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朝酒文化,有故事诗词和远方

原创遥山书雁2020-12-17 18:52:31

“浊酒一杯家万里”、“醉里挑灯看剑”、“人生有酒须当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枭雄豪杰以酒为媒介,抒发自己的感情,或悲壮或柔情。酒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酒文化,酒与文化的结合,是美酒的灵魂,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宋朝的酒文化极为发达兴盛,孕育出了大量的酒文化词作,酒文化更是变得大众化和多元化......

免费试读

炎宋

妖刀初段

男生/历史/架空历史 连载中 25.06万字

一、酒的起源

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样,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关于酒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除过是“酒星”所造,为文人赋予诗作浪漫想象的说法外,较具可能性的观点大致有三种,分别是猿猴造酒、仪狄造酒,以及杜康造酒。

(一)猿猴造酒说

明代李日华于《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记载:

“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清‧李调元(1734-1803)在《粤东笔记‧猿》中亦云:

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輙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绝难得。

无独有偶,清‧陆祚蕃在《粤西偶记》中也写道:

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文中所描述的猿猴,不仅嗜酒还懂“造酒”。《江苏工商经济史料》记载:

1953年,中国科学院在江苏泗洪县双沟镇发现了“醉猿化石”,证实五万多年前,这里就有原始酒类。

杨志琴、张华柏在《“双沟”酒文化溯源》一文中提到:

1977年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传夔研究员,在江苏泗洪双沟镇附近的松林村的一次野外科考中,意外寻获一块缀有3颗臼齿的古生物上颌骨化石。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是迄今在亚洲发现的时代最久远、已有1000多万年悠久历史的长臂猿化石,而且这种猿类还与非洲、欧洲和亚洲地区业已发现的其他种类长臂猿完全不同。因这块珍贵化石出土于双沟镇,而双沟自古又以曲酒最富盛名,李传夔便为这件化石所代表的猿类起了一个颇富意境的学名“双沟醉猿”。……

据专家们考证,远古时期,这里河网交错、森林密布、植被丰厚。早在旧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猿人便将采撷来的野果堆藏于洞穴,经雨水浸泡自然发酵后,野果及其流出的液体散发出诱人的醇芳,“自然酒”由此而诞生。

用现今科学的方式,间接证明了酒的起源乃自于大自然所天然形成的水果酒,而在谷物酒的酿造中,因谷物不能直接与酵母菌发生作用而生成酒精,故谷物中的淀粉必须先经过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后再发酵成酒精,即是先糖化,后发酵,再酒化的过程。天长地久,大自然中野果、谷物的自然酒化现象,经过人们的长期观察总结,终于使酿酒逐步变成了人类自觉、有意识的生产行为。猿猴造酒虽是阴错阳差、歪打正着的结果,却也误打误撞的成了后人对酿酒的启蒙者。

(二)仪狄造酒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世本‧作篇》:“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这句并无作酒先后之分,仅传达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战国策‧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记载:

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说文解字‧酉部》:“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仪狄精心酿造了绝世美酒,没想到夏禹在品尝后,担心世人太嗜美酒过于沉沦而亡国,反而因此疏远仪狄,后人并把仪狄定义为向贤君献酒陷媚的小人,可谓是无妄之灾。

(三)杜康造酒说

杜康是造酒始祖的说法流传甚广,《尚书正义‧酒诰第十二》云:

正义曰:《世本》云:仪狄造酒,夏禹之臣,又云杜康造酒,则人自意所为。

有传说称:杜康常把吃不完的剩饭倒在中空的桑树洞中,日久树洞中便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芬芳香味来,杜康由此受到启发,根据此原理酿出了酒。西晋江统《酒浩》就此写道: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有饭不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巾部‧帚》记述:“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曹操也在《短歌行》写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酬梦得比萱草见赠》:“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晚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止酒诗》道:“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南宋辛弃疾《沁园春》:“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据上述记载,历代诗人亦把杜康植入饮酒诗作中,与酒齐名,杜康虽是人名,亦是酒的代名词,已达到与酒交融合而之一的境界,其形象已深植人心,酿酒始祖之说自然是不言而喻。

二、宋代造酒技术

古人在造酒过程中,只能采用人力实际去观察发酵的细微变化,以确保发酵过程都能正常运作。《周礼‧酒正》中记载:

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为公酒者,亦如之。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沉齐。

五齐中的“泛齐”、“醴齐”、“盎齐”、“醍齐”、“沉齐”,是指按酒的清浊及味的厚薄分为五个等级:

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如今宜成醪矣。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酇白矣。缇者,成而红赤,如今下酒矣。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清矣。自醴以上尤浊,缩酌者。盎以下差清,其象类则然。……齐者,每有祭祀,以度量节作之。

“泛齐”及“醴齐”指的皆为浊酒,皆未经过滤的,而“盎齐”、“醍齐”、“沉齐”则为清酒,都是经过过滤且度数较低的酒。

而《礼记‧月令》有记载周代较完整的造酒经验:

“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酒必齐,曲櫱必时,湛积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兼之,毋有差贷。

这六物,也就是后人说的“古六法”旨意是:当冬季来临,负责酿酒的大酋发出酿酒的指令,须做好六件事。

一是“秫稻必齐”,准备质量好的高粱及稻子;

二是“曲櫱必时”,即制曲櫱;

第三是“湛炽必洁”,即浸泡和蒸煮都要清洁;

四是“水泉必香”,就是说酿酒用的水须清澈无瑕;

五是“陶器必良”,就是说酿酒器皿不得有渗漏;

六是“火齐必得”,在酿酒蒸馏时,务必拿捏好火候,使发酵能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

六要点均须由大酋负责监督管控,不可有一点差池。上述六法是较早的造酒技术规则,对后人造酒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启发及影响。

到了宋代,在酿酒工艺技术上也有显著提升,苏轼《东坡酒经》、林洪《新丰酒经》、朱肱《北山酒经》、李保《续北山酒经》、窦苹《酒谱》、范成大《桂海酒志》等皆具体叙述了酿酒工艺,其中朱肱的《北山酒经》更是宋代酿酒工艺理论的代表之作,为学术水平最高之论着。

宋人普遍用酒曲在粮食中经过发酵而制成米酒,即今日的黄酒。宋朝政府为了增加税收,相当重视酒曲的生产流程,宋‧孟元老于《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东京有个“曲院街”,即是政府掌控的生产酒曲的地方。《齐民要术》:桑落酒有六七投者。酒以投多为善,要在曲力相及”。

酿酒过程沿用之前朝代連续投料的方法,把酿酒原料分批投入,如此做法会使酵母菌获得更多的养份,并能发挥最高的发酵效果,提升成品的制成率及酒质量地,朱肱在《北山酒经》亦记载了完整的酿酒工序,将过程分成卧浆、淘米、煎浆、汤米、蒸醋糜、用曲、合酵、酴米(酒曲)、蒸甜糜、酒器、上糟、收酒、煮酒等十三道工法:

凡煮酒每斗入蠟二钱、竹葉五片,官局天南星丸半粒,化入酒中,如法封系,置在甑中(第二次煮酒不用前来汤,别倾用冷水下),然后发火,候甑箪上酒香透,酒溢出倒流,便揭起甑盖,取一瓶开看,酒滚即熟矣,便住火。良久,方取下置于石灰中,不得频移动。白酒须泼得清,然后煮,煮时瓶用桑葉冥之。(金波兼使白酒曲,才榨下槽,略澄折二三日便蒸,虽煮酒亦白色。)

此书完整体现黄酒的造酒科技精华,在酿酒技术面也将宋代推向制酒工业最辉煌发展的年代,也反映出宋朝时期酿造工艺技术的进步。

三、宋代酒政

(一)榷酒政策

“榷酒”又称“榷酤”,其“榷”于《说文解字》字义为“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也。”榷酒制度,是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二月,由桑弘羊倡导实行,《汉书‧武帝纪》:

天汉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应劭曰:“县官自酤榷卖酒,小民不復得酤也。”韦昭注曰:“以木渡水曰榷。谓禁民酤酿,独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师古曰:“榷者,步渡桥,尔雅谓之石杠,今之略彴是也。禁闭其事,总利入官,而下无由以得,有若渡水之榷,因立名焉。”

宋‧周辉《清波杂志》亦云:“榷酤,创始于汉,至今赖以佐国用。”日本学者加藤繁博士在《中国经济史考证》为“榷”下了批注:

榷,是独木桥。这和桥面博广,也可以通过舆车等称为桥或梁的不同,是只容一个人走的桥,所以,也叫做步渡桥。孟子《离娄下》有:“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所谓舆梁,相当于桥或梁,徒杠不妨看做相当于榷的东西。如此所述,榷就是独木桥,只可以渡一个人,两个人不能并排渡过去。这样禁止人民制造贩卖酒,由官独卖恰巧相似。因此,就借用了这个字,用作酒的专卖的意思。

政府将卖酒专利的垄断性经济,独享其利,征收专卖酒税的政策,命名为“榷酒”,从字面即可理解“榷酒”的政策基本意涵。

历代政府都对酒类商品实行国营独卖,而宋代是历史中,唯一自始至终严格实行榷酒制的王朝,由官府负责监督管理,以壟断物品生产及流通领域,严禁非官方之酿酤行为,这也反映出宋代财政经济的管理特性。

北宋建立后,由于正逢战争时期,北宋政府并未对酒课制度作出统一政策管理,南宋著名学者陈傅良:“国初诸路未尽禁酒。”当时实行的是因地制宜的实行方式。曾巩在《议酒》评析宋朝酒法时云:

我宋绍位,有三制焉王。王城之中,则征其糵而不征其市;闽、蜀之地,则取其税而不禁其私;四方郡国,则各有常榷。

句中指出北宋初期有榷曲(京城内不收酒税)、收取酒税(福建四川等地),允许民户私酿(闽、蜀之地)以及其他地区实行官营酒坊等三种形式。马端臨《文献通考》则云:

宋朝之制,三京,官造曲听民纳直;诸州城内,皆置务酿之,县、镇、乡、閭,或许民酿而定其岁课,若有遗利,则所在皆请官酤。

指的则是三京采用榷曲(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民营酒坊(县、镇、乡、閭)以及官酤(诸州城内)三种方式。

杨宇勋于《不榷、允酿与敷配:宋朝万户酒考析》一文,针对宋朝课利及贩酒权的形式,将宋朝的酒制归纳出六种类型:

(1)官方自用酒,如皇室的法酒库及内酒坊、地方的公使库酒、军队赡军激赏酒库等。

(2)官酒官卖,如官营酒坊、各级政府机构的营利酒库等,公使库及赡军激赏库造酒常涉及贸易营利。

(3)官曲民酒,政府壟断发酵酒曲的利益,酒户必须购买官曲,取得酿酒及贩酒的专卖特许权,实行地区以四京和大城市为主。

(4)民营酒坊,原由衙前重役或投充衙前经营酒坊,作为其重役之补偿;其后,陸续出现买扑、实封投狀等方式,藉此取得城镇或乡村酒坊的酿酒及贩酒专卖特许权。裴汝诚认为,宋代的买扑酒坊带有包税、包产及包销的特性。

(5)隔槽法,南宋初年四川地区所实行的酒法,酒户携带米糯,输纳权利税金后,可在官府所设酒槽内酿造,酒成后可自行贩卖。不限数额,唯钱是视。此非独占事业,贩酒者须与其他同业竞争。

(6)课税于酿酒者或贩酒者,如入城税酒法等。

(7)万户酒,属于不禁不榷之酒法。

榷酒制度经过历代政府的发展,到宋代已更臻完备和成熟,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再至基层皆有相应机构对酒政进行管理,严格的落实榷酒制度,以垄断断物品生产及流通领域,反映出宋代财政经济的管理特性。宋代政府对酒类的生产及销售流通进行严格控制,却也支持特定区域人们酿酒与销售,并以各种方式鼓励酒类消费,从中获取高额酒利以解决财政困难,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采取榷酒制度,也让榷酒政策灵活获得了充份的发展。

(二)税酒政策

在先秦时期商鞅变法时,对酒类实行的高价重税政策就已实之有年,当时的酒价定价于成本的十倍,其目的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彻底实行“寓禁于征”的高税率政策,时至今日,税酒政策仍普遍于各国实行。《汉书‧昭帝纪》记载:

始元六年二月,议罢盐铁榷酤。秋七月,罢榷酤官,令民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

人民酤酿不受限制,但仍会控制酿酒户名额,且必须按规定的比例缴纳酒租,违者将处以刑罚。而西汉‧王莽则是最早确定专卖税率的人,

令官作酒,除米曲本价,估其利而什分之,以其七入官,其三以糟酨灰炭及工器薪樵之费。

征税税率相当高。中国历代的酒政皆于禁酒、榷酒和税酒三个制度中游走,汉武帝创立的榷酒制度施行了17年,后因难以控制民间走私,索性改成税酒制度,直至王莽篡汉时,又将税酒政策改回到榷酒制,在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两种制度不断在轮回着。

宋代田锡曾指出:

所谓网利太密者,酒曲之利,但要增盈,商税之利,但求出剩。或偶有出剩,不询出剩之由,或偶有亏悬,必责亏悬之过。递年比扑,只管增加,递月较量,不管欠折。然国家军兵数广,支用处多,课利不得不如此征收,筦榷不得不如此比较。穷尽取财之路,莫甚于兹,疏通货殖之源,未闻适变,似不知止,殊无定期。

由于税额太高,掊刻过重,导使官民多受责罚甚至倾家荡产,或沦为阶下囚;亦使人民惧怕入不敷出而不敢冒然承买,坊场也不得不关闭停止生产销售。宋代陈亮亦云:

榷酤之兴,本以佐军旅之用,而其时则使民不得自便于酒,犹未戾于古者禁民饮之义也。其后设计巧取,而始专于利矣,今郡县之利刮之殆尽,能者无所用其力,惟酒为可措手,而一县之计实在焉。

不论是酒榷制或酒策政府,根本目的皆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弥补地方财政的空缺,也进而了促使宋代饮酒文化的兴盛发展。

四、宋代酒文化兴盛之因

渊远流长之酒文化,与当代人民饮食、娱乐生活及商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唐代时,坊市采分离制;中唐以后,坊市制度开始废弛,直至唐末宋初才解除了坊市分离。从“清明上河图”中亦可得知,北宋首都汴京城已有许多酒肆林立,人民往来穿梭其中,当街沽酒,百姓生活起居繁华热闹,随着宋代经济的活络,丰富多元的庶民文艺和娱乐活动随之崛起,带连也把酒文化发展推向登峰造极的时代。

(一)酒肆

酒肆也作“酒店”、“酒铺”、“酒馆”、“酒家”、“旗亭”,酒肆文化起源于先秦时代,先秦文献《鹖冠子‧世兵》:“伊尹酒保,太公屠牛”,即说明商朝开国功臣伊尹曾经在卖酒店肆中做过酒保。

酒肆发展于两汉魏晋,《汉书‧食货志下》记载:“酒家开肆待客,设酒垆,故以垆名肆。”即指酒家设置店铺接待酒客。

到了唐宋时期更为兴盛,唐代李白于《少年行》:“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提到了五陵的贵公子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也在《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中写下在酒肆中听见女子劝客尝酒的情景;

杜甫《琴台》亦云:“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白居易亦于《咏怀》诗写下:“酒肆夜深归,僧房日高睡。”句中感叹着司马相如在年老体衰,对卓文君的感情依旧深厚,俩人迫于生计共同经营酒肆维生,相互扶持之情,使杜甫在琴台之上徘徊想起此事,心中欣羡万分。

由此可得知“酒肆”并非是于宋代才兴起的行业。根据宋代文史记载,“酒肆”因机能完善周全,宋代的“酒肆”业繁盛程度并不亚于唐朝,致使爱酒人流连忘返,从“酒肆”即能窥得宋代人的饮酒生活与文化。

随着舫市结合的商业模式拓展,“酒肆”在此时也突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分布于大街小巷中,全天营业,饮酒人不受昼夜皆可至酒肆饮酒,宛如现代版的“深夜食堂”。

“酒肆”不仅是宋代人民娱乐生活的一种场合型态,更交织着生活的悲喜情怀,充份融入文人的诗作里。宋‧孟元老于《东京梦华录‧酒楼》记载: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合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北去杨楼,以北穿马行街,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小货行通鸡儿巷妓馆,大货行通笺纸店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初开数日,每先到者赏金旗。过一两夜,则已元夜,则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内西楼后来禁人登眺,以第一层下视禁中。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州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奶酪张家,州北八仙楼,戴楼门张八家园宅正店,郑门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楼。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则第一白厨,州西安州巷张秀,以次保康门李庆家,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曹门砖筒李家,寺东骰子李家,黄胖家。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政和后来,景灵宫东墙下长庆楼尤盛。

北宋时期,除了平价的“脚店”,京城开封“正店”型的高级酒家数量就有“七十二户”,酒店屋宇轩敞、设置讲究富丽堂皇,规模前所未见,晚间灯烛辉煌相互交映,宛如置身于仙境中。正店以极其华丽的装潢吸引酒客上门,珠帘绣额,灯烛晃耀,酒客如织络绎不绝,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宋代的酒业能兴盛最关键因素有两点:一是酿酒工艺的发展;二是饮酒场所的四处林立而延伸出多元娱乐性,不受局限特定时间及场合才能饮酒,灯红酒绿,通宵达旦,百姓醉饮不休。

(二)酒与家国情怀

《尚书‧酒诰》曾载明“祀兹酒”是祭祀的时候才能用酒,劝诫大臣不可耽溺于宴饮享乐,《诗经》亦记载,酒用来祭祀敬畏的天地鬼神,将酒作为贡品则是尊重神灵祖先的一种表现。

但在经历各时代政局的文人赋予酒的灵魂后,逐渐发展出诗词歌赋,添了醉人的酒香后,吟咏出醉人的饮酒诗,让酒不再仅是一种饮食,也在各朝代的转变下,演变出特有的酒文化,饮酒着歌蔚为一种风潮,成为一种精神寄托,随着酿酒技术的精进,饮酒场合的多元发展,酒俨然已是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调剂品,亦是文人雅士心灵能量的重要来源,能激发诗人的创作激情和灵感,饮酒挥毫不计其数,酒催诗兴,唐人饮酒创作深具有豪放雄迈的风格。

但到了两宋时期,显德七年,发生陈桥兵变,众将以黄袍加身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宋太祖为了杜绝唐朝藩镇割据及宦官专权的旧事重演,制定“重文抑武”、“强干弱枝”之施攻方针,防止地方拥兵自雄、割据一方自成派系,因而厉行中央集权,剥夺武将兵权,武事不彰的忧虑却也深植民心。

北宋宣和七年(1125)金国大举南侵,靖康二年(1127)发生靖康之变,北宋覆灭。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位,建立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面临着外患频仍,失去中原大片国土,后期爆发长达45年的宋元战争,直至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取,南宋最终走向灭亡。

两宋三百多年的经历中,面临内忧外患,宋人受到政局的影响,长期被民族忧患的恐惧笼罩,不如唐人“狂歌酒百杯”自在的豪放心情,只能从纸醉金迷的买醉生活中寻求慰藉,宋人因感叹政局的转变,饮酒创作显得低沉婉转,少了唐代的豪情壮志,转为哀怨与悲怆。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描写边塞军人一边喝着浊酒,一边思念故乡的亲人,杯中之物承载了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亦把当时政局问题呈现于词作中。他亦在《苏幕遮‧怀旧》道: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饮酒当下心情忧国忧民,饮入的尽是悲凉的苦酒。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的苏轼,只能藉酒缓解苦闷郁结,他亦在《书东皋子传后》中自述:

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之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则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他俯仰各自得,得酒诗自成,爱酒成痴的苏轼,面对仕途艰难屡遭贬低的一生,心胸豁达的看淡一切,饮酒作诗,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心灵。

陆游《秋波媚》: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的爱国情操也完整的体现于诗作之中。辛弃疾《鹧鸪天》: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首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即开门见山的道破了目睹了官场丑陃包藏祸心的嫌恶感受,未能得到南宋朝廷重用的辛弃疾,只能将满腔热血寄情于酒中,以酒明志,酒的香醇不仅醉人也能忘却这炎凉世态。透过诗人的吟咏,酒的地位升华至创作的催化剂,化俗为雅,是心灵补品,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达官显贵与市井小民,人人夜夜笙歌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宴。

(三)一杯清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960)上位甫半年,即先后发生昭义节使度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二个节度使起兵叛乱事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建隆元年》记载:

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大原李筠,在镇逾八年,恃勇专恣,召集亡命,阴为跋扈之计。周世宗每忧容之,及上遣使谕以受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乃僶俛下拜。既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祖画像置厅壁,涕泣不己。宾佐惶骇,告使者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毋怪也。”北汉主知筠有异志,潜以蠟书诱筠,筠虽具奏,而反谋已决,筠长子守节涕泣切谏,筠不听。

忠于周太祖的李筠无法信服赵匡胤,不愿意效忠于他,刻意在使者面前,在大厅悬挂周太祖画像,并对着画像哭泣不已,以示对周太祖郭威的思念。《宋史‧李筠传》对这段记事亦有所载:

太祖建隆初,加兼中书令,遣使谕以受周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方僶俛下拜,貌犹不恭。及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祖画像悬壁,涕泣不已。

李筠因不肯效忠宋太祖,四月率孤军造反,最后于六月战败在城中,纵火自焚。是年,赵匡胤命令韩令坤代替李重进,将周太祖的外甥李重进移镇至青州。

《宋史‧李重进传》:

太祖即位,以韩令坤代为侍卫都指挥使,加重进中书令。既而移镇青洲,加开府阶。重进与太祖俱事周室,分掌兵柄,常心惮太祖。太祖立,愈不自安,及闻移镇,阴怀异志。太祖知之,遣六宅使陈思诲赍赐铁券券,以安其心。重进欲治装随思诲入朝,为左右所惑,犹豫不决。又自以周室近亲,恐不得全,遂拘思诲,治城隍,缮兵甲,遣人求援李景,景惧而不纳,闻之太祖。监军安友规常为重进所忌,至是友规谋与亲信数人斩关出,为众所拒,逾城得脱。重进捕军校不附者数十人,尽杀之。

李重进拒绝调动,原欲派遣幕僚翟守珣说服节度使李筠一同起兵抗命,岂知翟守珣暗将此事泄露给宋太祖知悉,导致起兵事迹败露,错失良机。十月,赵匡胤亲自率领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出征;十一月,宋军到达扬州城下,即日破城,李重进举家自焚。李筠、李重进二人皆为周太祖亲信而不愿归顺新朝廷,谋略伺机起军抗命,以恢复后周江山社稷,无奈双方皆被宋军攻破城池,最后均焚身而亡。

虽然最后经由赵匡胤亲率兵平定内乱,但却耗损了庞大的人力及财力。《北宋前期皇帝和他们的权力》一书中写道:

赵普屡请太祖罢石守信、王审琦等所典禁卫之职,太祖虽然很有自信的认为“彼等必不吾判”,赵普却回答:“巨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苟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得自由耳。”于是太祖乃有杯酒释兵权之举。

有鉴于澶州和陈桥兵变的前车之鉴,担心受重兵拥护的将领也会效仿他昔日的作为,唯恐江山易主,内心感到惶惶不安,赵匡胤为此夜访宰相赵普,并听取赵普的建议设了酒宴,在宴席中威逼利诱双管齐下,软硬兼施诱使众将交出兵权,《宋史》卷二百五十记载: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復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赉甚厚。

赵匡胤看似用极小的代价化解了军权危机,仅一席酒宴,让骁勇善战、重义轻利的武将领们,告老还乡,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一杯酒,悄然改变了宋朝的未来。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酒文化作为宋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息息相关。作为中囯酒文化史中的一介重要时期 , 其所反映出的宋代时期的饮食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另外,宋代酒文化肩负着承前启后的文化功能, 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宋之前的中囯酒文化, 也为宋之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0)

相关推荐

  • 中国酿酒的始祖是谁?

    我国的酒文化十分悠远.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便发明和生产了酒.那是远古人在劳动中发现了发酵的果类和谷物带有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液,可以取而饮之,他们将这种味道称为酒味.从此,我们的祖先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了 ...

  • 杜康醉刘伶

    历史故事新编-21 杜康醉刘伶 文/墨吟 夏天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个文人因意气相投,常在竹林聚会饮酒,写诗作文,放荡不羁,被史家称为"竹林七贤". ...

  • 中国白酒混乱的源流

    酿酒起源众说纷纭 中国酿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到底是谁发明了酒,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一个广为流行的民间传说是,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2世纪<吕氏春秋>记载:仪狄作酒. ...

  • 昨晚梦里去了宋朝

    人们热衷"诗和远方",是希望活得精彩.我不爱出门,也想精彩,于是爱上了做梦.有位诗人说了,梦是人生另一部华彩乐章. 我通常整夜都在做梦,因为每次半夜醒来,无一例外,都是在做梦.早晨 ...

  • 杜康酒正宗产地是哪里

    正宗的杜康酒出自陕西省,而杜康是夏代仲康时用粮食酿酒的鼻祖.杜康的后人因避难定居于洛阳的汝阳县,据说杜康当年酿酒就是在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因为杜康是造酒者的始祖,所以杜康就成了酒的化身. 杜康酒产自哪 ...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记乙二醇丁醚的反倾销故事

    乙二醇丁醚,简称BCS,俗称防白水,是一种无色易燃液体,可用作各种洗涤剂.脱漆剂.萃取剂.稳定剂等.乙二醇丁醚极度依赖进口,近5年内发生了2次反倾销事件.2018年4月初,新一轮反倾销出台.乙二醇丁醚 ...

  •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关于雨,这10首名篇最是凄美!

    一.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二.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 ...

  • 植物图鉴(三)│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多看些花草,人生会轻盈一些.阳春之下的那些绿,亦或陈年记忆中的那些绿,宛如一首小诗,一曲晚调,一杯粗茶.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如今,世事如菊,不知地田野蔓涌,不知窗外霜雪浓. 我们对时 ...

  • 江湖夜雨十年灯:大宋时期的诗词能手

    黄庭坚的诗 诗分唐宋,与时代无关.对于后来的我们,可能更熟悉唐诗.不过宋诗在士大夫存在的时代里,影响倒是很深远的.黄庭坚(黄山谷)即是宋诗的代表人物,其诗以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江湖上称之为" ...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从宋词看宋代发达的酒文化

    文人与酒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中国文学艺术与酒有解不开的情结, 酒在曹操的杯中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孤独 酒在李白的杯中是"将进酒,杯莫停&qu ...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记一名化工分析师的职业复盘

    大家好,我是天天哥,年底了,借平头哥的宝地发一发感慨. 资历虽浅,但也有十余载,道行不深,投资项目过亿.天天哥在化工市场分析这条道路上,已经历了十多个年头.回顾过去,虽有成绩,亦有不足,十年" ...

  • 【3小时助眠冥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3小时助眠冥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一.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 生卒年1045-1105 字鲁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