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故乡
本文作者:董爱军
曾经,读过那么多人关于故乡的文章,可我只是感觉文字的美好,而没有深刻体会对于故乡的特殊情感。年纪已近知天命,离家越久,越是怀念故乡,这或许就是大家所说的离愁或乡愁吧?淡淡的,忧伤的,落寞的,无语的,这也是李白“戎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的客观状态,还有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见景思乡愁,无论怎样,家乡对于每个年长者的回忆都那么真切,那么回味无穷!
余秋雨说:“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动都会带来许多人的迁徙和远行。或者义无反顾,或者无可奈何,但最终都会进入一首无言的史诗,哽哽咽咽又荡气回肠。”我的离家当然没有走西口的哽哽咽咽,更没有闯关东的荡气回肠。有的只是义无反顾或无可奈何,与贫苦有关,与时代变迁有关!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童年,成长的探寻,逃离,漂泊,我们以为要去遥远的地方,向往别的城市去找自己的能量。后来发现能量不在别的他乡,而在我们的故乡,在我们身体的血液里,在我们故乡养成的习惯、习俗里,在故乡日暮轮回,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身影里。是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提供的生命物质,为我们的前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是老师的教诲,父辈的言传身教,邻里互助的日常,为我们挺直腰杆、不卑不亢、正直做人提供了闯荡江湖的底气!或许我的故乡土地是贫瘠的,但甘甜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都是我忘不掉的乡愁基因。而对于故乡的亲情,更是难以割舍,不可磨灭,牵肠挂肚,如风筝一般无论飞多高,总有一股力量牵扯我回家。
戎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记忆中故乡的村庄是博大宽阔的,而走进时也许只有方寸之地,犹如微缩景观,仅几步之遥便可走完,可一旦离开,它的"身影",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无限地在我脑海里放大!故乡的山是巍峨的,又是延绵的。在二月二的龙抬头日子里,我总得去村子后的山头上,给龙神寄该吃的食物,诸如点心(点了红点的馒头)、炸糕等,祈求龙神能够早点来我的故乡降淋雨露!故乡小树林里酸刺刺果果是耀眼的,每每秋天到来,不等果实全黄,小伙伴们就把酸刺果连枝带果摘个没完!家乡的莜麦穗穗是灵动的,秋风吹来,总会割几把青莜麦喂在家的小马驹!土豆花是绚烂的,土豆花下面结的酸蛋蛋,虽然不能吃,但总也得尝试咬咬苦涩的酸味!故乡的水是清澈的,不用辘轳就可以用水桶舀起,但总也忘不了挑着扁担给家里的大瓮挑满水,而自己的肩膀早已疼得发痒!故乡的云是变幻的,总能在放羊的时候平躺在山坡上看着蓝天上的白云给人无限遐想!
故乡的山,故乡的云
有时会回想自己的渺小,在故乡的山坡上被空中的鹰追逐,扔石头与鹰搏斗!回想自己的理想,在故乡唯一的混凝土建筑——扬水站上奔跑,扔个灌水的瓶子,幻想设计无人喷灌技术!有时会回想梦中的爷爷,虽然在我四年级时就已经离世,但他老人家的样子完全与我在故乡时的样子不同,抽着高档香烟,穿着时髦服装,也许是他的另一个世界也发达了吧!在他身上,负载着故乡对我最深沉最厚重的爱护,以及我对故乡最美好的记忆。
回望故乡,觉得春天的黄沙,冬天的风雪,也是一种风景,能带给我坚强的意志与不屈的精神。当然夏天的清凉,会使我心旷神怡,与35度的桑拿天相比,故乡是多么的善解人意!还有秋天的碾场,使我感觉劳动的艰辛,带给我压力的现有工作也不是那么煎熬!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网络图)
回望故乡,吃着他乡的麻辣香味,山珍煮汤,但依然想念妈妈的拿糕、莜面鱼鱼、囤囤!也想念曾经吃的不剥皮的土豆,没油的大烩菜,莜面块垒(一种莜面食物),熬糊糊!也想秋天吃的煮大豆荚荚,豌豆荚荚……..别人说,所有的苦难,都是今天幸福生活的伏笔,可在故乡吃的苦,现在想来,都觉得是一种美好的存在。这也许就是人的经历,使得我们的想法变了模样!如同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教诲、鞭策、说道。当时想那么不近人情,而现在想来是一种福分!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有一期以故乡为题,开场白深情地朗读了众多文人对故乡的情感。我看后感到还有缺憾,因为故乡更多的是母亲的叮咛,父亲的烟锅,还有那座儿时栖息而居的土坯房!一直以为,人生如歌的豁然,能够宣告我的坚强,却不曾发现,那一份积淀却在我土生土长的家乡,那一份温暖在故乡的那盏油灯旁,在故乡的那缕炊烟里。
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事发生,唯一不变的是我们都有着一个可回望的故乡!人生路浮沉,或是走一程停一程,不过是千万次擦身千万次黄昏,忙碌岁月留下沧桑带走光阴,可真想叶落归根的地方还都在故乡!有人说:“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的幸福与哀愁,我们与他乡相处,与人构建关系,都是对在故乡的时候的重现。一切都不过是轮回,只是故乡是我们的起点。”这句话我信!因为只有将祖先在故乡留下的好的精神,好的传统传承,我们才对得起故乡对我们的恩情!
轮回千转,还是那故土
愿我们的故乡能给漂泊在外的人守护平安与健康,愿我们故乡的龙王庙能为每个留守的人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切顺遂!
文中未标明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蒙古寺九号村,现居北京。
【本期幕后】
策划:小超
编辑:小超
校对: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