪明选择。大陆过清明,是因为清明是最美的季节;可海南的清明,早就是烈日炎炎,薰风阵阵,这样的清明,就是过起来,也是大汗淋漓,毫无舒适感。于是,海南人从很早时期起,就这么选择了冬至,冬至在海南,是一个既能保留与祖国大陆千丝万缕联系,又能彰显海南独特的热带风情的民俗沉淀。冬至在海南,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冬天来了,“候鸟”往南飞,飞到海南,总得做点什么。冬至的海南,是人气最旺的时刻,也是最具特色的节令。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自由贸易港,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海南休闲旅游的亮点。于是,我们一会儿打造妈祖文化,一会儿要建最高的关公像,一会儿请迪斯尼设计师打造龙文化主题公园,一会儿要建东方的威尼斯水城。我们却常常冷静地批评海南的“军坡节”穿杖残忍,评论海南的“吃公期”是落后,将琼山府城的“换香节”改成了“换花节”,指责“老爸茶”环境不卫生。其实,我们何曾理智分析过,这些独有的民俗的来龙去脉咋样?其中有什么深刻寓意?我们为什么不在尊重民俗的基础上,顺水推舟将其打造成海南旅游的一个个亮点?让游客来海南有想头更有看头呢?
冬至到海南来过节,或者有空到海南过冬至节,但愿今后的海南旅游会出现这样的推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