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的二十条金科玉律(准则1-10)
关于如何繁殖出好狗,你一定听过很多教诲:
“只用最好的搭配最好的。”
“近亲繁殖会让有害突变显露出来。”
“DNA测试是繁殖健康犬只必要的。”
“近交系数只是理论上的。”
“我们的目标是去除基因库有所有的有害变异。”
“系外繁殖会毁了你的血系。”
这些话对不对,依据又是什么?能不能解决你的困惑呢?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向你介绍Jeffrey Bragg的繁殖准则。也许乍看之下和你奉行的理念相左,耐心读完,吃透,这些简单的真理会让你成为更好的繁育者。
太长不看版(准则 1-10)
1. 保持公犬和母犬数量平衡。
2. 避免近亲繁殖。
3. 了解和监控近交系数。
4. 注意近交系数的趋势。
5. 计算共同祖先的数量。
6. 了解有害基因(遗传负荷),但不偏执。
7. 做血统分析。
8. 保护父系和母系的基因多样性。
9. 练习选型交配。
10. 放大世代间隔。
【Jeffrey Bragg 写过很多犬类遗传学文章,但他不是科学家,而是育种家。他大半辈子都扑在塞佩莱西伯利亚雪橇犬(Seppala Siberian sleddog)的保护育种工作上,不仅掌握犬繁殖遗传学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实践经验。希望通过分享他的“繁育者准则”,能让我们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群体遗传实践
繁育者准则
1、保持种公种母数量平衡。
繁育者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公犬和母犬达到数量上的平衡;一直用少数的公犬搭配数量较多的母犬是不明智的。
所谓的“流行种公综合症”,是指在特定犬种内,少数精英犬展上获胜的公犬有着相当不成比例的后代数量。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人们没注意到的是,在多数犬舍中,类似的事情却每天都在上演:一两只“最好”的种公,包揽所有母犬的交配任务,产下大量同父异母的小狗。
当公犬和母犬在数量上不平衡的时候,会自动制约有效的繁殖种群。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种群缩水,应该让与母犬数量相匹配的公犬为繁育做贡献。这一点无论对某个犬种整体还是对单个犬舍而言都是正确的。
2、避免近亲繁殖。
尽管可能有争议,但我仍然建议繁殖者不要使用近亲繁殖(inbreeding),不要做四代血统以内的近亲繁殖。除非为了避免某条罕见血系消失不得不采取必要手段,绝对不能考虑表兄妹或更近的亲缘关系的个体交配。
近亲是指双方在3-4代之内有着共同祖先,如果他们之间进行交配就称为近亲繁殖,这就是说:
(a)兄妹/姐弟 不能配
(b)父女/母子 不能配
(c)半兄半妹(同父异母/同母异父)不能配
(d)祖父孙女/祖母孙子 不能配
(e)叔侄女/舅甥女/姨外甥/姑侄 不能配
在近亲繁殖的情况下,由于双方都可能遗传共同祖先的同一基因,而又可能把此同一基因传给他们的子女。这样,同一基因纯合概率会增加,所以近交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后代中发病率增高的有害后果。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看张图:
这是一个极近亲繁殖(父女)的例子。另外一些时候繁殖者看不到近交衰退的迹象,或者说迹象不明显,但是近亲繁殖不可能毫无损失。正因为它是不明显的、渐进式的且影响广泛的,才更加危险。事实证明,即使是“中等程度”的近亲繁殖,寿命、生育能力和免疫系统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如果繁殖者打着“固定type”的旗号盲目地进行破坏性繁殖,那才是不可原谅的。
3、了解和监控近交系数。
避免近亲繁殖还不够,最好监控十代以上已知谱系的近交系数(COI)。
什么是近交系数?计算近交系数有件么意义? 近交系数是子女得到一对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一个用百分比数字来表示的某个体的近亲繁殖程度,也是杂合子基因比例减少的度量值。这个度量值比“中近亲”,“极近亲”等概念更能确切地表明某个体的亲缘繁殖程度。
怎么计算近交系数?说来惭愧,小编只找到几款国外的软件可以计算近交系数,比如BreedMate、Breeder's Assistant、FSpeed,推荐给会英文的宝宝,如果以后找到中文软件一定推荐给你们。当然手工计算也是可以的,我放到后面再说。
4、注意近交系数的趋势。
假如牛的近交系数保持在12%属于安全范围,那么狗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可接受的最高数值呢?遗憾的是没有,每个犬种情况不同,没办法做到给出一个推荐数值。至少,繁殖者应该努力了解自己犬种以及熟悉的血系的近交系数变化趋势,做繁殖计划的时候别让这个数值往上走(要么保持要么降低),不然近交系数会逐年稳定提升。
用准备繁殖的公犬和母犬的近交系数相加再除以二,得出平均值,对比他们的后代的近交系数,如果幼犬的系数高于父母的平均值,那就意味着这次交配会提高近亲繁殖的总体水平。
但是,当一个近交系数低的血系(或异系繁殖)与近交系数高的血系相结合时,虽然后代的近交系数还是会高于父母近郊系数的平均值,仍然是可行的,因为对于近交系数高的血系来说,这样做可以带来更多的基因多样性。因此,繁育者应懂得为自己的血系引入新鲜血液,并尝试异系繁殖。
5、计算共同祖先的数量。
在整个谱系中,因为共同祖先的存在,每一代犬实际的个体数量其实少于理论上的数量。近交系数,说到底只是一个百分比概率。对一次特定的繁殖来说,双方谱系中那些“非共同祖先”才对基因多样性有贡献。通过统计数据,你会发现哪些繁殖搭配在基因层面会是匮乏的。
这个方法简单实用,比如在选择种公搭配你的种母时,相同条件下,选择与母犬共同祖先数量少的。如果他们的后代有可能用于繁殖,基因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6、了解遗传负荷,但不偏执。
所谓“遗传负荷”指的是一个群体内,所有影响动物个体基因健康的基因的总和。这些基因有的是已知的,还有许多未知的。繁育者应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品种所存在的遗传性问题,例如查尔斯王骑士猎犬的脊髓空洞症、大麦町犬的嘌呤代谢缺陷,这两个是特定犬种的例子。再如癫痫、髋关节发育不良等。还有些犬种疾病也可能和特定血系有关。
遗传缺陷是禁忌,繁殖人如果繁殖出带有遗传缺陷的狗,会被贴上“不好”、“不专业”的标签,也没人愿意分享他们的失败经验和缺陷的详细信息。大家为了“消除”这些缺陷基因做严格的健康检查,在一起讨论具体缺陷以及如何筛选……反而忽视了遗传疾病的真正原因。这便是对遗传负荷的一种强迫症式的态度。
目前看来遗传负荷不能被有效消除。除非基因研究已经完全掌握了狗所有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基因修改成为普遍,那么消除所有有害基因或许能实现。因此,繁育者在自己的圈子里分享失败经验和遗传缺陷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不幸的组合继续发生。
另外,异系繁殖虽不能覆盖隐性遗传缺陷,但是的确应该这么做,因为大自然就是这么操作的。
繁育者的工作不正是在避免隐性遗传缺陷的同时保持种群基因多样性吗?理解、接受和管理遗传负荷,而不是执着于消除全部缺陷。
7、做血统分析(6-8代)。
繁育者要对每次预期的搭配进行血统分析,找出共同祖先以及他们在谱系中出现的次数。这样的谱系分析最好追溯至6-8代血统。血统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到计划繁殖的公犬和母犬血统里有什么品质以及缺乏什么品质,它既包括纵向的,也包括横向分析(研究同胎的情况)。
系统性的,非常仔细的研究血统书,包括祖先之间的关系,如果祖先中有共同的亲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不良性格或者威胁生命的疾病,把他从名单上划掉。完成评估后,写下每只狗血统的分析总结。
8、保护父系、母系的基因多样性。
纯血统犬中父系和母系的多样性往往是非常小的。就拿西伯利亚哈士奇来说,有两条主要的基础父系和两条主要基础母系。多数犬种最初的时候有一定数量的血系,但是那时人们没刻意保护,随着遗传漂变,有些血系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些血系逐渐默默无闻,直至消失。
这是一种损失,特别与线粒体DNA有关的母性血系。这种DNA不在细胞核内,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细胞里。由于精子没有线粒体,它不参与线粒体DNA的传递,线粒体DNA只能直接从母亲获得。线粒体DNA直接参与能量代谢,因此对工作犬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繁育者应该了解自己犬舍内有哪些独特血系,并且尽力保留他们。这就是说父亲留公犬(tail-male),母亲留母犬(tail-female),这一点其实经常受到忽视。
9、选型交配。
如果繁育者希望强化或固定某种特征,使用选型交配法,指选择有相似特征的(非近亲)个体交配,例如根据体型大小、颜色、肩高等选择繁殖对象。我们知道近亲繁殖同样能让你得到想要的特点,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不想要的可怕后果,选型交配则比近亲繁殖的危险要小得多,并且你也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10、放大世代间隔。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遗传漂变、子嗣数量减少、瓶颈效应、错误的繁殖计划等等,纯种犬的繁殖过程几乎不可避免的存在基因流失。基础种群和现有种群之间的世代间隔越长,基因流失的也就越慢。换句话说就是,公犬和母犬的平均繁殖年龄高一点比低点强,三岁比两岁强,四岁比三岁强。
有些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在三到四岁之前是不会出现的。适当拉大世代间隔,有助于繁殖更健康的后代、育种结果更可预测、尽量减少遗传多样性的世代损失。
下期:繁殖的二十条金科玉律(准则11-20)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www.seppalakennels.com/articles/population-genetics-in-practic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