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低种姓人的到底有多惨?深度揭秘印度的“种姓制度”

每每提到“印度”,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最先出现的词就是“落后”“歧视女性”“种姓制度”等等。

我们需要简单理解一下什么是“种姓制度”

人们往往会对未知的神话世界充满向往,印度神话亦是如此。可无论书中如何用天花乱坠的美丽词汇,来形容众神的无私与正法,都掩盖不了本质——维护种姓制度

绚丽的神话是属于众神的,而凡人们凄惨的一生只有寥寥几笔。

这种制度与单纯的种族等级制度并不完全一致,它不是简单根据人的肤色来评判,而是凭借人的血统把人框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里

事实上,早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从大英帝国中独立出来之后,在法律层面废除了存在已久的种姓制度。

然而,想要根除种姓制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实际的社会运作与日常生活上,种姓制度带给印度人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消极影响随处可见

2014年5月27日,印度北方邦的农村,三个达利特少女因要求老板每天增加3卢比的收入(合人民币0.28元),结果被老板伙同警察侮辱,有两人被吊死,一人下落不明。

印度的犯罪片《第15条》根据这一真实时间改编,因主演《调音师》而被中国观众熟悉的男演员阿尤斯曼·库拉纳,出演外交官之子阿杨警官。

影片中强烈抨击种姓制度,所描绘的黑暗现实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到歧视

然而现实却是,长达三千年的种姓矛盾仍然弥漫在印度的整个社会。

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什么影响那么大?种姓的梵文是“varna”,代表“肤色”,后来引申为“所出生的族姓”。印度的种姓制度源自印度教,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是由外来的雅利安人发明的

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自中亚入侵南亚次大陆,他们征服了印度北部以后,灭绝了达罗毗荼人的语言和文化,发明出来这么一套等级体系,为了实现对达罗毗荼人的绝对统治。

我们都知道,当一片辽阔的领土迎来了它新的统治者,如果仅仅依赖于军事高压,是无法长期稳定的,必须要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一网打尽。

因此,雅利安人选择了“婆罗门教”,以它作为自己掌握统治大权的武器。婆罗门教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

正如《梨俱吠陀》中描写的那样,巨人普鲁沙身体的每个部分演变成不同层级的群体,婆罗门为最高阶级,是嘴巴所出,双臂变成罗惹尼亚, 腿变化为吠舍, 脚变成首陀罗。

不同的层级代表着不同的人群,其中“婆罗门”是最高的一级,他们是宗教的祭司阶层,其次是“罗惹尼亚”即“刹帝利”,他们主要是以武士为主的军事阶层,接下来的“吠舍”主要是平民,多数从事着农牧工商

“首陀罗”意味着数量众多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旃陀罗”,这类人的地位最低,在当地被称为“贱民”。四个种姓一致世袭,极难更改种姓

婆罗门教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还规定了种姓内婚制,也就是说,各种姓必须和同种姓结婚。

如果双方同属于前三大雅利安人种姓,那么高一级的种姓,可以娶低一级种姓的女子,违反者将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

这套种姓隔离制度,在印度执行了四千年,这整整四千年的是千里,高种姓和低种姓的血统都基本保持了纯正,所谓的爱情几乎没有可以打破这层坚固种族屏障的,当地的混血儿比例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1947年印度独立的时候,婆罗门只占印度总人口的二十五分之一,然而讽刺的是,这一小部分占据了整个印度绝大多数高管要职

种姓制度的可怕之处主要还是体现在低层级的群体之中,在人口多达1.7亿的达利特人的身上尤为明显,他们的地位甚至比首陀罗还要低。

他们的地位低到什么程度呢?即使是现在的印度,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达利特在路上走路时依然需要小心翼翼,绝对不可以让影子落到他人身上

年长的达利特人,他们甚至为了避免污染到其他人,还会边走路边扫掉自己身后留下的脚印。

虽然达利特没有处于种姓中的最底层,但让人感到可悲又荒唐的是,之间还相互歧视

有人会问,低种姓的人这么多,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呢?因为他们已经被洗脑的太彻底了。婆罗门教后来改称为印度教,被所有印度人信奉。

教义上说:众生平等,大家的灵魂是一样高贵的。然而,他们的解释是,这仅仅是精神上的平等,身体上则不然。高种姓之人的身体生来就是干净纯洁的,而低种姓之人的肉体则被污染了。

我并不歧视你这个人本身,因为神说我们都一样高贵,我只是歧视你肮脏的肉体而已。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肉体不再肮脏呢?

这辈子就别指望了,但这一世只要你勤勤恳恳,积累功德,下辈子就可以重新投胎到高种姓人家

所以达利特人从来都不抱怨,他们的内心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那便是默默等待,等待这辈子熬完之后到来生转世到婆罗门家族中。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来感动天神。武力反抗无法成功,加上宗教的催眠,种姓制度就在印度扎根。

我们再把目光放到印度的低种姓女性身上,种姓的负面影响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她们的生活。

据英媒报道,在2010年,印度发生了近八千多起因嫁妆少而烧死新娘的事件。当地的婚嫁习俗中有一条是,女子出嫁时需要陪送丰厚的嫁妆,这被视作结婚的前提

因此,娶妻经常被男性看做是一场买卖。然而,即使女方在出嫁时带来了丰厚的嫁妆,也依然不会有什么好待遇。

如果男方不满意女方带来的结婚嫁妆,那么在婚后,丈夫和家人还会各种虐待妻子,甚至会让妻子穿上浸着石蜡的纱丽,然后将其点燃。

高种姓人都与低种姓保持着距离,据新闻报道,印度南部的克勒拉邦在几年前曾遭受过一次严重洪灾,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很多村落都被洪水淹没,有一家十七口人被困在了孤岛。

当一名志愿者驾船靠近准备救援时,竟然遭到这家人的拒绝,原因是这名志愿者是一位基督徒。

最后由于洪水实在过于凶猛,这家人不得已才上了救援船,但他们始终不能接受触碰,因为这家人是便是当地的高种姓,他们不会允许自己靠近低种姓

尽管宪法已经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而受歧视,但在印度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仍然“阴魂不散”,弥漫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尤其是在印度的农村地区。

印度人早就认识到这种落后的制度为印度发展带来的阻碍,印度政府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改变这种现象,力求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现代化社会。

甘地尼赫鲁安培德卡尔等人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

甘地

然而,无法根除种姓制度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尼赫鲁认为如果印度人要与这个制度彻底脱离关系,印度就不复存在了。

可见,种姓制已经是印度人民心中的民族情结,要彻底地割舍它,很难。所以说,印度彻底消除种姓影响任重道远,绝非是一朝一夕之事,黑暗是永恒的,光明也是

怎样看待这种靠着投胎来决定人的价值的制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