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国家美术馆-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与西班牙名画
上一篇:爱尔兰国家美术馆-3:毕沙罗、雷诺阿、莫奈,看几位印象派大咖
爱尔兰国家美术馆三层全是欧洲各国的绘画精品,我们先从18世纪以前的看起。15-16世纪基本是意大利画家的天下,我看到最早的一幅名气较大的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1446-1523)1495年绘制的《哀悼死去的基督》。画面正中是圣母玛利亚托着刚从十字架上卸下的耶稣基督,福音书作者约翰扶着基督的头,抹大拉的玛利亚用双膝支着基督的腿,两旁站立的是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的约瑟,他俩帮助圣母埋葬了基督。后面凉廊上的盾徽是收藏此画的法国贵族在16世纪请人后加上去的。
不远处是提香的《Ecce Homo》,这个题目我们已看过很多次,意思是你们看这个人。这是画家七十多岁时创作的作品,用笔速度明显加快,线条比年轻时的作品显得更加粗犷。
相比之下,安古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32-1625)绘制的这幅《法尔尼斯王子》就要细腻得多,尤其服装的纹路。安古索拉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比较少见的成名的女画家,虽然她家里的六姐妹都学习绘画,但她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1559年她被推荐到马德里王宫做王后的侍女兼画师。这幅画中的人物是帕尔马公爵的儿子,当时在西班牙宫廷中接受教育。
丁托列托父子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家,父亲雅各布·丁托列托(Jacopo Tintoretto,1518-1594)名气更大一些,被称为16世纪的“威尼斯三杰”之一。其实他的本名不叫丁托列托,这是他给自己起的诨名,意思是“小染工”,因为他家是开染坊的。这幅画绘制于1575-1580年,画中人物为一名威尼斯议员。老丁托列托的特点是画画既快速又精细,这点让同行真是既羡慕又嫉妒。
老丁的儿子多米尼克·丁托列托(Domenico Tintoretto,1560-1635)也是位画家,从小受到父亲言传身教,努力继承了父亲在用色与构图上的技巧。这幅《威尼斯作为亚得里亚海女王为圣马可之狮加冕》将他的国家比作亚得里亚海女王,显示了威尼斯当时在该地区的实力。
拉维妮娅·丰塔纳(Lavinia Fontana,1552-1614)被认为是意大利第一位画女性裸体的女画家,而且是对着裸体模特画的。要知道英国直到18世纪都不允许女性进入人体写生画室。这幅《示巴女王拜见所罗门》并不涉及裸体,画中所罗门以曼图亚公爵贡扎加(Vincenzo Gonzaga,Duke of Mantua,1562-1612)为模特,示巴女王则以他的妻子美第奇的埃莱奥诺拉(Eleonora de' Medici,1567-1611)为模特。绘制这一主题是因为贡扎加家族宣称自己的祖先是示巴女王的后裔。此画被美术馆官网列为16幅重点关注的作品之一。
另一幅被官网列为重点关注的作品是意大利巴洛克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1-1610)于1602年绘制的《耶稣被捕》。卡拉瓦乔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突出了画面的戏剧效果,这也是他惯用的手法。画中人物只有多半身,显得与观众很近。犹大试图亲吻耶稣以便向士兵暗示谁是他们要抓捕的人。而耶稣甚至没有分开双手,表现出对出卖者的极度厌恶。最左边是约翰正试图逃离,最右边举灯笼的人据推测为彼得,因为他将在未来将基督之光传向世界。艺术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个举灯笼者就是卡拉瓦乔的自画像。
再看几幅西班牙画家的作品。提到西班牙,首推的当然是埃尔·格雷柯,这里有一幅他1590年画的《圣方济各接受圣痕》。格雷柯喜欢用粗犷浓重的线条勾勒瘦削弯曲的身形或诡异怪诞的风景,这幅画中的白云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似乎在暗示某种奇迹的发生。
1492-1659年被称作西班牙绘画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多位颇具艺术成就的画家,其中一位被当时的罗马艺术家称为“西班牙小鬼”,他就是深受卡拉瓦乔影响的巴洛克画家里贝拉(José de Ribera,1591-1652)。他画的《圣欧诺菲拉斯》采用的正是卡拉瓦乔的绘画技法。
最后看几幅牟利罗的作品,他被称为“西班牙的圣母画家”,他绘制的圣母容貌清秀、纯洁神圣,目光中总是充满了慈爱。这幅《圣家族》完成于1640年代,画面中约瑟夫正将怀里的小耶稣轻轻递给玛利亚,圣母满含深情地伸手去接。在约瑟夫的身后放着木匠的工具,显示出这是在约瑟夫工作的地方。
这幅《忏悔的抹大拉》绘于1650年代。抹大拉的玛利亚在遇到耶稣之前是个妓女,受到耶稣的教化才彻底转变,因此成为基督教中受教化而洗心革面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