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低价买走中国300年名贵榧木,东北老爷子砸千万也要买回来
张成,大连人,年方56,棋龄50载,老围棋迷。素日里,整天琢磨和棋友切磋棋艺,甭管是中国高手还是外国友人,上至老棋手下到小学童,他都想过两招。
除了修炼棋艺,他还痴迷研究棋具:塑料的质量不行,玻璃的不精致,陶瓷的手感不佳。偶然间,他接触到榧木棋盘,自此爱上了“啪”得一声棋子落盘的清脆声,没少买榧木棋具,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混迹围棋界多年,他也没少赢外国棋手,开心之余也有失落:在棋艺上,他们的确服赢家,可一说到棋具,对方却多半称日本的棋具质量好,更欣赏日本的工匠精神。
在日本棋盘匠人家里,为了做最好的榧木棋具,父辈买榧木原料,甚至愿意等上几年、几十年,待木材自然干燥后,留给儿子制作。
时间久了,张成总觉得有种“你不配用最好的产品,被看不起”的感觉,于是几十年来,他跑到日本百年棋盘老店,前后花费3000多万元,囤了一屋子中、高端棋具,后办起棋馆、开了网店,和天南海北的买家、棋友分享围棋之道,棋具之妙。
“这不是什么好买卖”
日本百年老店山川棋盘店,社长小村典生曾被人问道:投资这么大一笔钱,只是让它(榧木)这样多年沉睡着么?小村先生笑着回答说:是呀,这可不是什么好买卖啊。
榧树,自古有“山中宝石”之称,为制作围棋棋盘的顶级材料。在日本各大百年棋盘老店,制作棋盘的香榧,需要300年以上的树龄。张成说买榧木像买赌石,一般人很难挑中一根上好的制盘榧材。有经验的老匠人,通过表面,便可判断能做什么样的棋盘。
选材只是开始。因榧木含水量高,人工烘干易四分五裂,需自然干燥5~10年甚至更久才可加工。制作好棋具过程漫长而复杂,需传统匠人用刨子刨成形,钢凿、刀子雕刻盘脚。
最考验手法的为划线工序,棋盘线向外凸出,日本人称为目盛。
自江户时代,匠人就使用太刀目盛手法,用月牙形的刀蘸着黑漆割线。刀刃离开盘面后粘连漆,但优秀的大师能做到漆不离散,一气呵成,漆准确落于所刻的线内。现今的棋盘大师多继承此法。
张成感叹目盛立体饱满,像是生命的印记,佩服匠人们的执着,数十年如一日,不求速成手稳心静,将自己的生命倾注于一条条线中,把棋盘当作一生的职业。
但现实严峻。好的榧木多长在深山里,生长缓慢,资源逐渐稀少,被日本政府列为濒危物种,只有官方木材市场才有资格拍卖原木。工业化生产代替了手工产品,传统棋具店生意受冲击;年轻人觉得守着棋盘店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老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几十年来,他每年去好几趟日本,专门找手作棋盘,奔走于三轮棋盘店、吉田棋盘店、松川棋盘店、熊须棋盘店等地,发现日本的老字号棋盘店越来越少了,以前有上百家,现今只有几十家。2013年,小村典生去世后的第二年,他在大连开了一家同名棋盘店,后收购了日本的山川棋盘店。
作为生意人,张成希望能留住传统手工匠人手艺,能继续贩售传统手作棋具精品。
年销300万没赚到钱
在棋具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张成越来越发现:榧木棋具的确不是好买卖。做了8年生意,他就没赚过钱。今年好一些,卖了300多万元,正好收支平衡。
但是他放不下这门生意。
张成从小学围棋,别家孩子喜欢滑雪溜冰打球,他爱宅在家里翻围棋杂志,研究棋谱,到了不写作业不吃饭不上学但是也得下棋的地步。早前人们下围棋,多使用便宜的塑料、三合板棋盘,配置简陋。小时候的他,看到日本杂志上刊登的围棋广告页,一副顶级棋具50多元,羡慕了很长时间。
上世纪80年代,云南围棋厂历经试验,生产出一度失传的云子,中国棋具生产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当时棋具售价几十元,对于围棋爱好者,无异于奢侈品。
大学毕业后,张成进入企业工作,一个月赚85元。发工资后,他毫不犹豫买了心仪已久的棋具。他回忆,“好的棋具拿在手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用时间长了不累,棋子拍在棋盘上能蹦起来”,那是他工作之余最大的快乐。
他喜欢以棋会友,棋艺渐长,听了不少关于围棋的趣闻,研究棋具,了解到榧木为世界稀有经济树种,在中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生长在云南、四川等地的高山之巅。但在早前,受限于技术等因素,中国棋盘厂家并没有意识到榧木昂贵的经济价值,他叹息:“日本曾以极低的价格,跟白菜价一样,买走了不少几百年树龄的榧木。300多年才能长成,等到我们反应过来,好东西都没了。”
8年前,从事棋具生意后,他开始了疯狂的“往回买”。看到市场上优质棋盘越来越少,他开始与时间赛跑,“看到做出一块就想买一块”,现今囤了300多款大大小小的进口棋盘、棋墩等产品。
顶级发烧友
守着仓库里的一堆宝贝,他心满意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张成乐于接待慕名前来的棋迷,介绍棋盘来历、产地等。后来,他索性在网上开了棋具店,和或猎奇而来、或现场看货的买家,分享围棋、棋具的乐趣。
四川一顶级发烧友,做生意的餐饮老板,不爱麻将就爱围棋,看到小店后,飞到大连,买了一块45万元的棋盘;退休的老干部,奋斗了一辈子,晚年闲下来,喜欢上下围棋,子女于是给老人送了款10多万元的棋具当礼物。
棋具价格不菲,有人热衷收藏,专挑贵的买,说当传家宝。
一位年轻的初中教师,攒了好几个月的钱,买了一款近万元的棋具。还有人看了棋具喜欢的不得了,可经济条件受限,一时下不了手,便攒一段时间钱就到店里瞧瞧,看了四、五趟也没买。
张成倒也不介意,还会跟他们说理性消费。
媒体报道,名贵的榧木棋墩,出自日本棋盘制造界顶级大师之手,价值达一亿多日元,“相当于差不多600万人民币,可以在北京二环内轻松买套房子。”
真的入了行,他发现自己的棋具生意不赚钱,越参与成本越高。但好在机械外贸生意运转不错,企业年产值800多万美金,也不靠棋具赚钱。
多年来,他乐此不疲地将在外贸生意里赚的钱,投入棋具生意里,决定只要时间、经济允许,会一直做下去。
围棋是有感情的
围棋起源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打前,日本围棋遥遥领先,为公认的围棋霸主。擂台赛历经十一届,中国棋手聂卫平带领棋队,多次上演连胜奇迹,被称“聂旋风”。此后,中国多地“围棋热”升温,组建“围棋班”,举办围棋赛事。
张成拉来围棋好友、退役的围棋选手当老师,开了围棋班,首期招了30多个学生。十多年过去,学生早已“桃李满天下”,他带着一批批学生打比赛,不仅教围棋之道,也教他们围棋之魂。
他相信围棋是一种精神,是有情感的。
当下,教育焦虑蔓延,有家长把读幼儿园的小孩送到围棋班,上来就问多长时间能升到几段,要么咨询学好了以后升学能加几分,全然不顾孩子喜不喜欢围棋。他忧虑:“这样怎么能学好围棋?” 他尊重高手,但不欣赏有人一天投入14个小时,就为了赢。“那样纯粹变成了竞争,把一生都押进去,完全变了味道。”
和众多棋迷一样,张成心中的大神是“棋圣”吴清源,棋艺举世无双,曾“擂争十番旗”,令日本当时的一众顶尖棋手降级,开创了“吴清源时代”。
他说如今的围棋科技感十足,进入了新时代。不见面的网友能通过网络下棋,谷歌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完胜“人类最强棋手”柯洁。
但有网友跟他说,这是个不需要棋盘的时代。
张成不同意,坚信面对面下棋不会消失,棋盘存在即合理,表示围棋学校里的孩子们,要是都通过网络授课,那就没有了围棋的灵魂。在他看来,围棋是有智慧的,为益智游戏,棋迷应以棋会友。
他喜欢面对面下棋,即便不说话,也能通过对手的细微表情观察其内心活动。以棋观人,他发现韩国棋迷下棋不布局,一上来就厮杀;日本棋迷较保守,下的中规中矩,跟他们的文化、个人性格不无关联。
疫情影响,他在日本待了快一年了,工作不忙时,几乎天天跑到棋馆下围棋。以往,当地棋馆每天五、六十人聚一起下棋,但如今棋馆门可罗雀,只有五、六人带着口罩下棋。虽看不到面部表情,但他依然能以棋观人:紧张时,对手会额头直冒汗。棋场如战场,博弈时,他胜负心极强,满脑子想赢,每每厮杀正酣之际,就会脸红。
国内,《棋魂》热播,但张成无心追剧,一来他已在多年前就看了好几遍漫画,二来他正忙着计划回国,迫不及待想见到家里的一堆棋具,还有学校里的围棋学子们,想知道他们棋艺有没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