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别让真话遭遇挫折
最近读了吉林省蛟河市赵春梅老师讲述的一个教育故事,内容如下:
别让真话遭遇挫折
课间,我正在批改作业,四年级的丹丹气愤地推门而入,带着哭腔说:“老师,你班的小泉骂我!”说完,关上门就走了。看丹丹那气愤的样子,我想她一定受了很大的委屈,我赶快去找小泉,看到他在校园里还若无其事,正和同学欢快地做着游戏,我那压在心头的怒火一下子燃烧起来,欺负了别人还那么快乐,简直不可理喻。我快步走过去,冷冷地说:“小泉,赶快回来,我有事跟你谈。”小泉感到气候不对,有点摸不着头脑,赶快走过来,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我把他带到了办公室。
“你为什么骂四年级的丹丹?”我尽量平和地询问。他睁大眼睛看了看我,怯生生地说:“老师,我没骂她呀?”“没骂,她怎么来告状呢?而且是哭着来的。”我追问道。他辩解说:“丹丹剪了头发,我告诉她那种发型太像一个头盔扣在头上了,她就不高兴了。这也不是骂人啊!”我叹了口气说:“人家发型什么样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他抬起头说:“是她问我那发型怎么样,我才说的。”“那你就不会说点好听的吗?赞赏一番,她不就高兴了吗?”小泉听了这话,睁大了眼睛,用一种十分惊异的目光看着我,然后用一种不解的语气问:“老师,您的意思是让我说谎话?”“谎话?我没这个意思。”
我突然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之误。我让小泉赞赏丹丹的发型,这不就是在教孩子说谎吗?小泉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有什么错呢?难道我希望孩子说好听的假话吗?我对自己进行了一番质问之后,歉意地拍拍小泉的肩膀,和蔼地说:“要讲真话,但要注意场合,你的错误不在于讲了真话,而在于当着许多同学的面使丹丹难堪。”小泉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走出办公室。
小泉走了,我的心情似乎更加沉重。丹丹那气愤的样子,不时呈现在我的眼前,小泉那句话不时回响在我的耳边:“老师,你的意思是让我说谎吗?”孩子小的时候都会说真话的,可当他们在遭遇一次又一次真话所带来的挫折之后,他们怎能不学会说谎呢?于是,在我们的社会之中,许多丑陋的东西没有人去直言,人们也习惯于听那“美丽”的谎言了,在赞美声中飘飘然坠入深渊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让小泉注意场合,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他懂什么场合啊?想到此,我决定不能让真话遭遇挫折。
我找到丹丹,听她讲了事情的经过,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小泉说你的发型像头盔,你觉得他说的是不是真话?”她点了点头说:“确实有点像,可我不愿意让他们说。”我笑着说:“那你是愿意听别人说好听的假话喽?”她眨眨眼睛,摇摇头说:“不是。”我拍拍她的肩膀说:“丹丹,赞美的话谁都爱听,但真话才更有价值。你希望你的朋友欺骗你吗?”她又摇头说:“不希望。”“在好听的谎话和不太好听的真话之间,你会选哪一种呢?”我问道。她爽快地说:“当然选不太好听的真话了。”我追问:“那小泉的话是在骂你吗?”她抬起头,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笑了,她也笑了。然后我把小泉也找来,丹丹原谅了小泉,小泉的真话终于可以通行了。
呵护孩子纯真的心吧,讲出不好听的真话也是一种勇敢,社会的发展需要“真人”。
读了这个叙事故事,我有几点感受:
第一,学会聆听,很不容易。
但却是想听到孩子真实的心声必须要学会做的一件事情。教师对孩子的行为有一整套的规范要求,一听到或者看到某个学生不遵守规范,做出了出格的事情,往往自己首先控制不住情绪,怒发冲冠、火冒三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可能连表白的机会都没有,教师当然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正是这种情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被训斥的学生感到委屈,既对教师心怀不满,也对告状的学生充满敌意。
是否会聆听,取决于自己待人的态度。如果教师总将自己看作是真理的化身,权力的代表,那么这位教师是不可能听到学生真实的心声的。聆听有“集中精力认真地听”的意思,聆听的前提是对对方的尊重,体现了“师生在人格上平等”的教育理念。
想起了前几天一位教师讲述的教育故事。这位教师教孩子们折叠纸飞机,并在校园里放飞,孩子们非常开心。教师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同学们进行纸飞机放飞比赛。结果,一个小男孩的飞机飞到了别的班级,男孩想进去取出,被正在该教室里上课的教师呵斥了一通,没有拿到纸飞机,也失去了比赛的机会,孩子非常的伤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认为很小儿科的事情,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们不学会聆听,搞不清楚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就按自己的理解去教育学生,很难与学生的心弦调准,教育的成效也会大打折扣。
第二,呵护孩子纯真的心,更不容易。
歌坛组合“无印良品”有一首歌——《孩子》,里面有这样一段歌词:“就叫我孩子,孩子在你面前绝对真实,让我露出本来的样子,自然说出心事。就叫我孩子,孩子真心何必太多言辞,这是我最想要的名字……”。孩子的心,纯洁得犹如清水;孩子待人,纯真如美玉无瑕。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着力呵护他们这至纯的、没有偏见的心,让爱和阳光雨露充满孩子们的心田。
如今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太多。人和人之间的常常有无形的隔阂,虚假、面具、猜测更像病毒一样侵蚀着每一个人肌体,怨恨、残暴、虐待的事情也常在孩子们的身边发生。在这样的状况下,让孩子们拥有一颗向好的心,怀抱着追求真善美的坚定信念尤为重要。教师自己一定不能“助纣为虐”,成为说谎、偏见、怨恨……等有害元素的传播者。
但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教师能坚持从不说谎吗,能保证自己在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没有偏见吗,能保证自己每天没有怨言吗?……别的不说,但说抱怨,几乎就如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般,如影随风地陪伴着你,经常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就从嘴里流露出来了。教师要呵护学生纯真的心灵,首先要从呵护自己的心灵开始才行。
第三,将冲突转化为教育的资源,需要智慧。
皮亚杰通过同化和顺应来说明人智力的发展。正是在人作用于环境(同化作用)和环境作用于人(顺应作用)二者由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循环往复中,智力由低到高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个孩子在和他人、和自然、和社会的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实际上就是认知平衡的一种破坏。而这种破坏正是孩子获得新知、心灵得到滋养、智力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起点,如果教师能够用好这一资源,让学生从冲突中悟出一点道理来,对孩子的成长将大有裨益。
在上述故事中,赵老师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她不是仅仅限于将“冲突”平息、摆平,让孩子们不要再来找自己,而是让孩子辨别“好听的谎话和不太好听的真话”哪一个更有价值,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明辨是非的本领,懂得说真话的可贵。最终不仅化解了矛盾,还促进了学生心智的成熟。我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己的心智也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