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韭菜灰霉病,切莫掉以轻心!
灰霉病是保护地韭菜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冬春季发生非常普遍,近3年,各地的病棚率都在75%~95%。该病一旦发生,将显著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田间损失一般比较重,轻病田可减产10%~30%,重病田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可导致毁棚绝产。
为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韭菜叶片,比较典型的症状包括白点、干尖和湿腐等。田间多见两种浸染为害类型:一种类型是在韭菜叶尖生成白色或浅褐色的斑点,逐渐向下发展,后期病斑融合后形成大片枯死斑,导致部分叶片干枯,潮湿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绒毛状霉层;另一种类型是从刀口割茬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渐生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至“V”形,表面密生灰色霉层,严重时腐烂。
发病规律
低温、高湿、寡照是韭菜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一般自11月下旬开始发病,随着温度的降低,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翌年1~2月进入发病高峰,以春节前后发病最为严重,主要为害时间为5~6个月。
防治方法
做好病虫害源头控制。每次收割韭菜后,在韭菜未萌新芽之前,对棚室架材、过道、耳房等进行消毒处理,降低韭菜生育期病虫危害风险。可以采用臭氧或广谱杀菌杀虫药剂进行棚室表面熏蒸消毒。
加强水肥调控。温室韭菜宜采取小水勤浇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地温。每次收割后,进行2~3次浅中耕培土,以降低棚内湿度。韭菜对肥料的需求旺盛,生产中应施足优质有机肥,及时追施氮、磷、钾肥。应注意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切忌使用生粪,同时谨防氮肥过量,以免引起韭菜抗性下降,导致病害发生。适量增施磷、钾肥,有利于提高韭菜品质,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强化棚室管理。棚膜应选用保温和透光性好、具有无滴防雾效果的优质多功能棚膜。棚室管理应以保温、防寒、排湿,促使韭菜快速生长,减少每茬生长期为重点。苫子可以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揭盖,夜间保持在8℃~15℃,白天控制在18℃~24℃,避免因为昼夜温差过大造成叶面结露,利于病害发生。棚内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80%以下,湿度过大时,打开顶部通风口排湿,清晨可以短时间拨开不连续的小口通风;中午前后室外气温较高时,打开较大的通风口排湿降温;盖苫前1~2小时避免通风,加强蓄温。
适期收割。由于韭菜是叶类蔬菜,当韭菜高度超过25厘米时,就可以根据韭菜有无病状和市场供应情况灵活收割。当韭菜叶片有轻微病症或市场需求旺盛时,可及早收割,反之则可以适当推迟收割。
合理使用化学杀菌剂。发现轻微病害症状时,若韭菜尚不适宜收割,应尽快防治。化学防治推荐选用啶菌恶唑、腐霉利、百菌清,复配药剂和烟剂尤佳。喷药防治宜选用棚室湿度较低的时候,重点喷新叶及周围土壤,棚内支柱、墙体等被病菌污染的地方也应该喷到。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单一药剂一个生长季节使用次数一般不可超过4次,切忌短时间低剂量多次使用。