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中国大一统的三次统一

三国演义开篇就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也是中国历史的生动写照,是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精炼总结,更是保持现有国家疆土完整的重要思想。正是有了这句话,无数帝王将相才会在南北分治金瓯不全之际坚持统一。有分有合是历史规律,而第一次的合显然至关重要,正因为有了这个合,才有了以后的分分合合,才有了华夏浑一中华一统。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华一直是一个整体,这种说法是很不全面的。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兼容并包,作为民族来讲,我们一直在吸收同化周边民族,从大的文化来看,我们一直是在逐渐壮大的一个整体。从政治来看,我们的大一统还要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王朝。

夏商周时期,乃至更久远三皇五帝时期,整个华夏大地是呈现一种部落、城市邦国联盟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夏商的方伯制度还是周的分封制度,本质上都是散落各地的自治邦国与中央邦国的联盟,不管是夏后还是商帝周天子,都无法对王畿以外的邦国们进行直接有效的直接控制。同时,各邦国的公侯伯子男也无法对邦国大夫之家进行有效管控,东周时邦国晋就被国内的三家大夫瓜分了、鲁国也有三桓之难三桓也有阳虎之患。这种政治行政体制之下很难称之为一统。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郡县制的出现使国家有真正一统实质的可能。楚武王熊通在新征服的土地设立县派遣流官由王廷直接管理,取代分封大夫的旧制,秦王嬴政扫平六国后郡县其地,取代分封诸侯的旧制,天下由此开始政出一门,王畿之令施行天下。开创皇帝制,由此华夏大地从大家带领小家统治开始成一家之事,后世之人哪怕为了一姓之尊荣也不能放任国家分裂,这也是维持华夏一统的思想根源之一。而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修建驰道直道联通各地,这是维持华夏一统的基石。祖龙之功在千秋,始皇帝之称名正言顺。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秦二世之亡后,有汉统一,汉行郡国并行制而致诸王之乱,汉武推恩之后,封国不行,汉末有司马家统一,晋后南北对立160余年,神州不全金瓯半残。隋文帝代北周而立,平南陈收西梁再度统一华夏,隋炀帝修通大运河,沟通南北,加速了与南方的融合,开发了南方的经济,东南日重。

这是华夏能够维持一统的又一个重要的大一统朝代,至于为什么不说晋统一的意义,是因为无论三国的魏蜀吴的曹刘孙三家还是代魏的司马家都有统一的渴望,而南北朝对立则不同,一百六十余年,统一已经很久远了,统一的希望和意愿很低了,隋的统一意义非凡。

隋唐之后,五代之乱,百余年间皇帝轮流转,割据小国十余个,国土残破民生凋敝,赵家勉力维持中原,游牧民族崛起于北,辽(金)、西夏、宋鼎立,而后蒙古横扫六合建立横跨亚欧的元朝,侧方面形成了华夏一统,这是第三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统一。

遍观历史,统一一直是中华大地的主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祖国统一势不可挡,有些人还应认清这个事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