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寒论》辨证施治的实质~胡希恕

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以至施行适方的治疗,此即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系。不过中医辨证施治,究竟治的疾病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治病的方法,这是关系辨证施治的 精神实质问题,对于中医的理解甚关重要,因特提出讨论如下。

基于对六经、八纲的说明(此略),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不论什么病,而患病人体的反应,在病位则不出于表、里、半表半里;在病情则不出于阴、阳、寒、热、虚、实;在类型则不出于三阴三 阳。验之于临床实践,这都是屡经屡见的事实。以是可知,则所谓六经、八纲者,实不外是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中医经方辨证即以它们为纲,中医经方施治,也是通过它们而制定施治的准则。 故可肯定地说,《伤寒论》的辨证施治,其主要精神,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兹以太阳病为例释之如下。如前所述,太阳病,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病,而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证候为特征的一般的证。有如感冒、流感、肺炎、伤寒、麻疹等等,于初发病时,经常发作这样太阳病之证,中医即依治太阳病的发汗方法治之,则不论原发的是什么病(西医诊断病更是如此),均可 给以彻底治愈。试想,以基本不同的各种病,而竟都发作太阳病这样相同的证,这不是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是什么?依治太阳病证的同一发汗方法,而能治愈各种基本不同的病,这不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又是什么呢?再就方证的说明来看,对于六经、八纲治则的执行,势必遵循适应整体用药的严格要求,显而易见,则中医的辨证施治, 还具有适应整体治疗的另一精神,也就是说,中医辨证施治,虽然是于患病人体一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但同时必须在适应整体的情况下施行之。若为《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下一 个简明的定义,那就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众所周知,中医以一方常治多种病,而一种病常须多方治疗,即这种治疗精神的有力证明。

        于疾病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这确是祖国医学的伟大发明。但为什么疾病会有六经、八纲一般的规律反应呢?此为有关辨证施治所以有验的理论根据,故有加一探讨的必要,因略述浅见以供参考。
        对于辨证施治的精神,虽如上述,但它究竟治疗疾病的实质是什么?这一本质的问题还未明确,因而也就无从知其所以有验的道理。解答这个问题,只有弄清患病人体之何以会有六经、八纲这样一般的规律反应才行。基于唯物辩证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 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普遍真理,则患病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这样一般的规律反应,其主要原因,当亦不是由于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由于人体抗御疾病机制的内在作用。众所周知,冬时天寒则多溺,夏时天热则多汗。假如反其道而行之,人于夏时当不胜其热,而于冬时将不胜其寒, 此皆人体抗御外来刺激的妙机。若论疾病的侵害,则远非天时的寒热所能比,人体自有以抗御之, 又何待言!中医谓为正邪交争者,意即指此,屡有不治即愈的病,均不外于正胜邪却的结果。不过往往由于自然良能的有限,人体虽不断斗争,而病终不得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于是则正邪相拒的情况,亦随时以证的形式反应出来。如所谓表证,即是人体欲借发汗的机转,自体表以解除其病的反应;所谓里证,即是人体欲借排便或涌吐的机转,自消化管道以解除其病的反应;所谓半表半里证,即是人体欲借诸脏器的功能协力,自呼吸、大小便、出汗等方面以解除其病的反应。此为基于人体的自然结构,势所必然的对病斗争的有限方式,以是则表、里、 半表半里便规定了凡病不逾的病位反应。若人体的机能旺盛,则就有阳性的一类证反应于病位; 若人体的机能沉衰,则就有阴性的一类证反应于病位。一句话,疾病侵入于人体,人体即应之以 斗争,疾病不除,斗争不已,以是则六经、八纲便永续无间地而见于疾病的全过程,成为凡病不逾的一般的规律反应。古人于此早就有明确的认识,以下介绍有关论说,以供参考。      《素问·评热病论》曰:“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出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 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 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此段大意是说,今邪气与精气、正气交争于体表的骨肉间,此原是人体欲借以发汗的机 转而解除病邪,故一般说来能得汗出者,大都是病邪却而精气胜。精气来自谷气,化生于胃,如果精气真胜,则其人当能食。邪气使人发热,如果邪气真却,则必不复热,若复热,为邪气还在, 汗出,为精气外越,今汗出而还发热,显系邪胜而精亡,而不得谓为邪却而精胜也。若更不能食, 则精气断绝而邪气独留,故不免于死。       《伤寒论》第9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这一条是说,伤寒初作,则邪气与精气交争于骨肉,即太阳病在表的一般病理过程。若精气 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则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不密守而开,邪乃乘虚入于半 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故往来寒热。分争时则寒热作,否则寒热亦暂息,故休作有时。热邪郁集于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邪热激动胃肠中的水气,则腹痛。邪高于胸胁之上,而痛在胃肠之下,故使其人欲呕,此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以上《内经.素问》一段虽是论阴阳交的死证,但与表证时,人体欲汗的抗病机制同理, 尤其对精胜或邪胜的阐述均颇精详。《伤寒论》一段,是说太阳病自表传入半表半里,亦由于人体抗病机制的改变所致。古人对于疾病的体验,达到如此精深境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也。六经、八纲的来历既明,对照前述的治则,显而易见,则中医的辨证施治,恰为适应人体抗病机制的一种原因疗法,其所以有验自非偶然。为证明所言非虚,再以太阳病证为例释之。        如前所述,太阳病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证候为特征的,今就这些证候分析如下。

1、脉浮:这是由于浅在动脉的血液充盈所致。2、头项强痛:因为上体部血液充盈的程度为甚,故在上的头项体部,更感有充胀和凝滞性的疼痛。
3、恶寒:体表的温度升高,加大了与外界气温的差距,故觉风寒来袭的可憎。        由于以上的证候分析,正足以说明人体已把大量体液和邪热,驱集于上半身广大的机体表面, 欲汗出而不得汗出的一种情况。太阳病的治则是发汗,这不正是适应人体欲汗出的病机,而使其达到汗出的疗法吗?
        由以上可看出,适应人体的抗病机制的治疗,可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疗法,即号称进步的近代西医,恐亦不免以为是一种理想而已。但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实质不是别的,而恰是这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瑰宝,其科学内涵应诊视和发扬!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先生当年带教实录:关于六经、八纲

    陈雁黎老师整理精心保存了几十年的当年跟随胡希恕先生学习的笔记,真实再现了当年胡希恕先生的经方实践现场. 陈雁黎老师:我有幸跟师胡希恕老师见习(1961年)与期中实习(1963年),去胡老家中听专题讲座 ...

  • 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

    震撼经方界: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针对疑问,请大家互动提问]2014-10-28 震撼经方界: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作者:胡希恕冯世纶(胡希恕亲传弟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按:本文是胡希恕先生在19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方证辨证论1

    这就是我研究这个伤寒论呀,伤寒论它是,张仲景他这个辨证的体系呀就我写那引言,他是讲六经八纲,最后辨方证.这个方证在张仲景这个辨证呀就是一个最重要,最具体,最末的这么一个阶段.那么解释这个方证,方证是这 ...

  • 胡希恕先生告诉你临床辨证施治的步骤是什么?

    第六章  经方辨证施治的实施 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以至施行适方的治疗,此即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系.以八纲分析病情,以六经明确病位病性,以方证相应实现证治机转,由于八纲分析贯穿辨六经.辨方证全过程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金匮:阳明病的辨证施治

    守正学堂 今天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 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脉迟", 这个脉迟是个不及的脉,主寒,主虚,那么这 ...

  • 胡希恕:肺炎的辨证施治

    有西学中者问胡老,怎样辨别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肺炎,胡老从西医和中医病因病理回答了这一问题. 从西医病理看,西医依据X线和血液.痰液检查及培养,可知是细菌或病毒或立克次体或支原体感染,这是由肉眼及通过实验 ...

  • 经方临床大家胡希恕论经方辨证施治(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

    一.论<伤寒论>的独特理论体系 辨证施治,是说明中医以药治病的方法,亦常被称为辨证论治,我以为辨证施治更朴实些.有是证即用是药,还要引经据典地议论一番干什么?因此乃采用辨证施治,作为本书讨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