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旋,木头旋出来的民俗技艺!
【注:本文转载自如皋发布,来源:如皋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旋,一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因制品必须随着旋轴一起旋转而得名,在我国木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如皋白蒲镇也有一位木旋技艺的传承人,他叫龚建俊。多年来,他凭借自己的技艺,制作了很多精美的木旋作品,并将其推向国际市场。
走进龚建俊的那间不大的作坊,只见里面摆放着机床、刀具和木料。各式各样的木制品摆了满满一地,仿佛进入琳琅满目的民俗博物馆,既有大家熟知的小陀螺、小哨子等儿童玩具,也有造型精美的木碗、木花瓶等。“这是两件套,名叫紫气东来,2018年获得省紫金杯和南通市第三届文创大赛优秀作品奖。”龚建俊指着一对做工精良的雕花木碗告诉记者,他制作这个碗花了6个月的时间,他的双手也已经磨练到不再出错的境界。
(紫气东来)
其实,龚建俊最早学的不是木旋,而是红木雕刻,对于木旋,那时候的他只是稍有接触。“我第一次见木旋车床是1983年,在我师爷的家里,那时候的车床还不是插电的,想要转动,全得靠人力来踩。”龚建俊说,那时的自己根本不会想到,以后的他会与木旋这项技艺有着如此之深的联系。
(古木逢春)
“2000年,我的一个客户对我提出一个要求,他说需要我把木头,用木旋的技艺做成一个花瓶,但是花瓶的壁厚要和陶瓷花瓶一样均匀、轻薄。”龚建俊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客户的一个要求,他走上了探索、研究木旋技艺的道路。
(玉兰花瓶)
都知道,薄如纸是陶瓷花瓶的特征之一,如何用木旋技艺做出和陶瓷一样的花瓶,让龚建俊犯了难。现场,龚建俊拿出一个花瓶对记者比划道:“就像我手里的这个花瓶,花瓶这里是一个瓶颈,我们要在不破坏花瓶的情况下,把机器从瓶颈口伸进去,然后把花瓶肚子里的木头削掉,这是很难、很难的。”
(古纹饰花瓶)
虽然制作过程艰难,但龚建俊并没有放弃,他日夜摸索,终于用五年的时间,找到了木旋花瓶的内外黄金切割线,做出了完美的作品。回忆起那段经历,龚建俊至今难忘,他说:“那时候我老婆在服装厂上班,她每天晚上7点半到家,我要在她到家之前,把白天做废掉的物品送到灶台里面烧掉,不然她回来后就要开始埋怨我。”
(松鹤延年)
凭着一股子韧劲儿,龚建俊的木旋技艺越来越精湛,他也被邀请加入美国木旋协会。在2015年宾夕法尼亚州展览馆举行的世界木旋大会上,他的作品更是得到了欧美等国专家、同行和收藏家的赞许与好评。“我觉得,那些赞赏和好评不单单是对我作品的认可,也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的认可。”龚建俊满脸自豪地说。
现在,龚建俊除了在家创作作品外,就是应邀去各地讲学,他本人更是被列为如皋市红木雕刻(木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木旋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认识、了解,从而喜欢上这项技艺,希望他们能够带着这项技艺走向国际,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童心童趣) (诗书新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