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问计经方(三)【总第196期】
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系统系列学习采取“123 1”模式(详见第48至62期间的说明)。
—————————————————————
按语:近期我们将陆续刊载介绍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与经验的文章,已经向大家推荐并完整刊载欧阳卫权主任的一篇—《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读者反响强烈。今再向各位推荐张广中主任一篇《经方治疗荨麻疹探讨》(发表于《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1期),是论述皮科专病的,为便于及时学习和消化,同样分五期陆续刊出。希望这些文章能给大家带来经验,更带来启发,举一反三,在皮肤病经方证治方面取得更好疗效。
荨麻疹,问计经方(三)——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同仁文章
作者/张广中 马家驹;编辑/晓生
原文:
摘 要: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患。经方是中医学的经典学科,临床采用六经辨证体系。荨麻疹多有身痒症状,通过文献分析及临证体会,身痒多见于表证范畴,因此临床治疗荨麻疹当从表论治,但荨麻疹同时可见于里证、半表半里证,或表里合病。因此,经方辨治荨麻疹,重在临床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相应,方可取得良好疗效。总之,经方治疗荨麻疹,重在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关键词:经方;荨麻疹;六经;方证
案2: 患者某,女,70岁,初诊2010年9月17日。荨麻疹病史40年,遇冷易发,出汗多,口干,口苦,怕冷,四逆,腰酸腿沉,眠差,夏季时二便热。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 皮肤病虽然表现在皮肤,但多伴有内科杂病,并不是简单的疏风解表能够解决的。所以如何从看似毫无联系的症状中抓住关键,即病机之所在,即是刘渡舟教授所谓的抓主证。该案患者有口干、口苦、眠差,属于半表半里热。《伤寒论》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口眩”。口、咽、口是清窍,半表半里热上扰清窍,容易出现口苦、咽干、口眩,也反映了半表半里热郁的状态。该案虽然半表半里热证明显,但同时有四逆、腰酸腿沉的虚寒症状,为半表半里下寒所致,故整体为上热下寒,辨当属于半表半里寒热错杂的厥阴病。半表半里的上热下寒,热上扰则口干、口苦、汗出,下寒则腰酸腿沉、恶寒,因病久导致血虚不足,不达于四末则四逆,血虚不能养神则眠差。治疗当调和寒热,养血益气,扶正祛邪,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因该患者遇冷易发,存在一定表证,加荆芥、防风疏风散邪。处方:柴胡12g,黄芩lOg,天花粉12g,炙甘草6g,桂枝lOg,干姜6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当归lOg,川芍6g,白芍lOg,苍术12g,茯苓12g,泽泻18g,荆芥9g,防风9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第2天皮疹及瘙痒加重,第3天开始皮疹逐步减轻,第6天后未起疹。口干已,口苦减,四逆减,腰酸减,仍腿沉。眠改善,二便调。舌暗淡胖,齿痕,苔白水滑,脉细。患者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经治疗后上热减轻,阳虚已露,治从中焦脾胃,故上方桂枝lOg减至6g,干姜6g增至lOg,苍术12g增至15g,茯苓12g增至15g,并去荆芥和防风。7剂,水煎服,日1剂 。
三诊:诸症减轻。仍舌淡苔白,加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口服调理体质。
按语:该患者荨麻疹病史不可谓不长,40年来久治不愈,反映了病情的复杂性。经方治病,先辨六经明确治疗大方向,然后细辨方证,以求方证相应获良效。患者寒热错杂,单纯清热则易加重下寒,单纯温阳则易助上热,治疗时当根据方证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当热减,里阳虚弱表现出来时,则加大温阳养血力度,后嘱服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温补脾肾阳气而愈。
其中患者服药后,出现暂时性的皮疹及瘙痒加重,为正邪斗争所致,类似于服药后瞑眩反应,因药已对证,故很快减轻。最后以调理而愈。
作者简介:张广中,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皮肤科赵炳南学术流派及传承研究、皮肤病中医特色疗法研究。课题《中医皮肤科赵炳南学术流派及其传承研究》被批准为“十一五”北京市中医管理局“51510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为课题主要设计者)。目前主持《赵炳南教授从湿论治皮肤病的经验研究》、《清热除湿汤、除湿丸治疗皮肤病湿热证的临床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课题负责人。发表《系统性红斑狼疮401例发病情况分析》、《14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分析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养阴益气解毒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等学术论文10余篇。擅长银屑病、痤疮、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胡希恕经方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