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偏旁'氵'和'彳、讠'如何区分|草书千字文——海咸河淡

今天我们来学习'海咸河淡'四个字的草书:(左边为草书,右边为真书)

这四个字中有三个都带'氵',所以今天要重点谈一下草书中'氵'的写法,其实它的写法很简单,但是由于有些偏旁(如'彳''讠'等)可以写成跟它相同的符号,因此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稍作说明。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首先看'海'字:

智永真草书:海

写法点拨:

左边三点水'氵'在草书中最基本的写法是一点、一个竖提,在行书中也经常这样来写,如王羲之《圣教序》中的'海'字和《兰亭序》中的'清'字:

王羲之行书:海

王羲之行书:清

当然,如果仔细观察行书和草书中的'氵'还是有所区别的,那就是第二笔'竖提'的起笔不同,在行书中起笔为方笔,而草书中是尖起笔,很显然尖起笔的书写速度要比方起笔要快一些;另外,'氵'的这种写法在草书中有时跟双人旁'彳'相同,如智永'德'字草书如下:

智永草书:德(看起来很像哭泣的'泣'字,在作品中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另外,'氵'在草书中还有一种写法,由于智永在'海''河''淡'三字中均未采用这种写法,所以我们暂时放到最后再讲。

右边'每'字的草书写法是先写一横,收笔向左上钩出,与下一笔形成笔势上的呼应,然后顺势写竖弯(钩),之后再写一点,最后顺时针旋转一圈半,这是'每'字最普通的写法,大多数书法家都这样写,如怀素、赵孟頫等:

怀素草书:每

赵孟頫草书:每

康里巎巎草书:每

请注意:在这里的'海'字中,智永反其道而行之,在写完第一横之后向左下旋转并穿过横画(而非直接向左上钩出)再去写竖弯钩,这与其他书法家的写法不同,而且与其本人单独写的'每'字也不相同(如图),所以这种极特殊的写法不建议大家学,我们还是按照最普通的写法为好:

智永草书:海

智永草书:每

怀素草书:海

孙过庭草书:海

下面看'咸(醎)'字:

智永真草书:醎

写法点拨:

'咸淡'的'咸'字繁体标准写法应为'鹹',由于左边笔画比较复杂,所以古人大都采用另一种较简单的异体写法 '醎',即把左边写成一个'酉'字。'酉'在左边时草书一般省略方框里面的部分,只写一横加一个外框。右边的'咸'字草书一般改变楷书笔顺,先写竖撇,再依次写长横、斜钩、短横、口,最后写短斜撇,右上角的点可省略,也可不省略,如果不省略则最后写点;除了改变笔顺之外,第一笔竖撇变成短撇并与第二笔长横相连写成撇折(在这里的'醎'字中为了与左边的笔势呼应,智永省略了第一笔竖撇,当然也可不省略,如怀素的'醎'字);另外,小'口'可简写为左右两点,或者用一个顺时针的小圈表示,并与最后的撇画相连:

孙过庭草书:咸

智永草书:醎

怀素草书:醎

接下来看'河'字:

智永真草书:河

写法点拨:

'河'字的'氵'写法跟上面的'海'字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右边的'可'字草书写法大家都很熟悉,即把'口'字与竖钩连起来写成一个像'の'的符号:

王羲之草书:可

智永草书:河

最后来看'淡'字:

智永真草书:淡

写法点拨:

'淡'字右边的'炎',即上下两个'火'字,在草书中均先写左右两点,再写撇和反捺;或者左右两点连成一横,像写两个'大'字一样:

智永草书:淡

怀素草书:淡

还有一种写法,就是先把两个'火'字的总共四个点先写出来,再在中间连写两个转折代表两个'人'字,这种写法比较特别:

王铎草书:淡

下面再来说一下'氵'的另一种写法,其实就是把三个点连成一笔(竖或竖提),实际这种写法只是上一种写法的快写,尤其在大草或狂草中更常见。上面的'海''河''淡'三个字也可以这样来写:

文征明草书:海

赵孟頫草书:河

米芾草书:淡

但是这样写'氵'容易跟'讠'相混,如上面的写法如果单独拿出来我们就无法判断这个字到底是'海'还是'诲',是'河'还是'诃',是'淡'还是'谈',……这时,我们只能通过上下文的意思来加以判断。所以标准的写法还是要分作两笔来写,正如韩道亨在《草诀百韵歌》中的那句'有点方为氵,空挑却是讠',我们作为初学者,尤其应该注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