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要大量阅读,选看书还是听书得因人而异讲究方法

现在的小学生要大量阅读,是看书好,还是听书好呢?

发现人在生活里提出这种二选一的问题不在少数,但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具体到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把握两点:

一、人各有不同,做选择前要思考我们自己的小孩在哪一块更需要加强。

个人认为,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看书比听书的学习效果要好;

从人际沟通交往角度思考,听书的效果又比看书要好一些。

其实无论是看书还是听书,都可以达到信息收集与价值观输入的效果。

但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多看书来训练他们的辨识广度。

注:每次注视时,你可以对焦或辨认的字数就称为辨识广度。——【英】尼基·斯坦顿《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辨识广度至少在孩子做阅读理解题时比较重要。如果孩子的辨识广度小,阅读文章还需要用笔逐字默读,甚至需要频频回视才能连贯理解整句整段的意思,先不说这种做法到最后是否能有效把握文章主旨并写出切题的答案,就论耗时性,辨识广度小的孩子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上必定会更加紧张,尤其当自己眼角扫到周围的同学都已经翻过另一面开始答题,而自己还在这一面勉强阅读文章的时候。

而听书的关键我认为不是“书”,是“听”。家长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听书后,复述讲书稿的主要内容,从而训练孩子倾听的能力。不要觉得“听”是一种很简单的技能,要真正做到在沟通中,迅速剖析和了解对方的“话里有话”、“话中重点”以及“话后目的”并不容易。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不一定受人欢迎,但一个好的倾听者会收获很多信任和友善。

二、无论是选择看书还是听书都需要掌握方法。囫囵吞枣式看书无用,耳旁风式听书无效。

看书和听书只是阅读的两种不同形式,形式本身无法比较。阅读是为思考服务的。如果孩子从不对自己吸收的内容做任何深入理解和拓展思考,学习内化率过低,那么不管选择看书或听书都是虚度时间。

内容比形式更重要,选书是关键环节。无论孩子是通过看还是听,去接触到一本超过其自身理解力、不能引起价值观共鸣(也可以理解为无法吸引孩子兴趣)、内容上较少有机会让孩子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实践的书,都很难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反过来,一本好书无论是看还是听都能让孩子得到启发。

当然,看书和听书的方法存在差异。

【听书】

现在市面上的听书稿为了让听众更好地把握内容,脉络都非常清晰:开篇一般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听众,听书稿的内容分了哪几个部分;内容与内容间过渡时也会反复强调内容要旨;结束时更是再次复盘脉络。在这种形式下,只是让孩子复述书籍的行文脉络无异于记忆背诵。

个人认为比较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复述脉络下的内容扩充,诸如例子、证据、理由等。听书稿的这部分内容很少重复,如果孩子能做到基本复述,至少证明了孩子有在认真听书,且这类扩充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知识积累的一部分。

第二步,听书后,筛选并购买孩子想要更深入了解的书籍。

笔者前两年也写过听书稿,听书稿并不是书籍内容的单纯浓缩,其本质是听书作者对书籍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与原书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很有可能存在出入。通过对比听书稿的内容与自己真正读后原书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更明白人与人之间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差异。觉得听书稿作者的理解维度更宽更高,就鼓励孩子再听一遍听书稿,尝试寻找作者的思维方式;认为听书稿作者的理解有失偏颇,就鼓励孩子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听书作为形式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媒介,关键是通过形式孩子能从各个维度提升自己。

当然面对一些低年级的孩子,有些家长会选择通过自己读书的方式让孩子听书,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搬照读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如果我们想更进一步地为孩子解释书中内容、归纳书中主旨、塑养孩子的价值观就需要父母多加把劲了。

【看书】如果说听书算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阅读形式,看书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但看过书,不代表会看书。这里推荐《沟通圣经》里提及过的SQ3R阅读法。

纵览(Survey):大致浏览目录、前言或摘要部分,了解成书目的、结构、主旨等;

问题(Question):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阅读(Read)

回忆(Recall):回忆刚刚读过的章节里,作者提出的论点、主旨和支持的细节等。

检查(Review):检查前面的4个步骤是否有做到位等。

根据我小孩的学习和性格特点,我做了一些调整。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之前妞妞纵览的时候只停留在头脑里大致想一下,这样在看的过程中就很容易遗忘当初自己的疑问和看书目的,所以我会让她纵览之后在书页上做记录。

另外我个人认为不用非得看完一本书再看另外一本书,书与书的内容有时候是贯通的。妞妞在看书做笔记的阶段有时候会想起另外一本书,我会鼓励她混合着看,以对一些知识点有更全面的认识,进而丰富知识体系。


不过笔者也在网络上了解到“听书和看书的效果相同”这一说法,其底层逻辑是人的大脑在阅读时会进行解码和语言处理两步运作。虽然听书缺少了把铅字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意思这一步,但由于解码本身已然成为人的一种本能,其耗费的脑力和时间几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不管是听书和看书,我们的大脑都在做相同的运作。看书能力强的人,听书能力也肯定强,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上述的这一说法其实更说明了一点:诸如看书还是听书等形式的效果始终是单薄的,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人对形式所做的个性化变通。根据我们孩子的不同特点、阅读时的不同场合、要求等去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才能让孩子会阅读并爱上阅读。

(全文图/ 来源网络,侵权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