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8)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九、阴虚有热
1、竹叶石膏汤
【组方】: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65克),麦门冬一斤,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半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解】:里热、津虚、气虚证。此于麦门冬汤去大枣,加竹叶、石膏,故治麦门冬汤证热甚而烦渴者。
根据胃虚热,我们将麦门冬方证归于阳明。但冯世伦先生将此方证归属阳明太阴,讲课老师认为是少阳阳明,留待探讨。
伤寒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注】:这条讲病后虚热证,大病是解了,但还未恢复,恢复主要在胃。胃中虚热气虚,感觉气短,老欲吐。气短主要有热,当然也常见烦渴。气逆欲吐是胃虚。竹叶石膏汤由麦门冬汤而来,又另加石膏。竹叶、半夏都下气止逆。人参、甘草、粳米、麦门冬都建胃。麦门冬甘寒,正好用于胃虚有热,若胃虚有寒是不可用的。人参微寒,寒热都可以用。石膏专祛热。竹叶石膏汤一般对于肺结核末期时挺有效,但是在初期时用石膏的机会还是少的。
2、麦门冬汤
【组方】:麦门冬七升(参考200克),半夏一升(130克,参考45克),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参考45克),大枣十二枚。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解】:里虚热、津虚、气虚证。麦冬为一补虚润燥药,而有健胃镇咳等作用,本方用为主药。佐以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补中益气,伍以半夏下气逐饮,故此治虚火挟痰因而咳逆上气、咽中枯燥、痰涎粘着不去者。
歌曰:麦门冬汤热伤气,草人半夏麦枣米。健胃生津化痰饮,咳逆上气咽喉利。
冯世伦将此方证归于阳明太阴,是考虑虚证属阴的因素,特注明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注】:上焦有热,咳逆上气、咽干口燥,因咳为肺痿,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甘寒,补津液亏损,与生地,瓜蒌根(花粉)都差不多,又有不同。麦门冬滋阴治咳,瓜蒌根用于渴,生地用于血证。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并不是遇到咳嗽就吃麦冬,这是不对的。麦门冬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半夏降逆,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健胃安中,麦冬治其标,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治其本。现根据有关资料,麦门冬至少用至约120克(四服)。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一章,主要讲了寒热类咳喘治法。寒证有大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而肺痿肺痈均为热证咳嗽上气,肺痿为虚热,肺痈为实热。麦门冬汤就是治疗肺痿的。肺痿主要是「重亡津液」而得之,表现为口燥咽干,火逆上气,胡老说痰涎浊唾,咳不出,咽不下,非常难受,这是因为阴虚无津液之故。因此,麦门冬汤从入手。
【探讨】:方证简单,但是归类复杂迷茫。自从胡希恕老先生提出方证对应归类,这就是一个难题。比如这个麦门冬汤,冯老归于阳明太阴并病,他显然是着眼于脾胃,也就是不偏于「肺」,避开了半表里,但是,这个方证的「热」相明显,看不出「寒」相,为什么还要提「太阴」呢?所以,我们的课程基本按照他的分类基础,但对个别方证也做了改动,如这个麦门冬汤不是放到阳明太阴并病中,而是放在阳明中。
因此有老师提出一个解决的「学术思想」,即对于所有方证,应当「建立自己的学术分类框架,要求辩方证准确,分类却按自己理解标准」,也就是说,在分类上可以扩大个人自由度。因为分类毕竟是手段,不是目的。
3、黄连阿胶汤
【组方】: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渣,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里热、津虚或阴虚证。黄连、黄芩苦寒合力清上焦虚热止烦,芍药酸寒敛阴,阿胶甘温补血,鸡子黄除热安神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或失血,或便脓血者。
歌曰: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芍药合自良。除热止烦阴血虚,久痢失眠也能尝。
伤寒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注】: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病向裹传,心中烦,是热郁心胸,不得安卧,病已传阳明,故作虚烦,宜黄连阿胶汤主之。(讲课中老师有认为是病传少阳,供参考探讨。)少阴病有传阳明者,以其本虚,上焦复有热故使心中烦,不得眠也。本方证非少阴方证。冠以少阴病,乃始得之为少阴之谓。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颇相似,栀子豉汤证是有热扰心胸而虚烦不得眠,不是真正的虚,而是偏于热。黄连阿胶汤则是真正的既虚又有热扰心胸,是真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汤(阳明太阴)也主治失眠,也有枣仁之酸以敛阴,知母之苦寒清热,川芎之辛温以活血养血。与黄连阿胶汤的区别在于,酸枣仁汤突出真虚,。黄连阿胶汤则是既虚又有热扰心胸,是真虚烦不得眠。
栀子豉之烦主要在热,黄连阿胶之烦在热且在津虚血虚,酸枣仁之烦主要不在热而在津虚血虚且虚胜于黄连阿胶。
热利便脓血、血便、咯血以及吐血等诸失血证,凡心中烦不得眠者,用本方均有验。本方治心中烦不得卧,颇似栀子豉汤证,但本方偏于治虚烦不眠兼有以上诸血证者,栀子豉汤则无此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