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体angioholisty的提出
为了提出这一个血管体angioholisty理论。前边铺垫了三篇文章,首先质疑了血液循环概念。要把这一个教科书的内容从大脑中清理出去,这真的比较困难。其次又回顾了古代医生是怎么看人体的。这些都在医学史里面讲过,我们今天提出一个和古代差不多的人体模型,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一次否定之否定。最后又讲了一下,中医绝学无法家传,其根本原因也就是古代的方法不太好用。
答案就是:现代的不好,古代的也不好。所以,我们要创造属于这一个时代的人体理论。
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复杂性科学的时代。血管体angioholisty理论正是为适应这个时代而准备的人体模型。
1987年,澳大利亚学者Taylor等使用放射造影技术研究了皮肤的动脉血供,指出人体皮肤的每一支动脉均有一个明确的供血范围。血管分支呈树形分布所到之 “血管体(angiosome)”。angio通常用来表示血管,,some就是一些东西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围绕血管的一些东西。这一个词也有中国人翻译为“血管区”。
我总感觉这个词不好。所以就造了一个词血管体angioholisty。Holisty来自于holism,即整体论的,可以理解为:围绕血管的整体。
Angiosome这个概念实际上很了不起。突破了既往的组织、器官的分类,而是把多个组织结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按照这个理念,无论供血血管是主干动脉或者是知名血管的分支血管,无论三维组织块是由几种组织构成,只要存在一条动脉独立供血并且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并经由动脉的伴行静脉回流的任何人体三维组织块,均可将其称之为“血管体”
根据人体血管的解剖学名称就可以命名血管体,比如肾脏是一个肾门血管的血管体,比如心脏是一个“冠状血管的血管体”,也可以细致的分为左冠状动脉血管体和右冠状动脉血管体,大血管壁也存在管壁营养血管,可命名为“血管壁营养血管的血管体”。
只要存在一个供血血管逐渐分叉进入而回流血管依次原路返回的血管结构就是可以被看做一个生理意义上的血管体。因此,人体有多少血管体与血管的口径、层级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来灵活的确定血管体的数量,最少可以分为两个即上腔动脉血管体和下腔动脉血管体,而细分到1mm左右的血管则有几千个,仅仅皮肤的血管体就高达400个左右。淋巴结组织、肠系膜、肌筋膜等组织在现有的解剖学概念中不重要,只算做结缔组织。但血管体概念下,一视同仁,只要存在独立血供,也可以看作是血管体。
美中不足的angiosome仅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没有把血液算进去,这是在血液循环概念的必然特点。血液循环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流动性血液与发挥人体功能的其他实体组织分开了。angiosome只是模糊了具体的解剖边界而已,依旧是血液循环理念下的解剖学概念。
前文提到过,古人看事物,往往是直观的,所以,解剖和生理不加区分,中医更是侧重功能表述。
笔者提出一个angioholisty新概念就是,把血管+流动性的血液+实质组织三者看做一个整体,侧重表现生理功能, holistic意思为“整体的”hoslism意思是“整体论”,angioholisty意思是围绕血管的所有成分的功能整体。从成分构成上看,每一个血管体的成分三大类1、多种实质组织及细胞、分子,2由一个主干动脉发出分支通过毛细血管变成与动脉平行静脉的血管组织。3流动的血液、组织液。血管体的功能是正常成活的人体的一个血管供应解剖范围内的实质组织+血管+血液共同的生理功能的组合,与物质代谢变化有关,是一种动力性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性概念。
要使用Angioholisty概念,就继续抽象这个概念,首先把血管体内的动脉和静脉抽象的看做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个管道,分别隶属于动脉管道和静脉管道。也就是说,没有血液通过动脉流入并从静脉流出这一个过程,可以想象为把血管体起始处的血管是一个阀门,有一层交换膜,各自物质通过膜来交换。其次,血管体是一个黑箱,我们并不去破解这个黑箱的结构,而是观察他宏观的变量。比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体内是一种恒速代谢状态,比如血管体内的血液总量是恒定的。研究黑箱的方法并不是通过解剖来研究具体的实质,而是宏观来看其特点,比如起始处的动脉和静脉内的物质含量之间的差值,比如起始处血管的压力和流速度,比如血管体温度、含水量的变化。这是血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测量某种物质。
血液是血管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部分人体内血液都属于各个血管体;人体依旧剩余有一部分血液不能被归入血管体内,主要是心脏腔内及大血管腔内的血液。心脏及大、中动脉血管内血液特点是高速和高压,而大、中静脉和心室内则为低压和低速;一个像压力泵,一个像水池,故联合二者特点命名为“压力池”。这个概念就把心脏的四个腔室,大中动脉腔、大中静脉腔中的血液看作一个虚拟的整体。
观察血管体的方法,同样也是观察压力池的方法,比如物质在动脉腔和静脉腔之间的差值,比如氧气在入(动脉)和出(静脉)之间含量的差值;这一个差值和单位时间内心脏血液博出量的乘积就是单位时间内耗氧量,正比于人体的代谢率。显而易见的是正常人体,压力池的各种测量方法得出的数值应该是一个恒定的常数(包括具有恒定周期性变化的数值)。
因此,人体是由血管体angioholisty和压力池构成的。
血管体人体模型使用之一
可能会使用在很多地方。第一个使用就是拓扑结构的改变。
在血液循环的视角下,为了体现“血液在闭合管道内循环”这一个特点,通常把动脉和静脉管道画的尽可能远,如下图所示。在实际解剖中动脉和静脉血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按照某一种物质的代谢过程来画图,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的代谢,可以把双肺抽象为一个肺,把人体其他脏器统一抽象为一个另一个毛细血管网。如图2。就显示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代谢过程。依次类推,人体内部各种物质都存在类似的新陈代谢,任何物质的代谢过程都是圆,即人体是由很多圆环构成的。
在血管体视角下,如果按照中动脉来(即内脏器官血管的口径)计算人体血管体,数量可能有十几个。压力池位于中心,血管体位于四周,压力池与血管体进行一对一交换,显然,人体是一种星状拓扑结构。星状拓扑特点个体相互作用比较简单,可以迅速反应、调节迅速。如图3。
血管体angioholisty在其他领域的使用是哪些哪?
这个就靠我们的想象力了。说实话,我也很匮乏,希望读者也提一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