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络传播研究综述(上)

摘要:近年来,政府网络传播日显重要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学界在政府网络传播实务与管束、传媒力及评估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本文对此进行总结。

关键词:政务;网络传播;传播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政府传播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而政府网络传播不仅成为政府传播的重中之重,政府网络传播的研究也日显重要。问题是这些研究能否满足政府网络传播的发展的需求,本文为此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政府传播研究视角

在知网上以“政府网络传播”为主题检索到210篇文章,主要研究在互联网语境下政府形象传播、危机传播和网络舆情(舆论)等。政务新媒体可以看成政府网络传播的应用,在知网上以“政务新媒体”为主题检索到299篇文章,主要是对策性的实务研究。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络传播研究相比,最近三年有大幅增长,每年从数十篇到一百多篇,说明对策性研究的紧迫性。那么,研究的整体水平到底如何呢?从发表的文章来看,总体层次不高,大多是经验性的描述,基础研究和学理性不足。

要了解政府网络传播先要对政府传播作一些梳理,目前关于政府传播的研究五花八门,归纳大致有三个学科视角:

A. 政治学角度

我国学者早期是从政治学切入研宄政府传播,普遍认为政府应重视媒体的传播功能并加以运用,提高政府透明度并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张宁(2005)从政治参与角度提出政府传播概念,“政府传播是指政府的各种传播行为,如公共信息发布、组织内部信息传达与沟通、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舆论观察、民主政治与公众的政治参与中的信息交流、政府的传播活动等等”[i]。可见政治传播与政府传播有相似之处,但政府传播毕竟不同于政治传播。

B. 传播学角度

更多的研究是从传播学视角下研宄政府的传播行为。郭钟琪、廖为建认为政府传播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用语言、文字等符号,借助媒介向目标公众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ii]。程曼丽认为政府传播“是指政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或政府面向大众进行的传播”[iii]。后一种把传播限于大众媒体。

高波分别对“政府”和“传播”进行多维解析和整合说明后,认为政府传播是“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对内对外传递、交流和共享信息的行为,以及通过政府公共信息传播所达成的沟通交流和社会互动”[iv],传播对象包括新闻媒体、普通公众、外国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等等。

周凯则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广义的政府传播“是以政府为传播主体的国有传播活动”,其传播客体主要包括内部工作人员、本地公众、企业、社区、其他组织机构和外部区域外、国外等)公众、企业、政府等,并指出政府传播必须遵循传播规律才能取得最佳传播效果。[v]

传播学视角下的政府传播,主要选取政府传播的功能、过程等维度来进行较为细致地分析,是基于拉斯韦尔的“5W”的。在大众传播语境下,这一研宄对政府传播过程的描述是较为清晰的。

C. 行政学角度

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是世纪初兴起的一门学科。随着政府传播的兴起,有学者开始以行政学的视角研究政府传播。刘佩锋直接提出“行政传播”的概念解释政府传播的一部分功能,“行政传播是政治传播在行政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它具有组织传播的特点……即党的信息传递系统、政府信息传递系统、人民代表大会信息传递系统、社会团体信息传递系统和新闻、学术信息传递系统等发挥作用,采用请示、汇报、指令、指示、例会、简报和文件等方式,按一定的程序实行层级传播。”[vi]

其实在这三种走向的研究中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区别,而其中体现的是不同学科背景的交叉与融合,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政府传播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他们的学科背景不同、研究角度不同自然对政府传播的定义也就不同。互联网时代,政府传播研究进入网络传播研究阶段。

二、政务新媒体实务研究

政府网络传播研究最多的是政务新媒体,具体来说就是“两微一端一站”的实务研究:

1、传播效果和传播策略

石婧基于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对政务微博的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和前瞻。主要涉及政务微博的基本现状、政务微博的政府治理功能、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与舆论影响、政务微博的管理,以及政务微博的发展等内容。研究结论显示,现有的文章多为现状的描述以及案例的介绍,而探讨政务微博新媒体对政府公共服务转型影响的理论文章相对缺乏。[vii]

张建松指出,政务微信不仅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改变了政务信息的传播模式,而且作为一种综合的政务平台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如推动社会对话机制创新、重塑社会信任体系、提升政府社会动员能力。政务部门要想利用政务微信发挥积极作用,首先需要探索科学的传播策略,用以指导政务微信的发展。[viii]

陈璟浩以“2016 年武汉暴雨”为研究案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武汉3个典型政务微博进行研究,对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的趋势、内容、特点和议题设置效果进行分析。[ix]

    2、网络舆情和危机传播

牛艳艳指出,政务微博自从上线以来,政府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网上收集网情、网下解决问题”已然成为政府舆情应对工作的一种常态。从政府利用政务微博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实践应用角度出发,文章尝试构建“234”的策略体系,即纵横两向、打通两个舆论场,借力三方、打造舆论引导矩阵,统筹四度、把控舆论引导全局。[x]

陈兵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和手持终端等“三微一端”为主要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迅速,这一自媒体传播具有传播媒介个人化、传播过程互动化、传播时效即时化、传播信息多样化和传播效果复杂化的新特点,在形成舆情中具有重要作用。自媒体传播为主导的舆情形成一般要经历潜伏期、上涨期、爆发期、起伏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政府应积极主动做好自媒体舆情的监测、析判和处置三个方面的工作,推动社会政治改革和民主进程。[xi]

3、内容与发布形式

郑磊、王栋等从整体分布、账号设计与运维、发布、互动、服务等多个维度对上海市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研究。[xii]王荔指出,相对政务微博而言,政务微信的功能更多样,表现形式更活泼,其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表情、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能通过GPS定位功能查询出处于附近地理位置使用微信的人。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充分挖掘这些功能潜力以适合政务处理的需求。[xiii]张玉洁指出,大多数政府官微虽然还是以日常工作报道为主要工作,但也要注意日常工作报道更新的及时性和趣味性,注意报道语言的风险控制和正面引导,防止报道在网络传播中被扭曲异化,由单纯的日常工作演变为公共事件,进而对日常工作造成困扰。[xiv]

还有大量对政务新媒体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描述并提出改进建议,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很难作为有效的对策。

三、政务新媒体管理研究

除了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外,研究者也把目光放在政务新媒体的管理上。

1、信息管理与运营平台

夏保国, 常亚平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政务微信平台特征(互动性、精准性、抗干扰性、亲密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用户满意度水平;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部分中介了政务微信平台特征与用户满意度的关系,主管规范部分显著正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建议政府部门从注重信息沟通与政务应用功能相结合、针对用户体验情境平台易用性水平等方面提高政务微信平台的管理水平。[xv]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