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贤精舍与银质秦印的收藏缘分!
阎焰题。
得贤精舍是我的书斋名,因为喜爱收藏古代印章而得名。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本名叫郭加庆,因一次偶然收藏到一枚汉代的铜质印章,印文是“郭贤”二字,极其喜欢,遂取书斋名为得贤精舍,自己亦改名为郭贤。这就注定了我与古代印章收藏结下不解之缘。此后,眼界渐广,收获渐多。
对于一位古玺印收藏者来说,除了关注印章文字以外,印体的材质也是收藏者比较看重的,比如松石、煤晶、琥珀、玛瑙、白玉、水晶等材质的印章早已是重金难求的抢手货了,此外,像金银等材质的印章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我收藏古玺印十多年了,金质印章只收藏过一枚,因财力原因还是易主他人了。银质印章稍多一些,但也是屈指可数的几枚,相比铜质的还是少了很多。我所收藏或过手的银质印章均以汉印居多,所以一直想收藏一枚银质的秦印。岁月流转,期间虽也过手过一两枚银质秦印,但因品相或其它原因而没有收藏,也许是少了些缘份吧。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足不出户,每天不是看着无聊的电视剧一集连一集的更新,就是抱着手机刷朋友圈。所有的古玩市场、店铺均已关停,就连平时活跃的微信群拍卖也停止了。楼下社区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防疫事项,每天都忙着与疫情作斗争,这个特殊时期,谁还会有心情去玩收藏呢?没有了收藏,生活变得寡淡无味。
一日,我正无精打采的看着手机,无意间在一个不知名的微信群看到有人在发东西,平时都是发一些铜钱之类的小物件,鱼目混珠,信息很多,也很烦人,有几次都想退出该群,但不忍心,心中总觉得这个群会有我想要的东西出现。我不抱希望的看着群里所发之物,什么铜钱、铜带钩、钮扣,甚至破瓷碗、领袖像章……什么都有,就是一个大杂烩群。突然一张图吸引了我,图片上一只黑乎乎的、指甲缝里还沾了些泥土的手,手心里捧着几个小东西,有两个蚁鼻钱,其中一个还残缺了一块,经验告诉我,这是一线货源。蚁鼻钱是战国楚国的钱币,收藏圈称之为“鬼脸币”,因存世量大,价格并不高。还有一个小疙瘩沾满了泥土,看不出是什么物件,我隐约感觉到是个印章,遂加了这个人的微信,不敢直接问印章的价格,而是迂回问那两个鬼脸币怎么卖的,回答说两个给二百块钱吧!我说:“行,要了!”其实这个价格明显高出市场价许多,卖主心里也很清楚。我之所以不还价是为了建立一种好感与信任。卖主收了钱很高兴,我趁热打铁地说,边上那个小疙瘩是什么?也一起给我算了!我正在为我的如意算盘感到高兴时,对方却说道:“咦,乖乖,这可不中,这可能是个小铜印章,能卖几千多块钱呢!”我沉默了一下,心想这世上果然是没有漏可捡啊!200块钱又打水漂了。就在这时卖主又说话了,这个小印章你要真心想要的话,你再给我加钱吧。请原谅我的自私,这里就不具体说多少价钱了。我心想,这个尺寸的印章,洗净土锈,清理出印面文字,差不多能卖出这个价钱,就算亏也亏不了多少,所以就决定买下了。付款留地址,接下来就是耐心地等待收货。疫情期间,其它快递都停了,只有顺丰快递正常发货,但也比平时慢了几天。还好,没有出现差错,总算收到了,拆开包装,顾不上那两个蚁鼻钱了,迫不急待地拿出小印章刷洗干净,隐约可见“宋尚”二字,且四周有边栏,中间有界格,当属秦印无疑。再试手感,明显比同等大小的铜质印章要重一点,细观印体,有一层厚厚的发灰、发黑的锈层,经验告诉我这是一枚银质的秦印,这回算是真的捡到漏了。随即找来量杯、水、电子称等物品做“阿基米德原理”测试,得出结论,该印的密度为银质,我大喜。第二天,又用细毛刷慢慢刷洗,渐渐地表皮上一层灰锈被刷掉,露出贴骨的黑锈,局部还露出些许的银光,这不是银印还能是什么?我捡漏了!终于捡到漏了!在这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一种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宋尚,秦朝人名私印,银质鼻钮,材质较为少见。印面尺寸1.15×1.2cm,通高1cm,重量6.44克。二字白文竖排,四周有栏,中间有界格,印边略有小残,四角微圆,穿孔处可见磨损痕迹,应为当时实用所致。据卖主所讲,该印是用金属探测仪在中原某地的河滩上找到的。试想,在秦朝的某个岁月里,有一位叫宋尚的人,在河边游玩时,不慎将随身佩挂的银质私印落入河水中,也许是不知不觉中掉入的,也许是在河水中苦苦寻找,未曾找到,懊恼地离开了河边。后来慢慢地埋进了淤泥里,时间一年又一年的流逝,河水退尽,当年的河床淤泥变成了河滩,才被当代人发现找到。该印犹如沉睡了一般,历经沧桑巨变,一觉醒来,竟是两千多年之后,换了主人,换了人间。
这就是得贤精舍与古玺印的缘份,分享给大家。
银质,秦印,宋尚。
许雄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