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春秋战国
(2014--08--02)
罗马帝国是以罗马文明为核心的环地中海区域的政治统一体,西欧、中欧是罗马帝国的边缘区域,当时的文明程度属于蛮族,是大大落后于罗马文明的。当欧洲的蛮族逐渐受罗马文明影响,生产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后,摆脱罗马统治的行动增强了,两方互动对抗中罗马帝国逐渐被瓦解。
伴随着奴隶制和农村公社的逐渐瓦解,农奴制为主的庄园经济日渐兴盛起来,这是适合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的更有效的经济形式。人口不多,聚居地分散,适合生产水平的可开垦土地多,人们集中在庄园周围生活,还可抵御猖獗的盗贼,封建领主制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广大中西欧的政治处于不断裂解分散、难以集中的状态,这是春秋状态。因欧洲的地理条件是个巨大的蜿蜒半岛,山脉河流加上地中海、北海和波罗的海将其切割破碎,小半岛、海湾众多,地中海的内湖性质等不论对于庄园经济还是小规模的海上贸易都是适于分裂割据的,所以特殊的经济阶段结合适宜的地理条件,使欧洲长期处于封建领主制为主的封建政治低级阶段,难以政治统一,也培育了顽强的商人阶层。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则是这个不断裂解分散过程中的几个大回波,野心勃勃的帝王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政治统一,社会经济政治权力分散在无数的大小诸侯手中。基督教是整个欧洲精神统一的延续和需要,但现实社会中的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等其实都是大地主甚至是一方诸侯,完全是封建割据性质的。此状态延续千年,统一无从谈起,但社会在缓慢发展和反复征战中权力还是在渐渐集中。
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兴起,严重的封建割据有利于独立城市的产生发展,这种城市是生产和贸易性质的,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级逐渐发展,市场贸易的发展使周围的农村日益卷入,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封建割据,王权为谋求更多权力利益和城市市民、小封建主结盟压制诸侯割据势力,逐渐形成民族国家发展竞争局面,此过程又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基于中西欧洲的海陆特点,传统上就是海上贸易往来频繁,历史上的种种争端很大部分就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利益,此时规模更巨,正是这样海路对陆路的替代、海上贸易的繁荣反而减轻了欧洲内陆打破封建割据的压力,大的政治力量围绕海洋贸易进行争夺,形成海陆结合的争霸场面(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十六世纪后欧洲历史渐渐进入跨越海陆的酷烈争霸的战国时代,同时也是在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相结合相促进中进入战国时代。
英国因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丰富的浅表煤炭资源在此过程中渐渐占据优势。此后,一方面,英国为维护自身霸权,结合大陆上尚存的封建割据的特点,努力造成欧洲大陆的均势分裂,任何统一的努力都是它的敌人(例如拿破仑时代多次的反法同盟),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时代各强国有能力向欧洲以外世界扩张,通过掠夺殖民地和对落后国家的贸易和战争,将内部资本积累、竞争压力向外转移,避免或推迟了欧洲内部通过统一战争解决矛盾压力的局面,更多的是一些强国的形成和发展,并伴随更多民族国家形成。出现了世界性殖民帝国在欧洲形成战国式竞争的奇特场面,同时此战国式竞争又借帝国主义延及世界。
当矛盾最终无法转移和回避时,强国间的战争就成了世界大战(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其实是欧洲解决矛盾实现统一的努力。但是此时欧洲之外的世界形成了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受资本扩张本性支配,美国正在谋求世界地位,它对欧洲的关系仿佛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关系,是不愿看见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的,所以两次大战都在关键时刻支持弱势一方,击败强者,破坏欧洲统一进程,保持欧洲分裂态势,在欧洲的一片废墟上建立起美国的世界霸权。欧洲战国时代的终结就在资本主义全球发展的反作用中被拖延下来。
如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地貌早已不是欧洲统一的障碍,外部政治力量的阻挠是关键。欧洲人知道武力解决之不可行,所以采取文明的和解进程,希望借助经济的一体化往来密切、文化的同根同源,通过可行的政治步骤来实现欧洲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事实统一,真正达成强大独立的目标。欧共体、欧盟、欧元正在依次诞生,但这背后总能看见美国阻挠的阴影,欧洲统一进程绝不会轻松,因为这是严重影响美国霸权的,美国需要一个分裂的依附于美国的欧洲。欧洲的不幸在于它经历了战国的酷烈洗礼,在至今的世界资本主义条件下却没能完成统一。
当前,世界处于全球性的从春秋迈向战国的进程中,将进入更大人口规模的政治经济体之间的竞争阶段。欧洲各国只有实现统一才能共同成为未来世界一极,拥有独立自主的未来,任何独善其身的小算盘都将使自己成为大政治力量的垫脚石。面临如此压力,欧洲人正在找寻一条摆脱霸权、实现统一的路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