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古镇,玉华洞的前沿——福建7日(19)
★旅游地点:福建三明市将乐县大宋古镇
大宋古镇规模不小,但是房子很新,一看就是新建的仿古建筑。公交车站的站名叫大宋古镇,不过人家挂着的名字却是将乐文博小镇。
我们走过气派的牌坊,游客中心很大很气派,原来从这里有景区交通车直接通往玉华洞,在这里买了门票就可以免费乘坐。
这样的安排,可能也是为了给古镇吸引人气吧?毕竟这座古镇虽然是人工的,造价也不会低啊!
在游客中心附近,有书店、咖啡店、文创商店、特色文创礼品屋、西山纸体验工坊、龙池砚体验工坊,到这儿也看出来了,这里的纸和砚台居然还挺出名?只能说我们比较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将乐的笔墨纸砚吧。
小镇的门面担当应该是杨时纪念馆,建成了两座城门的式样,可见将乐人对于杨时的礼遇。不过现在还有整修,也可能是新建的,我们在施工现场探头看了下,里面的展馆还没有布置好。
杨时是将乐人,自小天资聪颖,八岁就能诗善文,人们称其为神童。宋熙宁九年高中进士,因为听说程颢、程颐兄弟在河洛讲授孔孟理学,于是想办法调官不赴,到颖昌拜了程颢为师,可见其求学之心的坚定。
因为学习努力,程颢也对这个弟子很满意,学成返系的时候,程颢送他远去,感慨地说:“吾道南矣!”与孔子对自家太弟子言偃说的话颇有同样的期许。杨时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一起,被称为程门四大弟子。
程颢逝世以后,杨时再度北上洛阳,转师程颐。有一天,他和游酢去向老师请教学问,正逢程颐尚在酣睡,于是两人在廊下相候。这时,天降大雪,等程颐醒来的时候,因为两人等候的时间比较久,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这就是十分著名的“程门立雪”。
杨时学识渊博,毕生精研理学,对理学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对闽中理学的崛起所起的作用巨大,后人尊称他为“闽学鼻祖”。从二程的洛学到杨时的闽学,杨时完成了理学中心从中原向东南闽中的转移,其影响可以说是十分的深远。
闽学还传播到日本和朝鲜等国家,甚至逐渐取代了当时在日本占统治地位的佛教理学。宋使出使高丽的时候,国王见到使者就问“龟山先生安在?”可见,杨时的名气在当时是非常大的。
说起来,杨时与无锡的东林书院还有着一段不解的缘分呢。他曾在江苏毗陵著书讲学,毗陵就是今天的镇江、常州、无锡一带,而他讲学的地方就是后来的东林书院。
南宋绍兴五年,杨时辞世,享年83岁,葬在将乐水南乌石山,宋高宗赐“太师、大中大夫”,谥号“文靖”。要知道,文官的谥号有个“文”字,那也是不多的。后来,又追封杨时为吴国公,并在将乐县北龟山之麓建立龟山书院,连匾额都是宋度宗亲自题写的。
虽然看起来店铺很多,不过人气却不那么高,很多店铺都关着门。路边有当地人在卖牛肉丸、牛筋丸,一份10元,价格不贵。开始的时候我们说不要粉丝,可是看到旁边碗里的粉丝觉得还不错,就想改变主意,又不好意思提,摊主却笑呵呵地说:“没事,给你们加上,不麻烦的。”
擂茶馆居然生意不错,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颇受当地人欢迎的茶店,走进去才知道人家也是游客,估计是某个旅行团里的。不过将乐擂茶也算是将乐县的地方传统名点,以普通的茶叶为主,加入米、芝麻、黄豆、花生、盐、橘皮,有时候也会加入一些青草药,放在一个特殊的大钵里,用木棍擂动,因此得名。
这道茶比较适合在饭饮用,口感醇香,可以解油腻。在夏天尤其适合,可能其中有橘皮和青草药的缘故,还可以降暑气。
根据当地人说,大宋古镇建设也有好几年了,一直都拖着。即使是周末的时候,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玩,也显得很冷清。
晚上的时候红灯笼和灯光亮起来,也没有什么人气。走在街道上,时时可以听到自己脚步声的回响。
不过,却没有在古镇上那种时光穿梭的感觉,主要是建筑太新,即使冠名大宋古镇,也完全没有带上一点宋朝的余韵。看来,古镇想要热闹起来,单靠一个玉华洞还是有些困难的。
从古镇到玉华洞的路,被称为霞客邑道,这个霞客,当然是指江阴籍大旅行家徐霞客了吧?
想来也是因为徐霞客对玉华洞和天阶山的高度评价,将乐才将这条道路命名为霞客邑道吧?作为江阴人,走在这条邑道上,还是很骄傲自豪的。
自由行:福建三明市将乐县大宋古镇
12月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