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古民居】马坪村覃家老屋
相关文章:
【长阳文征】[五代] 秦惠 ‖ 建立咸池书院记(曾祥科译注)
▲覃家老屋遗存周边环境(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2021年7月4日上午,经榔坪镇向茂华、田张辉等朋友介绍,笔者一行到榔坪镇马坪村参观了一栋清代古民居遗存。
▲老屋现存建筑外观(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该古民居遗存位于马坪村四组,榔坪河支流咸池河边的上傅家坪。老宅原由左中右并排3座等面积砖木结构天井大屋组成,占地面积约675平方米,为覃氏家族世代居住。现存经过改建(缩小)的右侧老屋(面阔3间),为村民覃万城一家所有,大门所在正面基本保留了原有风貌。
▲老屋吞口及大门(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从现存老屋正面现状看,中部为老屋大门及吞口,左右两侧为老屋耳房(带窗)外墙。
▲大门(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大门青石门框从上到下,依次由长阳民间俗称“过砖板”“托斜”及两“门墙子”构成,下部安设约30公分高石门坎一座。门框外,设有一对硕大的抱鼓石。在这些石构件上,建造者以高浮雕、减地浅平雕、线刻等技法,刻上了大量精美图案。
▲“过砖板”底面及“托斜”(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过砖板”底面,居中为祥云与丝带缠绕的太极图,两侧分别缀有蜻蜓及蝴蝶。正面,则为“八仙”及花卉图案,共12幅。
“托斜”上主要为人物,其中左侧“托斜”为“太公钓鱼”。
▲左右二抱鼓石内侧(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抱鼓石内侧,则分别雕刻仙鹿献瑞(草)、凤凰展翅及骏马等图案。
上述这些图案,体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也应该寄托了主人高洁的志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族未来的期许。
大门与稻场边三步石台阶之间,为梯形“吞口”,两侧墙壁走向呈外八字形。吞口是长阳清代天井式建筑中常见的建筑样式,它作为屋外与屋内的“缓冲地带”,主要起到突出住宅“高门大户”身份地位的作用。一般来讲,吞口主要为方形,但此屋为八字形。按照老屋后人的介绍,可能与修建房屋先祖为“武官”(武秀才)有关。
▲左侧耳房外墙及窗(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于长阳一般清代老屋耳房外墙与屋顶滴水齐平,该老屋两侧耳房外墙退至与大门成一线,即墙(窗)外分别形成两段走廊。这样的设计,可能是出于晾晒农作物及衣物、摆放日常农具,以方便生产生活的考虑。左侧耳房的木格窗户及窗户上的灰塑屋檐基本保存完好,可见建造者对此处的设计也是格外讲究。
▲覃家老屋原由三个天井大屋组成,占地面积较大。(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据覃家老屋后人,现年80岁的覃万城母亲及60岁邻居覃万念(音)讲:据传,覃家老屋系覃氏先祖、武秀才(武廪生)覃千让修建,是傅家坪(分上傅家坪与下傅家坪)4个老屋场之一,曾经居住着大量覃氏族人,现在居住在咸池河、傅家坪和长沙头等居民点的很多覃氏宗亲,都是从这座大屋中走出去的。建国后,老屋由于年久失修而被改建,后来左、中两个天井屋因原居住者另建新居而拆除。覃万城母亲1961年嫁到这里时,右侧建筑外观就已是今天看到的样子。2018年普舍堂《覃氏族谱》第五册记载,此地覃氏属长阳后河普舍堂覃氏之太简房,其二十六世确有覃千让(覃万城等人直系先祖),其为“邑庠”(即长阳县秀才,文武不明),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卒于咸丰四年(1854)。由此可知,覃氏后人所传并非空穴来风,也可知老屋至今约有200年左右历史。
▲老屋大门内外的老标语、口号痕迹(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历史发展,给现存老屋大门内外,留下了许多口号、标语,其中部分内容仍清晰可见。大门门柱正面,据推测,原书“大学毛主席著作”“大立毛泽东思想”。门柱内侧,原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是毛主席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文字。吞口左侧墙壁上的《毛主席语录》,原应为:“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据覃家后人介绍,这些标语都是“文革”时期书写上去的。
▲老屋附近,一颗硕果累累的梨树(向家舟摄于2021年7月4日)
老人们说,在乡村公路未通车以前,由咸池河上马坪、云台荒的人行大道经过老屋旁,老屋因此闻名十里八乡。难怪此前我在邻村长丰村学坪考察时,那里的不少人讲起过这老屋。他们还讲,老屋前原有一株数百年历史、几人合抱的大柏树,可惜在80年代时被大风吹断,现树根也已不存。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 : hsf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