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南越笔记-连峡
连峡
自洭口西北行,有数坻石横江,状若桥,云神人之所设。滩势澎怒,篙者胸肿痛,钩者手酸。十人之力,尝不给上一峡,不知其名,连峡自此始。越三十里,又一峡。下有豆豉村,望前山如千叶芙蓉,半包半解。解者为峰峦,包者为石,绝与西华相似。峰峰有树,树树有峰,瀑布横穿而出,其不成瀑布者,纷披四注如雨雪。密叶丛箐中,有影无声,每与猿鸟幽咽。此连峡中第一境。如此者二十余里。上一峡,绝壁颇宽广,上有石窟数口。前后相穿,绠藤梯棘,从峰罅而上,人力营治飞巢,为避乱之所。自此水益湾环,滩益高,石益廉利。鱼陂高低,水车泵击,舟行益艰苦。既至阳山县,县西二里有石刻,曰韩文公钓矶。矶左为祠,一石刻文公像,为南海陈昂所写。城绝卑小,郭外屋高于城,茅茨数十间,火烟寥落。文公所云隔江荒林密箐,小吏十余家,鸟言夷面,今恍然在目也。二十里至老牙、大理二峡。夹壁欹迭,状若颓城。无数古木支拄,石色苍绿,皆作云水纹,松、杉、茶子诸树幂之。怪藤千尺,多有黄猿啸牵而下,或戏丸。堕之空中,犹能翻接柔枝。已入晾纱峡,水叩石牝,呜咽有声。水石相吞,久之始答。有数复岩喷水,从风飘滴,峡尽犹沾濡不已。又入一峡,名同冠,壁之石皆为白。笋芽丛乳,葳蕤倒披而下。有一洞甚大,多文石。丹青绮分,树影森沉,瀑光明灭,驻舟其下久之。峡转峰旋,舟层层如入螺尾,乍出阴崖,乍入阳窦,凄神寒魄,一曰不知几变。一潭曰龙湫,湫旁有三穴甚深。水出穴中为瀑布者二。上有洞,洞中石柱无数。自上生下,复自下生上,望之有如堂厦。又有小瀑布五六道,与峰上诸水相连为大水帘。其前有滩,滩上为羊跳峡,言峡小羊可跳而越也。一巨石塞峡,沿石角欹侧过之。一岩张其口,若吸舟状数里得楞伽峡。峡势欲堕,两崖相槌。石皆雕镂通透,如破莲蓬。内外有悬乳千万枝。长者逾千尺,白者成人,黑者成物。石脉所出者色多白,石肤所出者多黑。有一大瀑布,作数折,大风一激,腾跃三四峰乃散。一石人,传为丁兰所化。旁多篆刻,苔蚀不可读。越半里,林上又一瀑布,参差与数折者对,土人谓之“双龙灌水”。水在峡中又绝异,日光所荡,含草色则绿,含石色则青。亦多金沙丹砾,粼粼可拾。自此至铜鼓龙涎二峡皆然。龙涎去连州南五里,其水发源九陂,流二十里。或隐不见,乃自峡之腰吐一小孔,喷薄而出,因曰龙涎元。
《南越笔记》由李调元撰写,十六卷,依事类分卷。首记民俗,所录优美民歌,多为好诗。全书时有粤方言词语,首卷专条尤为丰富。方言字及至今字书失收字不少。二、三卷记山川,特详水系、地貌。述山脉时附考证。文字清丽,可作山水游记读。博物、工艺比重大,记岭南珍禽异兽鳞介昆虫甚多,颇从经济资源角度着眼。又间附工艺流程、有关谣谚。近世西欧物质文明东渐足迹,亦有反映。卷七记少数民族,提供了民俗、民族、宗教、社会、史学诸学术领域大量重要史料。
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著有《童山诗集》40卷,戏曲理论著作《曲话》、《剧话》等。《曲话》和《剧话》多摘引前人的戏曲评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