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青春期的所谓“义气”,该如何处理?

作者:王小艾
    很多家长发现,上初中之后,原本跟自己无话不说的孩子,有了很多不愿或不能告知父母师长的“小秘密”。孩子跟同学之间的往来更密切,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也有了自己的小江湖。
    江湖规则第一条,好朋友之间要互守秘密。很多孩子为了保守秘密,也挺苦恼,不能辜负同学信任,也不愿被同学孤立。“好朋友带了学校不让带的东西到班里,比如手机、零食。他让我别告诉老师,我真的很担心老师问我。我不想欺骗老师,我又不能出卖朋友。”
    但家长却觉得孩子最好都告诉父母和老师,有问题及早解决。也有家长担心,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相互之间的秘密会更多,一些秘密会不会衍生出问题或麻烦。
    青春期孩子之间,保守秘密的原则是什么?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和引导青春期孩子之间的这种“义气”?

    分析在发展同伴友谊时提升青少年的辩证思维
    特邀观察员:郑璐(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心理教师):
    青春期孩子逐渐长大的表现就是与父母的交集变小,与同龄伙伴的交集变多,这个过程叫孩子的“分离与个体化”,也就是说孩子从心理上离开父母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青少年与同龄人交往后,就会相互达成契约,他们也认为自然要帮朋友保守秘密。父母感觉到孩子的“秘密变多”,其实反映的心理体验是:孩子不再和我无话不谈,我们的亲密交集变少了。所以,家长要正视自己心中这部分的失落,才能够理解秘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他们正在发展同伴友谊的表现。
    对于有秘密的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情况应该保密,他们一开始是不清楚的。所以,当遇到秘密与公平公正、以及普遍的规则相冲突时,孩子感到很纠结,于是在要说和不说之间摇摆。因为有时候维护友谊意味着对老师欺瞒,可能会影响公平制度或是部分违反道德原则。这里要重点关注的是,家长们要守住底线,要跟孩子强调:如果秘密危害生命安全、违背法律法规,就必须突破保密原则,像目睹同学被欺凌、重大考试舞弊等。
    但是,通常情况下,孩子是能够分辨大是大非的,让他们纠结的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秘密涉及到的是像带零食进教室,或是像朋友偷偷玩游戏之类的“小毛病”,不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告密却会让当事人受到处分,这个部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式。青少年需要分情境、分人、分时机考虑事情后果的严重性,权衡利弊,做出决定。在不断尝试解决的过程中,青少年的辩证思维得到发展,忍受不确定性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这是必要的纠结和为难。
    这时家长能做的事情是,陪伴孩子忍受这份苦恼,让孩子信任你,接下来你就可以帮孩子分析后给出仅供参考的意见。这样既让孩子收获了情感支持,又让孩子收获一份成人视角的新认知。

    青少年的亚文化是成长的告白
    特邀观察员: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管部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
    这个话题涉及到青少年成长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青少年亚文化及其应对问题。
    所谓的青少年亚文化,一般是指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后对于某些问题逐步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看法、信念和主张。从行为上他们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不再以成人的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甚至会主动隐瞒一些事情。这是青少年强烈自我意识的表现,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告白。如果成人采取较为激烈的方式对待青少年亚文化,比如一味地反对、批评、强行地插入、干预,那么这种亚文化便加剧对成人的对抗,从而使自己陷入教育上的被动;但如果对某些行为听之任之,任由其自然发展,那么这些亚文化可能会走向极端。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包容,学会肯定,学会引导。
    首先,要善待青少年的亚文化。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亚文化是孩子成长的内在需要,有了自己的交往圈子和独到的想法,是成长的标志;尽管这种亚文化有诸多问题,甚至比较幼稚,但一定要包容孩子的这种思想行为。
    其次,要肯定其积极因素。亚文化的价值绝不仅仅是青少年敢于表达自我,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比如周杰伦对传统音乐的颠覆、韩寒对应试教育的批评,都切中了主流文化中的一些要害。
    最后,要提高青少年自身理性能力。青少年在“告别”成人而进入某个属于自己的小圈子之后,很快会发现,为了这个小圈子他们又会重新失去自我,甚至不惜违背自己愿望而做出违心的行为,这是一种“道德两难”。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提高孩子理性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他们的小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他们所信奉的“规则”到底是为了什么,有哪些后果等。讲义气固然值得肯定,但讲的是什么义气,如何讲义气更加重要。

    建议好朋友之间是要相互负责的
    特邀观察员:鲍铁燕(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校长):
    作为父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们要在这一阶段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助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告诉孩子真正的友谊是讲原则的。
    好朋友之间要有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需要相互负责。不仅要互相关心,还要在一方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尽力去帮助,而且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如果发现好朋友犯了哪些错误一定要及时制止、纠正,及时指出。很多事情,隐瞒不是义气,反而是把好朋友推向歧途,这不叫友谊,不叫义气,这叫不讲原则,颠倒是非,这是在害你的朋友。
    其次,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在是非面前正确选择。
    好朋友相处,要相互提醒,在是非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青春期孩子们应该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同学之间相处,要学会在是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尤其当好朋友的行为发生偏差的时候,更要勇敢地指出来,这是对朋友的一种负责,是一种担当。
    最后,父母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做正确的事情。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父母要长期引导和培养,更要注重言传身教,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懂得做正确的事,好朋友之间,帮同学纠正错误更是一件正确的事。
    孩子是天真的,这种“义气”体现着孩子的单纯与可爱,我们在珍视孩子这种“义气”的同时,更不能放任这种“义气”,防止孩子失去原则,走向歧途。

    有效支持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特邀观察员:裴盈(中科启智儿童发展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中心副主任)
    这里的“义气”二字可以从青春期孩子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同伴交往角度来解读。
    青春期孩子的探索范围会从家庭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这时候他们开始脱离父母,更多的与同伴交往。因为同伴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也会给予他们探索世界的勇气,群体的智慧还会让问题解决变得更有创造性。
    青春期孩子大脑中多巴胺水平的增加会使青少年追求刺激和新鲜事物。所以,成年人的参与和指导是保证青少年安全度过青春期的前提。
    家长如何能有效地支持孩子青春期的发展呢?
    第一,尊重与倾听。
    保持坦诚的沟通是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倾听是打开沟通渠道的阀门。尊重是以不加评判的态度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一切,被倾听的孩子将有机会分享他们真实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例如:上文提到的面对老师和“义气”之间的两难选择,我们可以通过倾听,让孩子们有机会澄清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向老师表达诚实的态度、向同伴证明自己的勇气,这两个内容都指向一个需要——被认可。家长们无需给出“正确答案”,因为当孩子的需要被澄清,他们会负责任地选择相对安全的方式去行动。
    第二,仪式感。
    青少年需要一个形式,宣告自己从依赖性的童年期进入到可以承担责任的成年期。家长不如主动发起一个有创造性的成人仪式来迎接青春期的到来。例如:爸爸和儿子的“男人之间的谈话”,妈妈和女儿的“女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青春期时期,一个相互尊重的空间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安全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父母提供了安全的港湾,保护孩子可以真实地表达需要和渴望,这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前提。父母能做的就是在教育他们的同时,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看法,在传授经验的同时,允许他们自己进行探索,最终孩子会形成稳固的自我概念,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来源:现代教育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