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为什么聪明人更容易被骗?

1

你正在开一辆电车,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的轨道上有5个人,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一个人。此时你已经来不及停车了,你只能往这两条路都有人的一条开过去,你会怎么选择?

另一个问题,你正站在一个天桥上,过山车上有五个人,突然刹车失灵,你如果把身边的那个陌生胖子推下去就可以让过山车停留下来,那五个人就可以活。但不幸的是,这个胖子就没了。这时候,你会怎么选择?

第一个是著名的“电车难题”,第二个是著名的“天桥难题”。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电车难题属于亲身难题,设计较少的个人困境,人们在做决定之前会压制情绪;而天桥难题属于非亲身难题,涉及较多的个人困境。

但在试验中,被试给出的答案和自己的行为完全不不一样。事后,人们的回答竟然是“思考时没走脑子”。

人们为无意识行为虚构解释理由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认知方式发生改变。

而这,就是本能冲动与意志力:深思熟虑后的战败

即使你心中已经有最价值化的答案了,但你的行为,却和你想的不一致。没有使得价值达到最大化。

就像减肥一样,看到一个诱人的高脂肪食品,明明知道自己需要控制,但仍旧没禁住,吃掉了。心想着从明天开始。

但是,“明天,你将面临与今天相同的挣扎”

2

以上的问题,是由于人的认知障碍造成的。

认知障碍分为两种:

第一类,心智程序缺陷。(科学性思维规则的缺失)

第二类,污化心智程序。(概率思维规则的缺失)

在解释什么是心智程序缺陷之前,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心智模型。

认知科学家将人的心智分为三重模型,即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以及反省心智。(三重心智模型,推荐阅读:缺少这个底层逻辑,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由于人类长期的生物进化,人的大脑已经习惯于倾向那些简单的东西,而不愿意考虑那些复杂化的问题(那时候缺少食物,大脑思考需要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也就是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认知吝啬鬼。它主要表现为默认自主心智、焦点偏差以及压制失败。

具体是什么呢?认知吝啬鬼,是指大脑在使用认知资源时极为吝啬,喜欢走捷径。如简单归因,鲜活性效应,属性替换。

举个例子,相较于飞机坠毁和车祸,你更担心哪个呢?

或者换句话说,你听到哪个的时候更害怕呢?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答案是飞机坠毁。当然,在这之前,我的答案也是如此。

为什么呢?因为飞机坠毁后各大媒体都会大肆报道,在头版头条上有着这样那样真相解密,让你不想看到都不行。而全国乃至全世界,每天都有那么多的车祸意外事故发生,也没见得报道多少。

因而,飞机坠毁这一可怕事件在我们的大脑中就有了鲜活性效应,我们一想起来就感到害怕。我曾经也在想,这家伙(飞机)得多危险呐。

再比如,你出门在外,父母担心的不是你遇到什么车祸啥的,而是提醒你要注意哪些犯罪分子。他们不知道的是,发生车祸的概率是遭遇犯罪分子概率的100倍之多。这同样是因为鲜活性效应在起作用,因为大脑更容易记住那些能带来刺激的东西。

记忆的峰终定律嘛。它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研究提出的。

再比如,什么是属性替换?当人们需要评估属性A时,却发现评估属性B更容易一些,于是就改为评估属性B。

简单来说,属性替换就是用简单的问题,替换难题。

这样的做法明显是有问题的。但是,大脑这个认知吝啬鬼喜欢呀,因为它就是喜欢走捷径,干不费力的活。

3

前面提到了“心智程序”,那什么是心智程序呢?

心智程序,是指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你进行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你头脑中的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以及反省心智共同起作用,力图给出一个最优的方案。

此时,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占得比例比较大,后两者通常都是要去抑制自主心智的运行。因为大脑的认知吝啬鬼会影响信息的处理过程。

但是,在人类会存在不同种类的心智程序缺陷问题,以至于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压制失败

大脑对易得性的偏爱影响了我们对概率的正确估计判断。

比如,你朋友向你吐槽说某某餐厅的饭菜垃圾,恰好是你没有去吃过的一家,这以后你还会去吗?

肯定是心里会犯嘀咕的吧。

一天,你在某个地方办事,刚好遇见这家餐厅的老板,老板说怎么没看见你去我家吃饭呀,95%的人都觉得好吃呢?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会去尝试吗?

在做选择之前,需要考虑的一点是,什么样的人会去评价饭菜。你吃饭有评价的习惯吗?好吃,我可以给朋友推荐,而且下次我还会再来。不好吃,就这一次,再无下次,你也没那时间去评价,对吧?

那什么样的人会去评价呢?和老板熟悉或认识的人。他的基数为什么会这么大呢?评价的人多吗?

假如5个人去吃饭,有1个人说不好,那好的基数就变成了80%。要知道,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这样的店,基本上就死了。

要知道,某些来路不明的概率是会误导人的!

别忘了,数据也可以撒谎。

4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双十二,你屯了多少东西呢?

因为打折,因为促销,因为一年只有一次,不少人都剁手了。

确实,有的东西在这几天比往常要便宜,但有的东西却不尽然。就拿我加在购物车中的那些书来说吧。在活动之前,上面的价格是74元/本,双十一打折,价格飙升到85元/本,打折下来后74元/一本,当然有的店卖到72.9元。

不得不说,发现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因为那几本书在购物车中有大半年了,价格也是在涨涨跌跌,偶尔打开,会告诉我降价了多少,但涨价却不说。

但不少人却在这些节日里纷纷剁手,因为便宜吗?

不是,因为中了圈套。框架效应

什么意思呢?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框架的基本原理是对给定表达方式的被动接受。

上面提到的降价、打折,我们往往比平时花销得更多。框架效应造成了视角转移,让我们只盯着“优惠”,如得了额外津贴后,你存储的钱却不增反减。

框架效应是理性障碍的主要来源之一。认知吝啬鬼是框架效应背后的始作俑者。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特别特别需要你留意。我方立场效应。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例子,有一天,美国安全部部长宣布中国手机会盗取信息,禁止在美销售。

你会怎么看?

接着,中国安全部部长发表郑重声明,说美国牌手机盗卖用户资料,将予以查封,禁售。

你又怎么看?

当然,结果都会出现“我方立场偏差”。

我方信息加工:反正都是我赢

为什么呢?克莉迪亚·法恩在《大脑里的8个骗子》一书中有很好的解释:

“如果一切都可行的话,大脑会以最适合你的方式解释问题。”

的确,从他人立场考虑问题,是很耗费认知资源的一件事,但采用我方立场信息加工方式所需付出的代价,有时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因为我方立场加工,是很多非理性想法和行为的根源所在。

比如光环效应、自我服务归因偏差(成功时归因于自己,失败时逃避责任),过度自信等。

简单谈谈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称为“计划谬误”。

所谓计划谬误,是指人们常常会低估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比如一篇优秀的论文、完成当年的税务表格、完成一项基建项目等)所需的时间。

你原本以为只需要半小时搞定的作业,但其实当你做完的时候,已经过去两小时了。你太高估自己了。

除了以上的心智程序缺陷之外,另外一个关键的心智程序缺陷是忽略备选假设。

其原因在于,人们天然的思维倾向是寻找证实假设的证据,而非证伪的证据

人们太过于关注证实、确认规则。

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就是让我们去对一个命题进行“证伪”,从不同的视角围攻它,而不要仅关注事物的一面。这样才更有利于决策和问题的解决。

5

最后,再来谈谈污化的心智程序。

历史上,包括现在的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骗局,而且都是一些聪明人,高学历人才做的事。如传销、金字塔骗局、庞氏骗局、“杀猪盘”、征婚骗局等。

来看个例子,在20世纪90年代,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的2/3的人都陷入了金子塔传销骗局中,大部分人倾家荡产,连政府都垮台了。

金字塔传销骗局的架构是:由所谓某项“投资”或“买卖交易”之办法推广组织,利用指数(3²=9,3³=27…)的增长方式,赚取加入这些办法的新成员所缴纳的费用,牟取暴利。

用新加入的成员的钱去付给先加入的利息。这样的空手套白狼,最终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崩盘。

而且,你会发现从事这些的人都是一些高学历的人,他们的智商不够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的心智在进去的某一时刻受到了污化,产生了错误的信念。

正如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一书中所提到的:“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大脑,他会加倍愚蠢”

因为,在高智商人中,更容易产生如下这些:

“错误信念之岛”

“知识隔离效应”

“知识投射现象”

同样也可以用作者在《机械人叛乱·在达尔文时代找到意义》这本书中的一个词,“模因”来解释。

所谓的模因,也可以认为文化基因。“模因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文化片段,可以从一个大脑进入另一个大脑。模因通常对他的寄生主很好,但有些模因对会像病毒一样潜入我们的大脑,让载体无数次地传播自己”

例如,通常所说的“洗脑”这个词,描述的就是一种被模因感染的载体状态,载体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权,彻底变成了模因的傀儡。

也就是说,模因:“能够传播的信念,未必正确,也未必有利于传播者

当然,此时你所看到的,我所写的,都是模因。都需要你自己来判断,包括质疑、评估以及之后的接受还是拒绝。

有什么避免避免污化心智程序的策略吗?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以下几条:

1)避免安装可能对你(宿主)产生生理伤害的心智程序。

2)关注影响你目标的心智程序,确保它不妨碍目标选择的多样性。

3)关注同认识世界相关的信念和模型,寻找并安装正确的心智程序,也就是真实反映世界的心智程序。

4)避免拒绝对自身进行评估的心智程序。

斯卡德和卡尼曼说:“你关注的重点,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当然,认识认知吝啬鬼的三大特征或许对你也有帮助。

第一,默认自主心智加工方式。

第二,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

该特征指的是进行类型二加工时的过度节省倾向。过度节省认知资源致使备择世界模拟或是成完全析取推理过程失败。

(0)

相关推荐

  • 还不懂这7个心智模型?小心来自AI的暴击

    编辑导读:近些年,时常会听见"创意已死"."4A已死"等等的言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AI技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人类的工种.但是,本文作者却对此抱有不同的观点.一起来 ...

  • 晕轮效应。

    本文9100字,向内看,多听批判的话. 这是智远的第0150篇成长笔记的分享. 我们先从一则场景开始: 多数人应该都看过"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两部电视剧 ...

  • 理性促进剂——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

    我们人类是不理性的动物,特别之处在于我们有能力去相信自己大脑构思出来的稀奇古怪的东西. --罗伯特 富格林 为何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如此普遍?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在生活中,不理性行为的例子怕是随处可见 ...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555天 首先回答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因为人类会想尽一切办法以减轻认知负荷,达到加工更少信息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认知吝啬和心智程序缺陷. 那怎么超越智商呢,回答就是理性思维,善于动脑提升认知的层次 ...

  • 豆瓣8.2分的书,强烈推荐你也看看聪明人如何做蠢事

    3期读书会,心理学主题正在招募中.详情了解<累积笔记150W字之后,我才发现应该这样读书> 上个星期,我们刚读完了<超越智商>作者是:基思·斯坦诺维奇 跟诺贝尔奖得主<思 ...

  • 装修不要傻傻做石膏线吊顶,聪明人更爱这样设计,后悔入住才察觉

    装修不要傻傻做石膏线吊顶,聪明人更爱这样设计,后悔入住才察觉 厨房是用电器最多的一个地方,因此厨房里会有很多线路,要是这些线路都暴露在空中的话,那看起来是很不美观的,也容易受潮发生安全隐患,很多人就会 ...

  • 聪明人更要努力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颜回为何听闻了孔夫子的话,就去践行,毫不懈怠呢?因为笃信.而我们总是挑着信,自己感觉适合就信,不适合就不信,理解就信,理解不了就不信,能做到就信,做不到 ...

  • 两性交往:女人在3个时候,远比男人更“随便”,骗不了人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个人的观念也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将婚姻并非唯一,除了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外,许多人对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想成为婚姻中的传宗接代替代品,遇人不慎的人,被人伤过的,这些都是成 ...

  • 聪明人更容易犯错

    人生就像爬山,有多少人是糊里糊涂地往上爬,当有一天气喘吁吁地登上顶峰,沾沾自喜,殊不知,是站在了愚昧的巅峰.真正的智者,永远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在努力前进的同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在经历了&quo ...

  • 0糖0卡0脂肪 更健康还是骗智商?|糖尿病

    原标题:0糖 0卡 0脂肪更健康还是骗智商 来源:天津日报 盛夏已至,又到了饮料消费的旺季,走进超市饮料区域,总能看到不少饮料的包装上打着0糖0卡路里0脂肪的宣传语,这些"归零"饮 ...

  • 犹太智慧:在3个方面表现“笨”的人,一般比聪明人更容易成大事

    如果你在某些方面表现挺"笨"的,先别自卑,这未必是你的劣势,有时候这些"笨"还能成为你超越聪明人,成大事的优势,我的启发来源于犹太人. 有人可能会认为犹太人不是 ...

  • 为什么股市上“聪明人”更难赚钱?

    春哥祝各位平安吉祥,万事如意,愿山河无恙,众生皆安. 市场分析:大盘虽有回落,但趋势仍然稳定 热点预判:新能源.医药生物.内需消费 短线战术止损位:沪指3330点 盘后叮嘱:拥抱价值,远离垃圾 热点分 ...

  • “聪明人”更能掌控分寸感

    弗·培根: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难又是最好的. 来自读者的留言: 最近刚认识一个朋友,一起吃过几次饭,说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讨厌. 我和她关系一般,但她却对我表现得 ...

  • 《红楼梦》|凤姐和宝钗关系不好?两个聪明人的默契,骗了很多人

    宝钗进贾府,王熙凤是其姑舅表姐,且都是年轻女孩,理应关系亲密.然而,80回文本里,二人没有私下交往,而且互相都有贬低之词,凤姐说宝钗"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宝钗说凤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