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合一——腓特烈二世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皇帝,现代的第一位皇帝——恩格斯
千年的中世纪历史,无数的英雄就仿佛天空的繁星:东征西讨后建立法兰克帝国的查理大帝;打败马扎尔人的“德意志之父”奥托大帝;六次征讨意大利的“巴巴罗萨”;与萨拉丁在圣地争雄的“狮心王”理查;带领卡佩王朝走向崛起的菲利普·奥古斯都...
对于中世纪爱好者们来说,上述人物可谓耳熟能详。不过,有一位被称之为“世界惊奇”的神圣罗马皇帝则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他爱好广泛、博学多才、头顶5顶王冠(德意志、伦巴第、勃艮第、西西里、耶路撒冷)和罗马的皇冠,他被誉为“欧洲的第一等人才”、“世界上最奇妙的改造者”以及“拯救认识的弥赛亚”;不过,也曾传言他有杀妻恶习、不尊重教会、与穆斯林来往密切,因此他被一些人诋毁为“教会浪子”、“敌基督者”、“侮辱神明的野兽”...这位如此富有人格魅力的皇帝便是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著名君主——腓特烈·罗杰·冯·霍亨斯陶芬(也就是德意志历史上的腓特烈二世)。这位“腓特烈”和他伟大的祖父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同名,而“罗杰”则是其母亲康丝坦斯皇后为了纪念欧特维尔家族伟大的祖先罗杰而添加上去的;“冯”则是贵族名字中常见的字眼。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伴随着历史的推移而逐渐被人们淡忘,他留下了诸多不朽的传说,通过回望他的一生,相信人们会为他的经历所着迷。
(腓特烈二世的画像,来自于他本人的著作《训鹰的艺术》)
斯陶芬家族的崛起
腓特烈二世来自于霍亨斯陶芬家族,这个家族来自于德意志地区的“黑森林”地带,这个家族出身并不高贵,它是如何从诸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进而成为皇室正统的呢?首先,斯陶芬家族积极地实行“联姻政策”来获取广泛的领土,该家族的第三代人甚至获得了和萨利安皇室联姻的机会;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斯陶芬家族对于萨利安皇室有着极大的忠诚,1077年皇帝亨利四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斗争导致了国内一些贵族的叛乱,而斯陶芬家族坚定地站在了皇帝一方并且打败了叛乱的鲁道夫,从而获得了皇帝的青睐。斯陶芬的腓特烈公爵在南德侏罗山西兴建了一座斯陶芬城堡来作为家族的大本营。后来,伴随着斯陶芬家族的兴盛,“霍亨”二字加在了原本的家族名称前以表达家族的高贵。
(韦尔夫家族的明星——“狮子”亨利,萨克森和巴伐利亚公爵)
当萨利安王朝皇帝亨利五世驾崩后,没有留下子嗣继承帝位,经“自由选举”后,萨克森公爵洛泰尔曾短暂占有皇位,但是命运之神却垂青于斯陶芬人,斯陶芬人与萨利安王朝有亲戚关系,继承帝位可谓是名正言顺。斯陶芬人先下手为强,抢在了高贵的韦尔夫家族之前推选了康拉德当选皇帝。不过,这两大家族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斯陶芬家族的皇帝康拉德三世以骑士精神名留青史,他曾经历了失败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52年弥留之际将皇位传给侄子腓特烈,这就是著名的“巴巴罗萨”,他曾六次攻打意大利,将“神圣”二字加在帝国的名号之上,他与韦尔夫家族的“狮子”亨利有过激烈的斗争,最后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途中意外身亡,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腓特烈二世的父亲亨利六世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他迎娶了年龄比他大的诺曼欧特维尔家族的公主康丝坦斯,并且二人婚后生下了腓特烈二世(此时的康丝坦斯皇后已经40岁)。
缺少关爱的童年
小腓特烈刚出生没多久,皇帝亨利六世便英年早逝,留下了领土广阔的帝国。康丝坦斯皇后决定将小腓特烈安置在西西里,并且赶走了德意志势力,此时的她是西西里宫廷的真正执政者,她决定放弃神圣帝国的霸权转而选择坚守西西里,并做教皇的封臣(此时的教皇是英诺森三世)。康丝坦斯的决定固然有其自身的考虑,但是此时其他身在德意志的斯陶芬家族的成员却遭受着韦尔夫家族的围攻。在英王“狮心王”理查的“金钱攻势”下,“狮子”亨利之子奥托四世成功地登上了帝国皇位,他也是唯一一位拥有“皇帝”称号的韦尔夫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腓特烈在4岁不到之时,康丝坦斯也去世了,临终时她将小腓特烈托付给教皇英诺森三世和一批宫廷大臣,童年时代的腓特烈就此失去了双亲,在缺少关怀的西西里宫廷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小国王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称最囧破之时“供给的面包和水都要称重量”,而且腓特烈在儿时曾经流落与巴勒莫的街头,通过“社会大学”的锻炼让他增长了不少见识,据说他曾与街头小贩、妓女等打交道,见识到了社会底层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君主想比,腓特烈可谓是十分了解人间疾苦。宫廷里的老师们,也为腓特烈见识的增长提供了不少帮助,五花八门的课程令腓特烈心驰神往,他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疯狂地充实着自己。当然,作为一国之君,腓特烈要接受骑士教育,因为在中世纪特殊的背景之下,带兵作战是国王的必备技能。小腓特烈对于剑术可谓十分痴迷,他想要成为像自己祖先一样无敌的骑士,此外,其他的兵器他也可以熟练运用。
当腓特烈14岁时,按照中世纪的标准,他已经成年,他正渴望建功立业。德意志地区的斯陶芬人面对奥托四世的猛攻,只有招架之功却难有还手之力,而那个身在西西里的斯陶芬继承人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夺回遗产,执掌帝国
1209年,皇帝和阿拉贡的公主康丝坦斯结婚,和他的父亲亨利六世一样,腓特烈的新娘年纪也比他要大,虽然新娘带来了丰厚的嫁妆,可是阿拉贡的骑士们无法适应西西里的环境而纷纷毙命。原本渴望增强自身势力的腓特烈遭到了当头棒喝,但是,这些无法浇灭他夺回属于自己遗产的决心。在解决西西里地区部分男爵的叛乱之后,腓特烈着手准备进军德意志。
1212年,腓特烈进入了德意志地区。他从维多纳飞速赶往康斯坦茨,通过三小时的狂奔来尽力为自己赢得支持,这“命运的三小时”可谓是腓特烈王者归来的关键时刻。得知腓特烈进入德意志,奥托四世仓促应战,但却被气势如虹的腓特烈打的节节败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214年的布汶战役,奥托被腓特烈的盟友——法兰西传奇君主菲利普·奥古斯都击败,奥托的盟友约翰王则被菲利普的儿子路易王子击败。腓特烈乘胜追击,进一步打击奥托四世的残余势力,在1215年,腓特烈在亚琛主教堂加冕成为德意志国王。5年之后,由教皇洪诺留三世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年,他的儿子小亨利也被选举为“罗马人的国王”。
通过在西西里的成长历练以及盟友卡佩王朝的合作,并且加之教皇的支持,腓特烈得以夺回属于自己的遗产。腓特烈在德意志地区逐步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并且为自己的后裔谋取利益,而下一步,已经身为皇帝的腓特烈将有一件更大的事情去处理...
(神圣罗马帝国版图,粉色的意大利南部地区也在腓特烈的统治之下)
腓特烈的十字军东征
从1095年乌尔班教皇发布“克勒芒演说”之后,欧洲社会掀起了一股十字军浪潮。1187年,穆斯林的杰出领袖萨拉丁收复了圣地,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基督教世界,因此,身为基督教世俗君主代表的神圣罗马皇帝,对于收复圣地可谓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前文曾提及腓特烈的祖先康拉德三世和腓特烈一世曾参与十字军东征,但是都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腓特烈宣誓参加十字军东征,不仅是为了家族的荣耀,也是为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荣光。
可是,腓特烈还没能出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便宣告失败,埃及人原本已经做出了让步,可十字军部分领袖却执意孤军深入从而遭到反噬,于是,腓特烈成了众矢之的。似乎,这只是皇帝“运气不好”的开始...
不过,在进行浩大的东征行动之前,皇帝要稳固自己的统治区域。西西里的萨拉森人叛乱被腓特烈成功地镇压下去。在镇压这次叛乱之前,腓特烈的妻子去世了,此时的腓特烈既要承受丧妻之痛还要顶着世人的骂名来继续自己的皇帝生涯。在1223年,事情似乎迎来了转机,教廷决定将耶路撒冷王国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嫁给腓特烈,并在1225年正式迎娶女王。
腓特烈积极地赞助条顿骑士团,并且十分支持骑士团的向德意志东部普鲁士地区的扩张,皇帝与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冯·萨尔察私交甚好,皇帝给予了骑士团丰厚的资助和特权,而大团长则投桃报李,积极地协调皇帝和教皇之间那微妙的关系。1227年,腓特烈决定出发精心东征行动,可却由于生病决定返航,可此时的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确认为皇帝和穆斯林私通,故意贻误战机,对皇帝做出了绝罚,并于次年进行了“双重绝罚”。皇帝为了报复教皇,派兵将教皇赶出了罗马城。
1228年,皇后伊莎贝拉在生下孩子后去世,同年,腓特烈率领舰队从布林迪西港出发前往阿卡,被“双重绝罚”的皇帝终于踏上了十字军东征的征途。但是圣地以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为代表的武装力量并不敢和皇帝走得太近,毕竟皇帝此时是一个“戴罪之人”,皇帝和条顿骑士团只得独自奋力前行。不过,这一次的十字军东征却没有那么多的刀光剑影。此时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内部统治并不稳固,卡米勒苏丹决定和腓特烈进行友好的会谈。
皇帝为了彰显诚意,派出的使团送去了不少的贵重物品,其中还有一头北极熊,驯兽员们更是为苏丹表演了捉鱼节目。皇帝对于谈判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随后的书信来往更是彰显了皇帝的用心良苦,据说皇帝还出数学题来与苏丹讨论,并且,话题逐步地被打开,艺术、科学等方方面面双方也是洽谈甚欢。友好的谈判就这样进行着,而当时机成熟之际,腓特烈果断提出自己的主张:“我是你的朋友,西方的所有君主和教皇都关注着我的征程,如果我无功而返,我在他们眼中将皇威扫地。毕竟,我们的宗教诞生于耶路撒冷,你就算没有摧毁它,他也几乎成了废墟,不如把它还给我,这样还能保住我的声望,是我带着荣耀返乡!”这番话打动了卡米勒苏丹,双方的和谈有了惊人的结果,在签订《雅法合约》后,“圣地”得以回归基督徒的怀抱,腓特烈也正式加冕成为“耶路撒冷国王”。
皇帝的和谈之所以能成功,显然是有多方位的因素:皇帝从小生活在西西里,这里是文化的“大熔炉”,基督徒和穆斯林在此交往,使得皇帝非常熟悉东方人的谈判方式,即“先交朋友,再谈利益”,皇帝在谈判中把握机会的能力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此时的埃及阿尤布王朝正在内乱,卡米勒苏丹需要更多地关注国内的统治问题;卡米勒和腓特烈都有着广阔的胸怀,双方有着相近的爱好,成为朋友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
(腓特烈和卡米勒苏丹)
斯陶芬人的丧钟
皇帝收复圣地回归之后,依然要面对焦头烂额的事务。教皇在西西里煽动叛乱,但是被皇帝成功解除。可是,令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亨利竟会反抗自己,或许是“傀儡国王”当久了,亨利心有不甘,但是他无法抵抗父亲军队的铁蹄,最终难免牢狱之灾。
1235年,皇帝迎娶了金雀花王朝的公主伊莎贝拉,在婚礼现场,皇帝的奇思妙想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不惜用大象来取悦自己的新娘,不过几年之后,伊莎贝拉因为难产而去世,三次婚姻的经历都由于妻子的去世,使得腓特烈背负着“杀妻”的骂名。
(皇帝的大象)
可是,上帝似乎不想放过腓特烈。皇帝尽管取得了不少战争的胜利,可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却始终咬着腓特烈不放,执意于对皇帝处以绝罚,而皇帝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需要更多的胜利来捍卫自己的权威。但是,皇帝仿佛已经形同陌路一般,他与宰相兼好友彼尔·德拉·维尼关系闹僵,后者最终自杀,这不由地让人们回忆起金雀花君主亨利二世和托马斯·贝克特之间的恩怨情仇。皇帝在帕尔马的围攻原本已经趋于胜势,却因为自己那“该死的”爱好——打猎,从而最终功亏一篑,甚至他丢失了自己的皇冠。还不算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儿子恩奇奥后来被博洛尼亚人俘虏;他的好友,法兰西君主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受尽屈辱后死去...
(腓特烈和伦巴第联盟的战争)
无尽的烦恼接踵而至,1250年,此时已经56岁的腓特烈再也经受不住打击了,尘归尘,土归土,他不想也无力再承受这一切了,他临死前安排了继承之事,并且在巴勒莫大主教的主持下做了圣事,皇帝双手交叉在胸前,口中赞美着天主,最后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不过,英诺森教皇依然不肯放过腓特烈,他不仅不承认腓特烈临终的圣事,还积极打击剩余的斯陶芬人的势力。斯陶芬的后继者们最终不堪负重,最终绝嗣,一个王朝轰然倒塌...
亦神亦鬼的皇帝
腓特烈天资聪颖,生长在东西文化交汇的西西里地区,对于各方面的知识,他都十分感兴趣,据说皇帝可以讲9种不同的语言。从他与苏丹探讨各种问题便能看出,皇帝对于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与1224年创办了那不勒斯大学。
作为统治者,皇帝在经济建设和法律法规方面也有建树。在其统治年间就颁布了《奥古斯都宪法》,其中有不少的精妙之处,比如说,他在环保方面进行了立法。皇帝在经济方面也有杰出的贡献:将重要的制造业收归国有,重视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而现代的海关制度也受到了腓特烈时期的影响。
许多贵族都喜爱狩猎,腓特烈也不例外,不过他还喜欢驯养鹰,为此,他还专门撰写了一本《训鹰的艺术》,由此可见,皇帝还是以为鸟类学家。皇帝还有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在他的第三次婚姻中起了不少作用。
不过,皇帝也受到其同时代人不少的诟病,比如说他有一支萨拉森人的卫队,这在中世纪让人有些难以理解;有人还把十字军的失败归结于皇帝的不作为,而和穆斯林的谈笑风生更是引发了教廷的大怒;皇帝频繁的“婚姻”行为,让人怀疑他有“杀妻”的倾向,并且皇帝热衷于找情妇,他的第二任妻子为此可谓气的是不可开交,甚至曾经有一位情妇曾为皇帝割下了自己的乳房。
(腓特烈二世的雕像)
留下传说的“世界惊奇”
我们都说人是矛盾体,这一点在腓特烈身上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由于腓特烈二世一生征伐无度,人们传说在他去世的时候,恶魔把他的灵魂从埃特纳火山口带往了地狱。现在西西里地区仍然有这样的说法:这位国王会骑着白马从埃特纳火山口跃出,以救世主的身份拯救世界。
在笔者看来,腓特烈这样一位“奇特”的皇帝是不应为世人所遗忘的。他有着聪明的头脑,丰富的学识,冷静的思维,奇怪的爱好,他不被人理解,甚至为有些人所唾弃,但他绝对配得上“世界惊奇”这一称号,或许他心里不仅仅只装下了自己的帝国,而是整个世界。
参考资料
1.王顺君,《救世主还是恶魔——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传》,台海出版社,2017
2.马千,《医院骑士团全史》,台海出版社,2016
3.孟钟捷,《德国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詹姆斯·布莱斯,《神圣罗马帝国》,孙秉莹,谢德风,赵世瑜译,赵世瑜校,商务印书馆,2016
5.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张倩红,马丹静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6.米肖·普茹拉,《十字军东征简史》,杨小雪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7.丹·琼斯,《金雀花王朝》,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8.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袁传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杨宁,李韵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10.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钮先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张绪山译,商务印书馆,2004
12.弗朗索瓦·冈绍夫,《何为封建主义》,张绪山译,商务印书馆,2016
13.乔治·杜比,《法国史》,吕一民,沈坚,黄艳红等译,商务印书馆,2010
14.科林·琼斯,《剑桥插图法国史》,杨保筠,刘雪红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15. 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商务印书馆,2007
16.王顺君,《天国王朝——十字军全史300年》,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17.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18. 西里尔·戈尔曼,《牛津拜占庭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