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楼,近观二泉远眺龙光塔

★旅游地点:无锡锡惠名胜之云起楼

从竹炉山房,经过一段长廊,可以抵达建于坡顶的云起楼。这里原来是惠山寺的僧房,清朝康熙年间,知县吴兴祚撤旧改建,起名云起楼。“山取其腾踔如龙,楼取其变化如云”,楼建在高处,看一朝云起。

这幢小楼并不大,但建筑的地理位置和小楼本身的精巧别致,这幢清代建显得十分唯美。

因为借山依坡,建在高处,院子里的假山与真山相接,花木泉木备置,还有一座小小的假山,站在楼前,可以看到下方随山势起伏的古建筑群和远处的龙光塔。

云起楼三楹两层,隐没于假山古木之中,四面开窗,通体红色雕花,显得十分精美。乾隆屡游惠山,地方官曾在这里设宴接驾,可见乾隆帝对这里的环境也是相当满意的。

以前两过云起楼,没看到门开,这次支发现大门居然开着,不过楼内并没有什么陈设。

但是每次到锡惠,我依然会登上云起楼,看看一侧的马头墙,夏天的时候会爬满植物,而秋天它们落尽了叶子,枝枝蔓蔓就仿佛是一幅画。

院子里有芭蕉树,从树叶缝隙里看出去,锡惠胜景似乎被定了格,看出了另一种别样的妩媚。

我最喜欢的,还是越过层层叠叠的屋顶看远处的锡山,优美的山形,还有一座画龙点睛的龙光塔,旁边是新城的高楼大厦,却仿佛只是作为这湖光山色的背景。

深秋季节,万物凋零,却偏有那几种树,迫不及待地换上了红妆和黄衣,把整座锡山都打扮得色彩斑斓。银杏叶儿黄得灿烂,再加上惠山寺那明黄色的一角,这景色怎么看都不腻。

着迷地看着远方,真觉得那云从锡山的山头一点点地浮起似的,带着流动的节奏,又降了一朵在树梢上,似乎顽皮地对我眨着眼睛。

在云起楼的中段有门墙拦腰隔断,题额名“隔红尘”,这里面还有一段典故,故事的主角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和惠山寺的和尚。

当年康熙帝巡幸江南,来到惠山寺,听说这里有个得道高僧性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竟仿佛颇有些当年的诸葛孔明之才。

于是康熙便来寻访这位高僧,可能是因为父亲顺治帝出家为僧,所以康熙对于佛经也颇有见解,寻访高僧也在情理之中。

谁知高僧一早听说,却不愿相见,借这座云起楼,在门楣上刻上了“隔红尘”三个字,在高楼上避而不见。

“方外之人,不理俗事也”,这是当年性海的原话。据说高僧后来终生没有再出去过隔红尘,没有走下云起楼。不过高僧平时也不需要登山锻炼,打打坐念念经,沉浸其中,脱离红尘更易于得道。

再回过头来看云起楼,也不知道是否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果然看出了一点隔断红尘的味道。跨过这道门,便是从此与世隔绝,仰观龙山之姿,俯视二泉之胜。

忍不住想起宋代画家米芾流传海外的作品《云起楼图》,这幅米氏云山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描绘了雨中江南青山丘陵的景色。不过,这幅作品取景应该是米氏在镇江北固山的故居海岳庵的景致。画卷上并没有绘楼,而是描画了云起丘陵的景色。

云起楼北侧是昭忠祠,是为了纪念在此役中死亡的淮军将士,也有一些惠山庙会的模型可以看看。

我们另一侧下山,经过荷轩,这里的景色一如既往,因为菊花盆景的摆放,便多了一点亮色,荷轩也是愚公谷的一处小景。

愚公谷在惠山寺南,创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园主人邹迪光是万历二年的进士,任湖广提学副使。

后来罢官回无锡,择地“龙泉精舍”,当时规模达四十余亩,共有六十景,被称为国内的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当然,现在哪怕江南四大名园,也没有了愚公谷的名字。

邹迪光病逝后,他的次子邹德基继承此园,因为恃才傲物,行为乖张,三十余岁就被仇人所杀,人去楼空,家败园废,一代名园也就沦为了荒丘。

现在我们看到的愚公谷,是解放后重建的,大门门楣“愚公谷”这三个字,还是郭沫若题写的。

整个园林比较开阔,往往隔了一段才有亭台楼阁,却又十分集中。垒着的石头有太湖石,也有黄石,两石相杂,也别有趣味。

愚公谷的入口处,有两座相邻的祠堂,其中一座当然是邹忠公祠,由邹迪光始建于明代,祀宋朝的邹浩,因为反对哲宗立刘妃为后遭罢官,后受蔡京迫害两度贬放岭南,赦归后因梁瘴疾病故,高宗即位后赐溢“忠”。

堂内陈设了两帧画像,一帧是“忠公像”,另一帧是“至远公像”,上悬“忠镜醇儒”四字。

旁边是李忠定公祠,祭祀的是李纲。南宋建炎初,高宗任李纲为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拜相封开国公。

他力主抗金,后被贬谪,他去世两年后,岳飞被奸臣害死。我常常想,如果李纲不死,或许岳飞的悲剧可以避免吧?当然,这也只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而已。

原来的祠在惠山十贤堂,后专祀于二泉书院,清朝康熙五年,后裔李廷煌等合族奉檄建祠于香花桥侧。

享堂里供奉着李忠定公的坐像,身着大红色官袍,这应该是一品官的官袍吧?堂外的匾额是“一代人杰”,画像上面的匾额是“千古流芳”。

自由行:无锡锡惠名胜之云起楼

11月深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