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惊起却回首,有恨无人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定慧院,在今湖北省黄冈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还没有来得及安顿,就借居在这里。
漏断,指夜深。漏是古代计时器,盛了水让其往下滴,带动浮箭,过一格为一刻(也有用沙子的)。我觉得这个断字用得特别好,给人无限遐想。漏往下滴水,到夜深了,万赖俱寂,才能听到其声音。一下一下的声音,仿佛隔断着,这是第一层的合乎物理的描绘。这个断字,又能让人联想起“断肠”等伤感词语,以及杜牧咏雁的诗“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杜牧说的数声,是雁叫声)。我揣测,苏东坡填这首词时应该想到杜牧这首词。这是第二层的联想。再想一下,夜深里,当漏滴的声音合着心跳,似乎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心脏,让人有种揪心的痛。这是第三层对心情的描绘。这其实就是西方语言学上所说的语码的隐喻。
幽人,在唐诗宋词中常见。可指隐居的人,如李白有首诗名字叫“山中与幽人对酌”,就是与隐居者喝酒,其诗是“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也指僻居、孤独的人,如白居易的诗:“夜雪有佳趣,幽人出书帷。”苏东坡这首词的幽人指他自己,应该是僻居、孤独的人。这个幽字还有被拘禁的意思,比如“幽禁”这个词。苏东坡是戴罪来到黄州,用这个幽人自比,大概还含有被幽禁的意思。
孤鸿,失群的雁。张九龄诗:“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杨雄《法言》中说,“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意思是说,鸿飞到高空,打猎人的箭就没够到它了。苏东坡暗用了这诗文的意思,但又有所不同。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试翻译如下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枝梢间,漏声断续夜深人声刚静。有谁能看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是那缥缈孤雁的身影。
孤雁突然惊起回过头来,心中有恨却无人知省。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赏析
这是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从死亡边中挣出一条命后,被贬到黄州写的第一首词,渲泻内心幽愤寂苦,抒发志节不改的情怀。
上片写在寓居地,夜深幽静时孤独难眠,想象自个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下片就直接写喻体孤鸿的情状,含蓄地表达自个情怀。
最让人动情的是“惊起却回首,有恨无人省”这两句,让人想起《战国策》上惊弓之鸟的故事:神射手更羸看到一只飞鸟,对魏王说,我能引弓虚发(拉动弓弦不射箭或不射中)就能将鸟射下来。魏王不信,更羸虚射一箭,那鸟果然落下了。魏王问其所以,更羸说,我看这只鸟飞得慢,叫声悲,是失群又受伤之鸟,弓弦一响,他就心惊,拼命高飞,引得旧伤发作,自然就掉下来了。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也是惊弓之鸟,所以才会时时惊起,心中有伤痛却没有人能知道。
但苏东坡“有恨无人省”却没有太多抱怨,很节制地只写了这一句就完了。想象柳永若写会怎么样呢?看其写别离之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从环境、别离情态、季节、多情等几个层面一层层叠加,把别离的情绪写到极处,把伤感写到泛滥。没有儒家“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节制,而苏东坡却只用一个极传神的“惊起”细节,就将忧谗畏讥而又寂寞苦闷的情绪表达了,既深且美,既简又大。
接着的一句虽继续写孤苦,却于孤苦中表露坚守志节的意志。“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些寒枝我不愿攀附栖息,沙洲上虽寂寞寒冷我却坚持要到哪里去。这让人想到庄子关于鹓雏的一段话:“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李商隐有句诗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用的就是这个故事。苏东坡暗用了这个意思,表明自个的高洁,自个的原则。
黄庭坚评此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