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观|汽车召回这么玩,还叫负责任吗?

凡事看两面,一度被认为车企对消费者负责任、有担当表现的汽车召回,有没有被车企过度消费?汽车召回是否已成为车企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日前,根据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0年1-9月汽车召回公告统计发现,在2020年1-9月国内汽车市场通告召回的432.9万辆缺陷汽车中,出现了1.7万辆共涉及5个品牌的90年代车型。
关于召回车型距今超过20年,“是否还有必要召回”?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疑惑。为什么20年前生产的车现在才发起召回?20年之间是否确无一例相关安全事故发生?这样的召回,究竟是企业的负责还是作秀?
多品牌召回90年代气囊问题车型,汽车召回被过度消费?
2020年1-9月,包括宝马、丰田、本田、三菱、猎豹在内的5个品牌,对在国内市场的共计17048辆,生产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车型申请召回。
先是宝马在今年1月份宣布其召回行为,涉及召回缺陷汽车14辆。一时间,有评论称赞宝马该行为是对老车主的负责,也有疑惑认为时隔20年的老车主,宝马是否还能找到?
随后4月份,丰田宣布在华召回同样生产于上世纪90年代,存在同样安全隐患的缺陷车型,共计241辆。
进入9月,三菱、本田,甚至已经停产重组的自主品牌猎豹,也加入因同样安全隐患召回缺陷汽车的队列,车辆生产时间也谜之相同为上世纪90年代。
以上品牌的召回行为,一方面让人疑惑,品牌召回的出发点确实是维护20年前的老车主,还是借机刷一波用户好感,宣传作用大于实质召回?
根据2020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私家车行驶里程超过60万公里将强制报废。按照私家车平均每年行驶里程2-3万公里计算,大部分私家车的强制报废年限将由以前的15年延长至20年,甚至更长。
但是,报废新规除了60万公里行驶里程的约束,还有年检的要求,不去年检或年检不合格者将被强制报废。
同时,旧车年检还需要通过尾气检测大关。面对国内越发严苛的排放标准逐渐落地,意味着上世纪的一批车辆难逃被强制报废的命运。
从这一点来看,即便上述品牌召回的出发点是为维护20年前老车主,但真正能找到、且还在正常使用的车辆恐怕寥寥无几。同时这种长达20年才反应过来的召回行为,也从侧面宣传,只要不发生引爆安全气囊的事故,自身品牌的车辆开20年也开不坏,仍可正常行驶。
一方面,消费者赞赏车企和品牌的主动召回,另一方面,如果品牌过度消费汽车召回这一和消费者建立信任的沟通手段,久而久之,也会对品牌造成伤害。
召回不是最后的遮羞布,质量把控更重要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汽车召回公告可以看出,国内汽车市场的召回目前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随着我国汽车年产销量连续蝉联世界第一,2019年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汽车类投诉比2018年增长了25.1%,主要涉及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部件,质量和安全问题占汽车投诉总量的25.63%。国家缺陷信息采集平台全年收到消费者提供的汽车产品缺陷线索14971条,涉及发动机总成(占30.42%)、传动系(占19.02%)、电气设备(占16.91%)、车身(占13.56%)等。
二是国内汽车市场2019年共实施汽车召回223次,涉及车辆652.97万辆,召回次数比上年增加1%,但召回数量减少48%。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992次,涉及缺陷车辆7578.01万辆,相关车企因召回而投入的直接费用总计约580亿元。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投诉也在增加。同时,自2016年起,国内汽车召回渐成规范,缺陷汽车召回的次数和数量与汽车年均销量成正比。
同时,汽车召回无论对于车企、品牌,还是消费者,都不再是“洪水猛兽”。以往因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车辆零部件故障和设计缺陷的投诉,以及最终引发的车企被动召回大幅减少,取而代之以车企发现隐患主动召回的事例增加。
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召回的车企往往在消费者心目中建设了较好的品牌形象,所以说,主动召回,以经越来越被看作车企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比如沃尔沃在零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对安全带故障发起的召回,获得了大部分消费者好评。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安全涉及的产品设计和零部件质量问题,一定程度上关乎车主生命安全,比科技感、配置、动力表现、内饰豪华程度等其他因素更加重要。
汽车作为机械产品,故障和召回或许不可避免,但召回不是处理车辆问题最后的遮羞布,关键还在于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生产程序零部件质量,降低缺陷问题的出现。
新能源汽车召回需重视,相关法规将进一步完善
目前,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销量随之增长。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增的同时,缺陷车型数量也成正比增长持续上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成为近年来颇受业内关注的话题。
2020年5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标准。
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指出将重点对已售车辆、库存车辆的防水保护、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机械部件和易损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降低车辆起火风险。
上述规定一定程度上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相应安全要求,但还不足以完善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管理。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也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总体可控,但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加速融合发展,传统安全问题与新型安全问题叠加,未来汽车安全形势将更为复杂。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也说,“没有安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就没有未来。”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安全,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基于这一点,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法规,包括新能源汽车召回政策,或将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