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一炉好丹(十七)砒霜:暴烈貔貅,千年难驯化,运者龙升衰者死

一、荒古一猛兽

传说中,我国自古有很多神兽:龙凤麟龟、白泽开明…..数不胜数。

在这些神兽中,貔貅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位。特别是这几年来,它名头风生水起,一时无两。人们都传说,貔貅是海龙王的儿子,生来威武不凡,龙头马身麟角,性好宝物,因为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被罚只吃不拉,然而却因此能聚宝得福,后来成了姜太公的坐骑。刘邦能够稳坐天下,就是靠了两只貔貅。又有说它参加了上古涿鹿大战,咬下了蚩尤人头,因此被封为云师,镇守南方。人称“云师南现”,这就是“云南”之名的源头。种种说辞总之一句话:拥有了貔貅就拥有了财富。

貔貅

然而真正古书上的貔貅资料却与这些传说大不相同。貔貅的确曾经参加过涿鹿大战,也作为黄帝的臣下取得过战功,但却是做为“貔”与“貅”两种动物加入的,与“熊”、“罴”、“虎”、“貙”合称“黄帝六兽”。而且并无斩杀蚩尤记载。《尚书.牧誓》里有言:“如虎如貔,如熊如罴”,看来当时貔貅不过是熊虎一类的常见猛兽。而周代的《诗经》里有云:“献其貔皮,赤豹黄罴”。看来当时貔貅大概就是狼狐一类的。而在宋代,貔貅还算不上什么特别的灵兽。世人评价,它只配得上“都头”。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长。而熊罴被认为是丞相一级。

从这里可以看到,貔貅本是一种中型猛兽,可能就是云豹、金猫之类,可经过了后人的严重美化,以至于竟然失去了其真面目。现在它到底是什么竟然无法稽考,因为说法太多。《尔雅注疏》里称:“貔,白狐。”陆玑《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辽东人谓之白罴。”而又有人说是东北的一种叫做“皮子”的未确定动物。莫衷一是。而现代摆在老板办公桌上的那种能聚风水的神兽呢?不过是香港商人为了赚钱编造的新故事。

黄帝战蚩尤

二、荼毒二千年

虽然失其本真,但并不影响中国古人用貔貅之名命名一种矿物,那就是“砒石”。这是种白色的石头。按《本草纲目》的说法,它是白银的原始形态。因为砒石的药性猛烈如貔,人犯之辄死,才得来这个名字。

砒石产于信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上饶一带,也有说是河南信阳的,因此又叫“信石”。这是一种有玻璃光泽的矿石。人们挖土一米多就可以得到。挖出来的砒石成千上万。人们在地上挖一个土窑,窑上做一个烟囱,烟囱上面倒扣一个铁锅。在窑里生火烧柴。产生的烟雾沿烟囱上升,在铁锅上冷凝。这就生成了“砒霜”。作这些事时,人一定要站在上风处。离炉子十几丈远,这才安全。而在下风处的草木都会枯死。即使这样,人做两年左右都必须转行,否则,眉毛头发都会掉光。这是因为砒霜有极强的毒性。吃了被它毒死的老鼠的猫也会被毒死。

砒霜

砒霜是极有名的毒药。虽然现在很多武侠小说的读者都感觉用砒霜来下毒土鳖极了,远远没有什么“七星海棠”啊、“情花”之类高大上。但这只能说明砒霜在古代太有名了。因为很多时候,名气就是用来做为靶子给后人打倒的。因为太有名,所以被贬低。其实砒霜也有高大上的一面。比如说“鹤顶红”。这种传说中的产自仙鹤头顶的丹红在《新白娘子传奇》中被称为“入喉即死”的毒中至尊。然而这不过是神话。事实上,丹顶鹤的顶子是没有任何毒性的,我们能找到的“鹤顶红”就是“红信石”的美称,砒石有两种,一白一红,因此炼出的砒霜也有红白之分,因而得名。

实是求是的说,砒霜的确是一种优秀的毒药,它能溶解于水,无色无味甚至稍微有点甜。因此很难被目标发现。因此,自古以来就是用剧毒杀人的首选药物。在国外,上古时期,希腊军队就用砒霜做过武器,即有名的海上大杀器:希腊火。而直接用于人体,最有名的最古老的毒杀事件要数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贵妇阿格丽品娜用砒霜毒杀了她的丈夫兼舅父——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不要对两人间的这种关系感觉到不可思议,有些人就是禽兽,更别说在没开化的二千多年前。而之前阿格丽品娜还毒杀了自已头一个丈夫、克劳迪乌斯的前任妻子,以及克劳迪乌斯的皇太子。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后世著名的罗马暴君尼禄登上皇位。阿格丽品娜最终实现了这一目的,但也报应式地死于儿子之手。

罗马暴君尼禄

从此以后,古代世界用砒霜杀人的事件可谓层出不穷。在西方世界甚至有了“遗产之粉”的美称。而在东方,中国用砒霜来毒杀人的政治事件肯定也不会少。要不你当周朝就置于宫中的毒医还有自古以来的本草、炼丹道士是吃素的?只可惜事实上对死于砒霜的人的检测较难,极易被掩盖。中医传统的“银针试毒法”根本只能检测出不纯净砒霜中含有的硫。《水浒传》中武松通过武大郎骨殖的颜色来判断是否中毒其实也只是小说家言——不过你也别先埋汰施耐庵。被认为是中国法医宗师的宋慈的巨著《洗冤集录》中对砒霜毒的检验也未见得高明到哪去。真正有帮助的还是具备经验的仵作的临场判断。因此不知多少宗成功的毒杀案被埋没。

现存名人砒霜中毒案件中最有名的两个就是外国的拿破仑和清朝的光绪皇帝。虽然这两位受害者当时就有被毒杀的传闻。但一直到很多年后,他们的遗物,如指甲头发等才能有幸得到现代的检测化验。与小说不同,砒霜被人体吸收后,其真正的富集区不是骨骼,而是头发上。在这里,两人都被化验出了超高量的砷元素,这是砒霜的主要组成物质。证明他们被毒杀的传闻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这时,距离他们过世已经至少过了七八十年,凶手也早就同受害者一样归于黄土了。

被毒死的光绪皇帝

既然有如此高效环保的毒物,人类怎么会不广加利用呢?因此,砒霜在古代世界大行其道。特别是在西方十七到十九世纪。闹出了大笔砒霜谋杀案。比如在意大利曾经有一位名叫“西尼奥里.久利娅.托法娜”的女子。她成为了当时在富婆圈里名噪一时的“死亡商人”。因为她秘密地向这些女子出售砒霜以满足她们除掉自己丈夫的愿望而得名。托法娜将这些砒霜掺入化妆品中,并通过单线联系交到顾客手中。她还教导顾客如何将这些化妆品涂在身上,引诱丈夫亲吻这些部位,从而达到目的。没人知道托法娜的顾客到底有多少,在她最后事败时统计,死于其“化妆品”的受害者至少有600人之多。

所以能够如此隐蔽是因为这些死亡很可能被以“纵欲过度”为名掩盖过去。因为砒霜中毒最开始会引起腹痛和恶心呕吐。这可以被解释成吃坏肚子。而如果你命硬挺过去了,肾衰就会等着你。如果再侥幸不死,它也会取代DNA中的磷,引起癌变。幸运的是,到了十九世纪,在砒霜毒杀案频发的背景下。人们终于发明了几种比较准确的检验方法,即“马氏试砷法”和“古氏试砷法”。特别是英国化学家吉姆斯.马什,他发明的人体内砷敏感试验使得即使有0.02mg的砷也无法遁形,这才使得砒霜毒杀案大规模地减少。

红信石

砒霜既然如此危险,可为什么人类不禁止使用呢?据《天工开物》记载,在明末,市场上流通的砒霜总价值有上千万。这么多的砒霜,当然不可能全部是用来毒杀老鼠或者老公的。其实农民可以用砒霜来拌种,用来蘸秧苗的根部,这可以使粮食获得丰产。而用来喂蚕虫,还可以使其健壮,这说明砒霜也有其益的一方面。

三、丹士千金求

在《本草纲目》中,砒石与一种叫“礜(yu)”的矿石列在一起。说它们是一类的石头。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事实上现在礜石也被认为是砒石的一种,而古人对它的记载比“砒石”还要早得多。在《山海经》中就提到: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gāo)涂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可见,在史前,先民们已经认识并利用了这种石头。

礜石

砒石之名是唐朝开始叫的。但之前炼丹士们已经注意到了礜石。《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恒,路上与“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登上一座小山勘测地形,突然注意到不远处有座小山岗,什么也不长。王粲说:“那里一定有座古墓,因为墓主人是个炼丹士,死前服用过了礜石。礜石是一种极燥热的石药。墓主人死后这石气不受控制,扩散到外部。使得花草不能生长。”曹操立即命令军士凿开来看。果然是个大墓,里面布满了礜石。不过这个故事也有说主角是刘表与王粲。因为当曹操北征乌恒时,王粲还在刘表治下的荆州,并没有归顺他。然而曹操有盗墓的丑名,刘表没有。事实上,传说肯定有失真的地方。人吃下的礜石再多也无法满墓。可能只是这墓里人为填充了礜石。

因为炼丹士们很关注礜石的燥热之性,因此甚至有了个传说。说的是鹳鸟孵卵时,有时需要下水捕鱼,害怕宝贝蛋冷掉。于是就用礜石放在巢里,以保持温度。陶弘景说,用礜石装的水在冬天也不会结冰。因此,鹳巢里的礜石就是真礜石,成为丹士们渴求的宝物。

传说中利用礜石筑巢的鹳鸟

在魏晋时代,有一种流行的药物,叫做“五石散”,其发明者就是曹操的女婿,这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位“网红”何晏。作为潮流的带动者,人们竞相模仿其衣着风度。而何晏所以能如此帅气,其绝密武器就是“五石散”。据说他吃了这药后百病不生、神清气爽,难怪举止有神仙之姿,走路轻飘飘的。事实上吃了“五石散”,人会感觉到一定程度的兴奋燥热。感觉似乎精神气上来了。因此要穿宽松的衣服走动,不能吃热的食物。这样感觉能够把体内的热劲挥发出来,这叫“行散”。很多时候,吃了五石散的人的皮肤显得红润有光泽。这被认为是药力使人返老还童。

然而更多时候,服用五石散的人遭受多种疾病困扰。有的人浑身长疮,有的人骨肉溃烂,有的人口齿不清。书圣王羲之只活了58岁,原因很可能就是吃了五石散。而针圣皇甫谧也因五石散有了半身不遂的毛病。

然而究其根本,五石散只是汉代的一种药物,核心“五石”是为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这里面应该没有会造成上述症状的东西啊?这疑问一直到明代,李时珍研究后发现,那些五石散的症状与礜石毒发者相同,这才明白,造成魏晋五石散之祸的源头,是何晏偷偷在五石散中加入了礜石。

《龙啸虎啸》中的何晏

现在研究发现,礜石其实就是砷黄铁矿。起作用就是里面的砷。中国的炼丹士早就发现在铜里面加入礜石可以使其焕发如同黄金的光彩。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这“黄金”可能变成“白银”。因此,礜石被认为是一种神妙的物质,被与“成仙”联系了起来。成为丹药的重要元素。因为贱金属加入礜石后可以化为贵金属。凡人也可以成为仙人。而含砷的其他药物,与雄黄和雌黄,早就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在医治皮肤病方面用处很大。而从现代化学的角度看,砷的确有种奇妙的特性,那就是其无机化合物毒性最强,有机化合物毒性反而减弱。雄黄、雌黄的毒性不强。但加热可还原出砒霜。砷单质毒性也较弱,但如果其氧化成为砒霜,这又有了毒性。事实上所有的毒物都有个耐受度的问题。不超过这个度也就不会引起死亡。“入口即死”的毒药根本不存在。因此,砷的化合物有毒无毒是个很考技术的活。在检验标准不明确的古代,道士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真的要看运气。大多数时候可能就是找只可怜的猫猫狗狗。吃死了有毒,没死就没毒。的确很危险。更有意思的是,每个人对砷的耐受度是不一样的。有的120毫克就可以致命,有的500毫克还生龙活虎,这无疑增加了道士们判断的难度。

可就是这么危险,道士们还要炼丹,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砷对人体的确有一定好处,虽然不能真的让人成仙,但也能有助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让人保持健康,抑制老化。当然,砷对皮肤质量的提升也是实打实的。

只可惜人体所需的砷真的太少了,每天的安全剂量仅0.01毫克。以至于很晚医学家们才承认这一需要。因此很容易过量。

在我国华北地区,还有人保留了冬季喝“小灵丹”的传统。因为他们相信这有驱寒护身之用。这“小灵丹”,其实就是由含砷的雄黄制成,的确促进血液循环的好处,但不能多喝,否则会中毒。

小灵丹

四、真假总难辨

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时候常识就是被用来颠覆的。在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中有一个情节,说的是女主的爷爷为了保护孙女,让她定时服用小剂量的毒药以增加抗毒性。而后当终于女主遇到毒药时保下一命。

基督山伯爵

这个情节被认为和武松验骨一样荒唐不可信。因为以科学常理来说,无机毒药是无法锻炼出抗毒性的,女主只会慢慢积累毒素,最终因此而丧命。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19世纪,人们发现,在阿尔卑斯山区的斯太尔地区有个“食砷族”,那里的人经常食用从冶炼矿石烟囱里得到的砒霜作为补品。男人认为这样能够使他们更能在高山上呼吸,女人认为可以使她们更美丽。为了向大家证明这种人群的确实存在,1875年,在德国的格拉兹,科学家们让这些人进行了当场展示,一位展示者当场吃下了400毫克的砒霜,并无异样。

其实这样的食砷者也可能出现在中国。“知乎”上有位朋友回忆,他曾经去江西的一个砒霜工厂参观仓库。亲眼看到一位仓管员通过食用砒霜检查其好坏。当然当时这位朋友被吓得够呛。充满了担心与疑惑。

在格拉兹的那次演示后的检测似乎可以解答这些食砷者为什么没有被毒死的问题。据尿液分析,里面的确含有大量的砷。这说明食用者又把砷排出了体外。这其实和现代人在猪牛饲料中加砷元素是一样的道理。砷可以有效的促进它们的生长,而在屠宰前一个月不再喂含砷的饲料,这些毒性也会被排走。

饲料含砷标准

食用砒霜的技能似乎真的是锻炼出来的。据说,阿尔卑斯的食砷者开始吃食砒霜时量不过“半谷”(30毫克,与孙思邈通过枣核控制量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慢慢增加到一谷、二谷,并稳定在二谷这个量。而有时他们甚至能吃下1000毫克砒霜。

当人们发现小剂量地食用砷非但没有致人死地,有时反而可以美容之后,于是发明了一个新词“斯太尔辩护理由”,以此人们为一些砷毒杀事件翻案。一些化妆品公司也推出含砷的产品。这让人细思极恐。之前提到那些毒妇,阿格丽品娜、托法娜,当然还有潘金莲,她们到底是想杀害男人还是只是想让女人更漂亮?幸好现在对砷的科学研究比诸十九世纪进步不是很大,否则网上可能又一大群翻案家狂吼:“我们欠潘金莲一个歉!”“阿格丽品娜蒙冤千年!”“你们被施耐庵骗了!”

五、携手向未来

所以砷研究止步不前的原因是因为西方制药已经从无机化学过渡到有机化学领域了。而在中国古代,道士们用礜石炼丹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制药,例如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治疗疟疾。这是种以寄生物疟原虫引发的病症,在古代祸害了不少人。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曾经为其所苦。在古代,最有效杀灭疟原虫的药物就是砒霜。但这必须精确控制剂量,否则医不了人还会把人毒死。而陶弘景与孙思邈都是控制这剂量的大行家。他们甚至制备出了砷单质,也就是单体的砷。制作方式写在丹书里面。在这些道士的推动下,唐代炼丹术得以大兴。也因此砷中毒事情频发,所以才创造出了“砒”这个字,让人们慎之又慎,才能对付这头猛兽。

疟疾原理

但对于这件事,西方有不同意见。因为按照他们的观点,第一个砷单质制取人是伟大的炼金术士德国炼金家阿尔伯特·马格努斯。他在13世纪完成了这一功绩。不过整整比葛洪晚了900年。所以西方人如此坚持,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砷是在西方千年炼金史中发现的唯一新元素,所以这荣誉丢不得。而因此,现在As被叫做“砷”,而不是“砒”,这自然是遵从西方人的观点。

虽然如此,但客观的说,西方人除了在用砷治疗疾病方面也颇有建树外,更加开拓了砷的新用法。动物饲料中加砷就是他们的主意。现代工业很多地方也采用了砒霜。用砷制作颜料、玻璃等等。这里面最有名的产品就是巴黎绿,它是19世纪初最有名的墙纸颜料。然而这其实是个愚蠢的主意,因为当气侯潮湿的时候,墙纸里的砷会蒸发出来。这当然对里面的住户不是好消息。墙纸越绿,室内越毒。这也就是拿破仑的死亡很难找到真凶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他本人在自己的住所亲自选择了这种壁纸。而且这种壁纸的毒性在一百年后才被证实。而现在很多绿色的产品还是含有砷。

巴黎绿染料

要避免砷的毒害可真不容易。因为自然环境加上人类的滥用,砷已经达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在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7毫克的砷。大气、水体、土壤中都含有砷,区别只在于量的多少。但有些地方砷的含量超多正常值几百倍,这就是砷污染。最典型的是在湖南的常德一带,那里因为开采雄黄造成了大量的砷污染。很多村庄都为其所苦,当地的水源不能饮用,整村整庄的人患癌死去。这样的人间惨剧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然而,砷可能却是人类战胜癌症等绝症的最大希望。这一突破还是在中国。因为有中医药和丹药长年用砷的传统,所以中国人没有走西方人抛弃无机物治病的老路。在七十年代,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医生就从民间收集到一个用砒霜冶癌的偏方,加以改进,成为能有效杀灭癌细胞的验方。而后发明的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方式,更是中国现在继青蒿素后,冲击诺贝尔奖的最可能项目。

用砒霜治疗白血病

由是可见,古代的道士并非全无道理,也许人类在对砷的研究的路上,可以走得更宽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