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之稻香村——上海、浙江3日游第1日(7)

★旅游地点:上海大观园之稻香村

贾政携宝玉游大观园时,稻香村是继潇湘馆之后的第二个馆。当时众人“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墙头上皆稻茎掩护”,设计也算别致,当初元春便把稻香村与怡红院相提并论,可见甚喜。不过今天的稻香村,却不见其特出之处,朋友初初还以为是管理用房呢!幸好绕过去看了看,才知道原来是稻香村。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这处景观倒还在馆内,设一茅屋,私以为除非这个亮点,稻香村都不成其稻香村了。

这里是李纨带着儿子贾兰住的地方,李纨的丈夫贾珠从未在书中正面出场,因为书里开篇,这位被寄予厚望的贾政长子,就已经去世了。只是从王夫人的哭诉中,似乎贾珠是个封建家庭的典范。

“到头谁似一盆兰”,应该是说贾府诸子孙中,唯贾兰显贵。不过李纨却只落得“枉与他人作笑谈”的结局,应该是说她晚年荣华方至,不及享受就随即死去,所以白留一个诰封的虚名,替人作嫁衣裳。也或许是贾兰风光方至,便战死沙场,让李纨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因为后四十回已经散佚,我们也只能根据前面的提示猜一个结局而已。

李纨出场时曹公对她的评价是“如槁木死灰一般”,完全不像个青春的妇人。可是及至看到后来,又觉得并不是。探春开诗社,结果李纨把社长抢过去做了,并且分派了迎春和惜春做副手,调停得十分得力,可见其也有管家之能。可惜在王夫人的眼里,这个儿媳,还不如内侄女得力,却让王熙凤从大房过来,管起了二房的家。其后王熙凤卧病调养,李纨也确实暴露出不擅理家的短处。

不知道是不是陶渊明开创了隐士的风格,所以中国古代的文化人都喜欢酸溜溜地表达一些归农的愿望,大概是要表示自己淡泊高远。贾政和元春都喜欢这个景点,倒是贾宝玉觉得此处人工痕迹太过,毫不客气地说“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因此反问贾政“天然”二字为何,惹得贾政勃然大怒。其实是被贾宝玉一语中的,说中了他的矫情之处。

主厅阔三间,卷棚歇山式建筑,中间会客,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也是贾兰读书的地方。贾兰年幼,难道不跟着李纨住在大观园里,还另有住处吗?这间建筑里,并没有看到有贾兰的卧室。

整幢建筑十分朴素,不见丝毫华彩,倒是很适合李纨身为年青寡妇的身份,但实在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倒是院落里的那间茅亭,有一个土井,还有辘轳,倒有点乡土气象,虽如宝玉所说有斧凿痕迹,也算是还原书里的稻香村了。

这里还有一间屋舍,是一色的本色木漆,丝毫不见华彩。探头进去看时,只见桌椅摆放得很整齐,如果用来会客,桌椅的数量未免多了。后来才想起来,这不会是根据书里贾政的说法,真把这里做了一座酒肆吧?看来看去,还真是酒肆才说得通。想来这是贾政的一句戏言,李纨搬进来以后,应该不会再置备这么多桌椅在这儿了。

按照原著里的文字看,稻香村应该挺大的,要不然,李纨的两个堂妹李纹和李绮进了稻香村住哪里呢?红楼里这两位着墨并不多,写诗的时候李纨把李绮择出来,说她并不擅长,李纹应该颇有诗才,也没想明白这两个人物到底是陪宝琴打酱油的,还是另有用意。

不过院里的荷塘如果在夏季,应该是茅屋俨然,花香阵阵,景色更好一些。可惜现在这个季节,这些荷叶都败了,真像是黛玉说她独爱的李义山那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自由行:上海大观园之稻香村

10月仲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