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一世纪 人寿艺长青——岳石尘 花鸟作品欣赏

岳石尘字曼倩,晚号肯堂老人,1902年出生于浙江嘉兴,据岳氏族谱记载,他是岳飞的二十八世孙,又是文史家岳珂的后裔。这位名门之后,却出自寒族,自幼家贫失学,十三岁当学徒,工余学画,业师是嘉兴鸳湖派画家仲小某,后远追明代周之冕,近学乡贤张熊,朱 和王礼诸家,尤其深入张熊之堂奥。张熊是早期海派画家的开派人之一,他寓沪最久,"声名甚重,咸推为沪上寓公之冠"。

岳石尘人物、山水、花鸟皆能,尤精花鸟。其花鸟画上得明代周之冕、清代王武之风神,近得乡里张熊、王礼等先贤之精髓,画风稳健工正,劲秀磊落,严谨中不失古逸气。青年时期的岳石尘曾与仲小某之弟仲泳沂在苏州举办第一次画展,后又与夏贞叔、夏惠民、仲泳沂等成立“梅泾书画社”。

1960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岳石尘,应聘进入苏州吴门画院任专职画师。其间常与沈子丞、费新我、张辛稼等书画名家在一起参悟绘事,挥毫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75年,岳石尘返回故乡濮院继续致力于书画创作,成为苏州吴门画派和嘉兴鸳湖画派的传人。

出版有:《花鸟册页》、《岳石尘画选》 、《岳石尘画集》等。

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嘉兴市文联副主席、桐乡君陶艺术院顾问。

2003年10月逝世,享年102岁

近20余年来,尽管年岁不断增大,但岳石尘依然是丹青不辍。每天清晨6时不到,他便要早早地起床来到画室,铺纸磨墨,凝神练字达一两个小时。中午稍事休息后,午后2时开始继续作画。如此日复一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画画和写字几乎占据了他生活中的全部空间,已经达到了“人画合一”的境界。在绘画题材上,岳老还是一位多面手,山水、花鸟、人物兼善,这也是旧社会职业画家必需有的看家本领,他只能长于画什么,却不能不会画什么,以便应付各种需求的买家。比较而言,岳老长于花鸟,尤长于画梅、画瓦雀。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有评:"他的人物画有神,花鸟画多趣,山水画清丽。"

有人曾作过统计,岳石尘的花鸟画中一共能画出60余种鸟,还能画出数十种不同品种的花草树木,这在我国众多花鸟画家中十分少见。在他的笔下,绶带、鸳鸯,八哥、鹩哥,麻雀、喜雀,白头翁、白颈鸟,山雀、乳鸭,猫头鹰、白头燕,鹦鹉、仙鹤等无所不会,牡丹、月季、紫藤、秋菊、冬梅、夏荷、水仙等也是无一不精。

岳石尘曾作过4幅《百鸟图》,各种不同的鸟类姿态各异,在花卉树石的衬托下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景象。目前,这4幅《百鸟图》中有3幅被传入台湾,一幅留在嘉兴。

说到岳石尘画鸟,画得最多也最为著名的要数麻雀。那些小小的麻雀在岳石尘的笔下似信手拈来,一只只显得情趣十足。岳石尘本人也因之被人称为“岳麻雀”、“江南麻雀王”。他精心创作的一幅《百雀图》,堪称花鸟画中一大佳作。但见整个画面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那掩映修竹间,一群麻雀有的飞鸣跳跃,有的嘻闹追逐;有的啄食理羽,有的怡然独立,煞是生动自然。

在长达80余年的艺术生涯里,岳石尘走过的是一条平凡而不平坦的艺术之路,追求的是一种平淡而不平凡的人生志向。在今年9月的一次采访中,当我们请他谈谈自己的一生经历时,老人感慨地说:“我从小喜欢画画,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不满10岁就到乌镇学生意,9年以后回到濮院拜师学画,后来因迫于生活,又重新做起了生意。解放后帮助政府做过宣传工作,主要是画一些宣传画,那时县农业局叫我去宣传农业“八字”方针,在农业局做了两三年时间。60岁那年,我被聘请去苏州吴门画院当画师,直到75岁才回濮院,至今一直在家里画画。”

在谈到自己的艺术成就时,老人的话里充满了自豪:“我在外面有好多朋友。十几年前,吉林造纸厂的厂长请我去画画,在吉林、长春、沈阳三个地方开过展览,那个时候王忠禹在展览上还和我见过面哩!前年10月份,我在杭州办展览时,吕祖善也来看我的展览了,并为展览开幕剪彩……”

为纪念岳飞诞辰885周年,早在1988年农历2月25日,身为岳飞二十八代孙的岳石尘在杭州岳庙专门举办了个人画展。70余幅作品共画了39种花卉,以此寓意岳飞遭秦桧陷害时的年龄为39岁,表达了作者对岳飞的敬仰之情。

在岳石尘老人的身上,有着诸多“奇闻趣事”。特别是在对待自己的书画作品上,他一贯坚持求画付润,主张劳当其获,是一个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其所画的麻雀有“按只论价”一说。据说有一次,一名求画者登门造访岳老先生,欲请岳老画《麻雀图》一幅,但这位仁兄事前声明只愿出一只半麻雀价钱付给,机智的岳老略思片刻后动笔便画,不一会儿,一幅《麻雀图》完成了,只见画面上有麻雀两只,一只飞翔,一只栖息。那栖息的为全身,而飞翔者只画半身,另一半隐没于竹稍背后。对方不解,便问:“那只飞翔的麻雀您为何仅画半只?”老人笑答:“你以一只半麻雀的价钱付给,我的麻雀亦只好‘送’一只半了……”此事在画坛一时成为趣谈。

由于岳石尘的书画作品一向以出售的形式流入广大书画爱好者手中,有人便认为岳石尘很吝啬、很精明。然而岳石尘也有他的不精明一面。因为他乐于扶贫济困,并多次在一些灾情面前慷慨解囊。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时,岳石尘拿出1万元支援灾区;2003年3月,岳石尘向桐乡市残疾人基金会捐赠1万元;2000年10月,嘉兴画院新落成时,岳石尘又将自己多年来精心创作的100幅书画佳作捐赠给嘉兴画院。平时,他的一些朋友遇到生病等实际困难时,岳石尘便二话不说,常常是或五百或一千地接济他们。

在岳石尘的一生中,他的生命周期似乎总要比别人晚一二十年。一般人在40岁的时候早已经结婚了,但岳石尘直到不惑之年才成家;别人到了60岁该是退休的时候了,而岳石尘恰恰在这个年龄才“参加”工作。因为在那一年,他应苏州吴门画院之聘,担任了该画院专业画师;75 岁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该是轻松安逸的时候,但岳石尘却在七十多岁和八十多岁这段时间成天忙于作画,创作精力正处于十分旺盛、绘画水平达到巅峰的状态。

岳石尘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有人曾粗略估计过,要是把这些画一张张平铺在地连接起来,可以从桐乡一直延伸到嘉兴。他的画由于色泽较为艳丽,雅俗共赏,不仅为许多书画名家所赏识,也深受广大老百姓所喜欢。因而他的画时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贵宾,有的作品还被国外一些国家博物馆所收藏。泰国国王以及香港的霍英东、查良镛、邵逸夫等知名人士,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国家博物馆和巴西圣保罗市的国家博物馆等都收藏有他的画作。

岳老在学画之余,尚能自学诗。嘉兴不仅素称江南书画名薮(远的不说,仅从有清一代而言,据吴藕汀编著的《近三百年印画人名录》记载就有二千人之多),嘉兴的文人墨客也多,岳石尘身在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的诗画之乡中,学诗也如鱼得水了。他学诗不从词章入手,而以口语入诗,我以我手写我诗。他在一首记养生之道的诗中写道: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日行五千步,

夜眠六小时。饮食不逾量,作息要均衡。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忍能养福,乐能

益寿。动能健身,静能养心。香烟烈酒,慢性毒药。短命之因,能戒增寿。人生是过

路客,处世勿太认真。

这首"长寿歌",明白如话,朗朗上口,又颇多哲理。

岳石尘的花鸟画,从总体看是属于传统画法这一类的但他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又不忘发展和创新。他的画虽然用色浓重艳丽,但能力避媚俗,加上技法熟练,所画作品符合大众口味。

不少人认为,岳石尘作画喜用浓艳的色彩,因而缺少一种雅趣,“富贵气”较重。事实上,他的用墨功夫也是十分了得。就拿他所画的墨牡丹来说,尽管未着一朱半绿,可他充分利用宣纸的特性,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和水分多少不同,把牡丹花的质地和花瓣层次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是无色却似有色,格调甚是高雅,深得行家的好评。上海国画院邵洛羊先生在评价岳石尘的画时这样说:“当今画坛崇尚革新,颇有忽视笔墨者。岳石尘先生不趋时流,不蕲众悦,洒墨敷彩,骨法不堕,守住了一个‘写’字,写中求新,足矫时弊。”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教授也认为,在绘画上岳老是个多面手,人物、山水、花卉均擅。他的画有神,花鸟画多趣,山水画洒丽,反映出一个百岁老画家的艺术历程。

一个人若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在艺术上想达到高深的境界,必须经得起岁月的磨砺,必须耐得住寂寞。岳石尘正是这样一个耐得住寂寞又经得起岁月磨砺的艺术家。

“风风雨雨路,勤勤恳恳人。丹青一世纪,淡泊得安宁。”岳石尘在他的自画像上题下了这样一首诗。这首看似十分平实的自勉诗,却道出了这位老画家一生致力于追求艺术真谛、丹青不辍绘写美好人生的心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