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上海1958-73年宫颈癌10年生存率高达92%的启示

近日,我读到一篇刊载于1973年11月5日《解放日报》上的有关宫颈癌的文章,很是震撼,文章标题为《谁说癌症不可治——十五年来普查普治子宫颈癌的初步体会》,作者署的是: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第一、二、三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这篇文章列举了1958年至1972年上海纺织工业局属下42个工厂子宫颈癌调查数据,这十五年上海医务工作者坚持对已婚妇女进行了子宫颈癌的普查普治工作,尽力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患病率显著下降,同时,创造了非常高的五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

而更让我感到震撼和深受启发的是,在治疗子宫颈癌时,当年的上海医务人员真正做到了坚持毛主席指引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并坚持把发展医学科学研究同群众运动(发挥群众智慧)结合起来。他们的实践证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子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是可喜的,他们的成绩也证明,癌症是可治的。

△1958-1973年上海纺织工业局属下42个工厂子宫颈癌调查数据

这张表格是我根据文章中所列数据所做,可以看出,在1958年时,在这些纺织厂中,女工子宫颈癌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而经过15年的努力,到1972年,患病率已经显著下降。而下面的数据则更具有震撼性,15年间,因子宫颈癌去世的患者控制到了31人,而五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分别高达95.7%和92.4%,简直像是奇迹。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海市医务工作者在攻治子宫颈癌上的做法。首先,他们并没有被癌症吓到,没有认为征服癌症是不可能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就必然可以被感知被认识;在与癌症斗争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可以由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发展到知之甚多,并逐步总结出战胜它的办法来。这是从思想认识上就树立了正确的观点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

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努力探索癌症与炎症的关系。在那个阶段,子宫颈癌的病因尚未完全认识,但是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子宫颈慢性中度以上炎症,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子宫颈撕裂损伤、未及时治疗所造成的炎症等,都可能是子宫颈癌发生的诱因。于是在普查普治中,他们认真着手做子宫慢性炎症特别是中度以上炎症的检查防治工作,采取中西药物、电熨等医疗措施,促成子宫颈炎症向好的方面转化。这么做以后,对预防子宫颈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患病率下降了76%,具体见下表。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正常的子宫颈粘膜上皮细胞演变为癌细胞,通常要经过过渡的中间变化阶段,在医学上称为“间变”。从正常细胞到癌细胞,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些医务工作者认识和掌握了这个肌体细胞与间变细胞相互矛盾斗争和转化的辩证观点,对不同阶段的病人,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并设法增强人体抵抗力,控制“间变”的继续发展。再有,他们根据矛盾论,十分注意子宫颈癌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定期、循环进行普查普治,这对阻断早期癌向晚期癌发展并减少晚期癌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这些都体现出他们紧抓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在治疗子宫颈癌时,他们并没有只局限在治癌三大宝上:手术、放疗、化疗,而是在一次次的与癌斗争中不停思考总结经验,打破了“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的思想误区。到后来,他们领悟了一个辩证道理:“攻癌”,是为了直接消灭“敌人”——癌肿,以保存自己;“扶正”是直接为了保存和强化自己,以便更好地与“敌人”——癌肿作斗争。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到最后,他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用中医中药调整机体的失衡状态,增强抗御能力;同时配合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使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有所提高。而且,在这种研究和实践中,这些医务工作者还走出医院,走访病人,发动群众,找到了一种民间治疗子宫颈癌有效的中草药,并应用了以后的治疗中。

2018年6月,中科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随着我国医疗质量和诊疗能力的提升,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已从 10 年前的 30.9% 提升到 40.5%。其中,宫颈癌的五年生存率,由十年前的45.4% 上升至 59.8%。

△图片来源: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曾红梅、郑荣寿、陈万青等专家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项研究《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2003-200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虽然数据样本不一样,一个是上海市纺织厂女工,一个是全中国适龄女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1958-1973年上海市的做法仍然具有很强的经验指导意义。要知道,相比较而言,从1958年-1973年到2005-2018年,现代医学又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但是不同的是,中医学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却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打压,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发展也重新树立了不易打破的壁垒。

这篇医学论文,体现了那个年代在正确的医学思想指导下,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为工农兵服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并坚持把发展医学科学研究同群众运动(发挥群众智慧)结合起来。

我想,无论是哪一点,对现在的医务工作者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