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姑苏第一峰(3)
★旅游地点:苏州穹窿山之读书台、宁邦寺
从这里爬一段山路,是隐藏在密林中的朱买臣读书台,这是我国五大名台之一。但是按理说中国历史五大名台分别是浙江绍兴越王台、河北邯郸丛台、江苏徐州戏马台、江苏沛县歌风台、陕西汉中拜将台。估计这里说的五大名台,仅指读书台吧。
说是名台,其实也就是朱买臣其人的名气比较大,这个所谓的读书治简陋得就是一块大石头,五尺高,六尺宽,五丈长。
相传西汉名臣朱买臣当年出身贫贱,可是他很爱读书。当时的书籍大都用竹简制作,一部书的分量不轻,他日常要外出打柴卖柴,自然是极不方便的,可他还是在担柴路中边走边读,这就是“负薪读书”的故事。妻子对此不理解,免不了讥笑和责骂。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大石头处偷偷看一会儿,回家的时候就把书藏在石头底下。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苦读精神,就把这块大石头命名为朱买臣读书台了。后来,朱买臣“负薪读书”和李密的“牛角挂书”、车胤的“囊萤夜读”一起被视为我国古代名贤勤奋读书的典型例子。
不过古代一般人可读不起书,应该是他们祖上薄有家产,只是到了祖父或者父亲辈败光了,但是家里还有书可读。要知道,古代的书可不像现代人,所费不多就可以买到书了,一般人家还真读不起书。
旁边是朱公祠,内有朱买臣的坐像,白石雕刻而成。相对于孙武的雕像而言,朱买臣的这个就显得很马虎了。当然,朱买臣虽然也是名臣,但与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兵圣相比,那还是差得有点儿远了。就是结局,也有点惨。
孙武虽然最后归隐,但好歹算是功成身退。朱买臣出任会稽太守,平定东越叛乱,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可惜几年后,因事犯法,坐罪免职。好不容易起复任用,又在元鼎二年参与诬陷御史大夫张汤,下狱处死。
不过,要说起对张汤的诬陷,也是因为两人之间早有矛盾。张汤原来只是一个小吏,和公孙弘脾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两人互相推荐,汉武帝敕封张汤为廷尉。张汤诬告朱买臣的好友与淮南王刘安谋反有关,汉武帝下令将严助斩首,所以朱买臣自然就恨上了张汤。
等到朱买臣复为丞相长史,张汤故意欺侮凌辱丞相府的三名长史,因此三名长史对张汤都心怀怨恨。要说张汤诬告严助在前,后来为人又十分张扬嚣张,与朱买臣结下的怨仇那就真是大了。
孝文帝陵中的瘗钱被盗,张汤把此案全部推卸到了丞相庄青翟的头上,意图自己坐上丞相的位置。朱买臣得知消息,便与其他两位长史前往通知庄青翟,三人就抓了商人田信严刑逼供,田信只得招认。
张汤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写下遗书称三长史陷害他,挥剑自杀。汉武帝看了张汤的遗书,命令抓捕三长史,朱买臣等人被斩首。所以说陷害啥的,其实都不是什么公正无私的人,张汤最后孤注一掷,把朱买臣也拉了下去,可见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半山腰有一座凉亭,叫翠浮三叠。但是除了凉亭和旁边有一点小水流,甚至连瀑布都算不上,我们实在看不出“三叠”体现在哪里。据说,“三叠”需要在雨季的时候才能看到,泉水从石缝中渗出来,在石壁上一层层落下。
今天天气实在晴好,前两天也没见下雨,难怪我们完成体会不到翠浮三叠的意境。不过僻静倒是很僻静的,这里也几乎没有什么游客走过来,基本上都在孙武苑和读书台了。
走到岔道口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选择先往左侧“境由心造”的竹牌坊,看起来有点像是禅宗的口气。
走过一段长长的山道,好在坡度平缓,很快就抵达了二茅峰顶。前面就是一幢气派的楼阁,实用的应该是两层,上面还有类似阁楼的建筑,重檐歇山顶,匾额上书“慈云法雨”,原来这里是宁邦精舍。
这里海拔288米,倒是观景的佳处。据说精舍的钟楼里有信徒无偿捐赠的梵钟,重达万斤。
每年辞旧迎新的时候,会叩响108下,寓意众生能脱离108种烦恼。所以,如果你还有烦恼的话,那就并不在这108种之内了。
旁边的岩石上刻着吟咏穹窿山的诗歌,不少名字还真是耳熟悉能详,李根源在民国十五年游穹窿山就题写了石壁。
如果体力允许的话,还可以再继续往前走,可以通往穹窿最高峰。从这里可以远眺那里的山色,应该还有几处建筑,据说那里有玩月台。
不过看着山道蜿蜒曲折,看着就有点距离,真走的话估计一时半会儿过不去。再抬头看看已经稍稍偏西的大太阳,玩月……那肯定是玩不成的了,我们还是选择了返程。
另一侧是招鹤亭,不过样式有些奇特,下方是圆形的拱门,上面才是四方亭子,四周有护栏。
望湖亭建自乾隆南巡期间,第一次乾隆帝就题了首诗,后来又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总归每次南巡都要题一点什么,诗歌或者留下点墨宝。
这位皇帝的墨宝真不稀罕,他对自己的诗文颇为自信,再加上身边还有和坤等人一再奉承,自然很乐于挥毫泼墨了。
自驾游:苏州穹窿山之读书台、宁邦寺
10月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