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草垛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人民前线》、《基层生活》、《宿迁晚报》、《宿迁日报》、《江苏交通报》、《江苏城市客运》、《大湖徐风》、《分金文学》、《中国道路运输》、《党的生活》、《中国交通报》、《劳动时报》、《重庆农民文化报》、《乡情》、《城头山文学》、《长淮》、《芙蓉国文汇》、《淇水文艺》、《中华日报》、《千岛日报》、《宿豫文艺》、《中华时报》、《家乡》、《校园作家》、《齐鲁文学》、《南来北往》、《国防时报》、《滨海时报》等报刊杂志上。出版散文集《岁月沉香》。

草垛

草垛,就是农村存放草类(如谷类植物、稻草或干草)的露天的长垛或长堆,并经常覆以茅草盖顶以防潮 。对于草垛最早的记忆,是在孩童时代的打谷场上。

在大集体时代,每个生产队晒场四周,都会有好多个大大的草垛,大多是麦草、稻草或玉米秸秆等堆积起来的。小时候,爬草垛,钻草垛就是我们小伙伴们的快乐时光。

分产到户后,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家的晒场,也就有了属于自家的草垛。夏收后会有麦秸垛,秋收后会堆上两个稻草垛。到了冬天,勤劳的母亲还会扫一些树叶堆积成小草垛。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时候,大多会选择躲进草垛里,只要隐藏好就不容易被发现。有时候弄了一身的草芥回家,还会被大人训斥。这些事情,似乎已经很久远了,但是那种无忧无虑的欢乐和淡淡的草香,仍时常出现在梦中。

在农村,要想知道谁家过的怎么样,就要看他家草垛就知道了。勤劳的人家草垛就会多,懒汉家草垛会很小,有的就没有草垛,一到烧锅做饭时就会到处找草甚至偷别人家草回家烧锅。

草垛是农家一年过冬的烧草,靠它来煮饭,铺床取暖,度过寒冷的冬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冬天是最难熬的,用麦草或稻草铺在床上取暖,塞一些稻草放在鞋里保暖;麦草或稻草还是牛羊秋冬的口粮。年少时,我也曾是那些草垛的制造者。逢放学或假日,我会约上几个小伙伴,拿着斧头、布兜,扛着铁锹等工具到河堤上刨树根,刨回来的树根,父亲再进行劈柴,晒干后码起来,一个冬天刨的树根劈成柴后可以码成像样的草垛,父亲通常都会在柴草垛上方放一些麦草,然后用稻糠和泥摊铺起来,这样可以保存时间很长。

收玉米的季节,有时我也会跟随父母来到庄稼地,先将玉米秸杆捆扎成捆,一列列码在空旷的田野里,玉米秸秆晾晒干后,再用独轮车将玉米秸秆推回家堆放好。打草垛在农村可是个把式活,看似简单实则颇有讲究的技术活。没有堆好的草垛,经过雨雪天气后,会从内部沤烂,拽出来的柴草也是湿的,逢着太阳好的天气,晒晒,才能继续烧。所以玉米秸秆运回家中,通常都是沿着一面院墙齐整地码放,一层一层的交错压着,用脚不停地踩踏,这样不停地摊放、踩踏,便越堆越高,封顶时要做成屋脊似的上盖,以便雨水外泄,母亲会递上防水的塑料膜让父亲把草垛顶封好再用泥巴压顶,然后父亲从草垛顶上滑下来。这样的草垛不怕风吹雨淋,结实耐用,终年保持草质如新。

冬日的阳光下,顽皮的小伙伴们经常三五成群以草垛为碉堡、据点,或捉迷藏或打游击战。玩累了,便会在草垛上扒开一个小洞,钻进去,懒懒地闭上眼睛,小憩一会。有时会一觉睡过头,直到夕阳西下,听到大人着急的呼喊声,才猛然的醒来,掀开遮盖的秸草,大叫,我在这里······草垛与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起,定格在黄昏的底片上,如今成为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如诗画卷。

儿时家乡的月亮特别的亮,夜晚皎洁的月光洒落在门前的打谷场上,显得冷冷清清。家里那条大黑狗忽左忽右的跑在前面带着邻居家的小花狗,一会钻进草垛里,一会又出现在草垛上,还时不时回头看看我,又忽的跳下来,抬起前腿趴在我脚上,像撒娇的孩子。村庄在寒冷的冬天,因为有了草垛而显得丰富和生动了许多。冬夜的农家,很少有人出门,及早钻进了被窝,那时连电都没有更别说电视了。

那时候,在村子里,家家的院墙外都有几堆高高的草垛,农家的生活离不开它呀!做饭前,从麦秸垛上扯下一把麦秸,当作“引火芯子”扔进灶膛,村子里家家户户做饭时间都差不多,有一家冒烟紧跟着就炊烟四起,不一会儿,空气中就弥漫出饭菜的香味来。

记得小时候,到了春天,父亲从街上买回来小鸡雏们,母亲都会在笆斗里放一些麦草进行保暖。小母鸡长大了,快要坐窝生蛋时候。母亲从麦秸垛上扯下一大把干燥而温暖的麦秸,仔细地铺进鸡窝里。鸡窝里就能每天捡到两三枚浑圆可爱的鸡蛋。冬天来了,要下雪了,母亲会给猪窝里也要铺上一层厚厚的温暖的麦秸,猪便高兴得转着圈儿地撒欢儿,寒冷的夜里,它就能暖暖地做梦。

院墙上的泥皮脱落了,父亲就从麦秸垛上扯下一抱麦秸,加上黄土和水和成稀溜溜儿的麦秸泥,把院墙抹一抹,那里就又光洁如新了,休整一次能管一年多;七十年代初期,农村盖房子,都是用麦秸对泥土进行和。盖房子的大人们很有耐心地在麦秸泥上来回地踩啊踩地,有的是人踩,有的用牛踩,直到将那麦秸泥踩得结实而又坚韧,然后开始垒墙。盖房子房顶都是麦草或稻草······。

草垛是乡村的象征,乡村离不开它们。草垛中的柴草变成灶膛中的炊烟,一早一晚,笼罩在村庄上空,草垛就成了一些模糊的影像,具有鸡鸣狗吠实体的质感,矗立在乡村人甜蜜的心坎上,象征着富裕、兴旺和日子红火。此时你若选一高处远远地望去,一座座的草垛,矗立在村庄蔚蓝的天空下,颇为壮观。正因为有了麦垛,才有了乡村日子的平和、充实与满足,才有了家乡父老一日三餐的芬芳和相濡以沫、生生相依的家园,才使农家院落的缕缕炊烟,把乡村生活熏染成一道永恒的风景,也许这些麦垛才是乡村生活的真正意义和追求所在。

如今的乡村已经用上了沼气,煤气、天燃气,田野里的庄稼秸秆有的粉碎、有的直接弃置沟渠,视草如宝捡柴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作为乡村百姓家庭最重要的燃料,取暖做饭无一不用的草垛,逐渐退出了乡村历史舞台,可我对草垛这份记忆始终没有远去。坦白说,对于草垛我是无法割舍的,童年的记忆本已远去,然而在我心底总有些难忘的痕迹,草垛留给我的记忆太多太多。

郑重声明

根据腾讯对微信平台的最新规定,本平台自2017年1月15日起,实行新的打赏结算标准和制度,望新老作家认真阅读细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阂。

1、作者所投稿件无论是否在纸质媒体刊登过,在微信平台必须是原创首发。

2、作品自推出之日起,七日后向shuai_pengju索要稿酬,平台只统计七日内打赏金额,七日后不另行发放。

3、单贴10元内不返还(包括10元);10元以外返还作者百分之五十。中长篇小说按整篇累计。

4、普通投稿无字数限制。

5、 投稿时请附带作者简介和近期生活照, 凡大作已被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过的作品,请勿再投《 文学百花园》及《小说大世界》 谢谢支持。

投稿邮箱:1403384853@qq.com

稿费发放:shuai_pengju

注意事项

作者必须主动索取打赏细目及稿费。

《文学百花园》纸刊杂志征稿启事

《文学百花园·微刊精选》杂志在广大作家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编辑老师的不懈努力下,第三期马上要和大家见面了。即日起,面向全国的文学爱好者、和作家朋友公开征招第四期杂志稿件,文体不限,内容要积极向上。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征文】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2000字以下为宜,诗歌不超过30行。

征文邮箱1403384853@qq.com

 普通稿件:1258873875@qq.com

《文学百花园》、《小说大世界》联合总编室

2017年4月13日

优秀奖获得者

(10名)

1、赵丽丽 | 记忆的河流(207)

折合点击量:1202+107元+留言3=1425

2、李耀洪 | 守护( 119)

折合点击量:780+119元+留言10=1048

3、颜家利 | 回乡(99)

折合点击量:907+114元+留言1=1138

4、车厘子 | 凉风吹拂的暑假(219)

折合点击量:847+67元+留言18=1035

5、妯娌情 | 艾瑛(02)

折合点击量:552+206元+留言3=973

6、原音 | 抗拒(187)

点击量:649+84元=817

7、俞洪水 | 廉政,浦江行(59)

折合点击量:794+9+留言7=833

8、苏德宏 | 窗前,和母亲赏雪(外二首)( 73)

折合点击量:644+65+留言10=804

9、冯静 | 母亲这一辈子( 75)

折合点击量:584+55+留言1=697

10、高建勇 | 爱的奉献(94)

折合点击量:511+78元+留言2=673

   文学百花园作家联盟核定

获奖作者请加我微信:shuai_pengju(索要奖金)

(0)

相关推荐

  • 单斐散文《炊烟时代》(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音乐  炊烟时代   文/单斐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那弯弯曲曲的烟痕在晚霞 ...

  • 风儿吹响一树乡愁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风儿吹响一树乡愁 作者:张玉洪 村庄,是北方的村庄,山里的那些地势错落有致.高低不平的村庄,说 ...

  • 【114】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修学义作品

    永远的麦收,永远的父亲 修学义(山东) 芒种前后的鲁东地区,清晨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漉漉的湿气,微风轻拂,宜人的凉爽让人感觉春天的脚步还没有走远.这个时节的田野麦浪起伏,中午炽热的阳光火炉般把大地一蒸 ...

  • 村口的麦秸垛,堆积着我快乐的童年回忆

    在城市里居住了一二十年,每每想起家乡,仍然忘不掉孩童时代村口那一个个如蘑菇般的麦秸垛,在炊烟和薄雾的缭绕中,一堆堆麦秸垛宛如一个个清香温软的蛋糕,撑起了乡邻的幸福,滋养着村庄的生灵,也堆积出我快乐的童 ...

  • 下乡村314

    下乡村314 今日下村宣传,禁止焚烧秸秆.秸秆还了田,土地能增产.

  • 山东作家‖【消失的场院】◆张景木

    作者简介 张景木,山东利津人,高级教师,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学政史地><天津散文><东方散文><凤凰城文学><现代作家文学>& ...

  • 朱友宏:社场

    逝去的乡村风景之 社场 作者:朱友宏 去年春天和女儿一起回老家,站在村头,我指着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不无骄傲地对女儿说:"看到了吗,那片树林子,原来是我们队的社场,爸爸小时候最喜欢在那儿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补锅匠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黑白电视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缝纫机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放牛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风箱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老布鞋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耙子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蒲扇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石磨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